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梅西安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有什麼特點

梅西安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有什麼特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音樂風格

梅西安受象徵主義美學影響,又有崇拜耶穌的宗教狂熱,許多創作貫穿了神學思想。他謳歌大自然,因爲這是造物主恩賜的傑作。他對自然界的反映,最終通過他長期對世界各地的鳥鳴研究和音樂化的再現來達到。其獨特的鳥鳴在他的音樂中反覆出現,不僅作爲他音樂中的一個特徵符號——象徵大自然,更抒發了某種神祕意味的感恩之情。

梅西安被認爲是第一首全面控制的音樂作品的作者。他的音樂技法與配器融合了神祕主義與實驗精神,影響了西方現代主義音樂的思潮。我國的着名青年作曲家陳其鋼就是梅西安的關門弟子,他可謂學到了梅的真傳。

今年12月10日,是法國着名作曲家梅西安誕辰100週年。梅西安是德彪西、拉威爾之後,最重要的法國作曲家,他的重要性,首先在於用現代作曲氛圍重新包裝了傳統的宗教音樂主題;其次是在東西方音樂素材融會中,找到一種通向深遠的神祕主義的語境。

梅西安是從德彪西的印象主義基礎上起步的,他11歲就被父母送進巴黎音樂學院深造,當時德彪西剛剛去世。他崇拜德彪西,從歌劇《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始,由此有一個較高的境界。《佩利亞斯與梅麗桑德》是以呂利的法國音樂傳統嫁接梅特林克的神祕主義的結果。

梅西安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有什麼特點

《時間結束四重奏》

《時間結束四重奏》是梅西安的名作,這首作品是梅西安在戰俘營裏完成的。梅西安被俘前,纔剛寫下這首曲子的標題“在時間盡頭”。這個標題出自《聖經·啓示錄》第十章,當第七封印被揭開時,神面前會出現七位手持號角的天使,其中第七位天使向天起誓說:“時間到了盡頭,不再有時間了。”

《啓示錄》描繪上帝再臨的終極審判,一方面啓示救贖,另一方面卻又充滿了對現世毀滅的

恫嚇。毀滅過程一方面是焚燒,另一方卻又是黑暗,而且背景還響着悽烈的號角聲,這樣的情景,多幺符合現代戰爭的景況。

不過梅西安想像的“時間盡頭”,還有另外一層音樂上的意義。時間也是構成音樂的節拍元素——0節拍,音樂建立在規律和清楚的節拍時間上。梅湘生活在20世紀,短短30年中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中間又有各國長期密集的軍事競爭,軍隊的軍人,如此濫用了規律和清楚的節拍!

鼓聲、號角聲,尤其是引發人激動情緒的“一、二、一、二”進行節拍,是20世紀軍隊最突出的場景,在這樣的節拍中,大批的軍人邁步前往戰場,走向毀滅。

梅西安真的聽厭了軍隊與戰爭的節拍,他要返回音樂的本源本質,追求“時間盡頭”,追求被戰爭濫用的節拍的終止。

梅西安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有什麼特點 第2張

《時間盡頭四重奏》裏的節拍一下子延長,一下子收縮,一下子突然停滯,一下子甚至以對稱的方式捲過來又捲過去。音樂還在,但大家印象中的音樂節拍規律被梅西安打亂了。

《時間結束四重奏》的4件樂器分別是單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鋼琴,全曲共8樂章,演奏速度慢一點,就需要50多分鐘。這樣的篇幅,在室內樂作品中極少見,它又以抽象音樂語言,表現痛苦在超脫中的慰藉這樣特別具體的情緒。它不僅是現代音樂中的傑作,在自古以來的室內樂作品中,尤其對單簧管這種樂器的性格挖掘,都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其中所表現的那種蒼涼中的虔誠,實在可與勃拉姆斯的單簧管五重奏成姐妹篇。這首作品是梅西安所鍾情的有關鳥的意象的真正確立,它的第一樂章標題是“水晶的禮拜”,以各種各樣鳥在晨光中甦醒爲開端,那些 鳥的翅膀劃破沉寂的空氣。這些鳥顯然是人的命運各種形態的投射,它們被陰鬱而又慵懶的背景所包圍,呈示着苦難,等待第二樂章的天使來宣告世界末日中的拯救。

這首四重奏最感人在第叄、第五與最後的第八樂章。第叄樂章以單簧管獨奏爲主,標題是“鳥兒們的深淵”,是對人生的反思,一種傷痕累累孤獨中對自己的撫摸。梅西安自己說,鳥兒們這般傾訴中,表現的是對星、光、虹的嚮往。第五樂章是大提琴在鋼琴冷酷的和絃敲擊下表達“耶穌永恆的頌歌”,表現“聖經”的普世價值,一種無窮盡愛的厚厚包容。它之後,第六樂章“七個號角的狂舞”、第七樂章“宣告末日的天使之虹的錯亂”都表現了衝突。7個號角指《約翰啓示錄》中的7聲雷聲,第七樂章則是,6天創世後,人在第七安息日的天使之虹中被超脫,超脫過程恍惚又眩暈,是靈魂的被救贖。最後的第八樂章,是小提琴表現的第二首“耶穌永遠不朽的頌歌”,按梅西安說法,是安息日的無窮延長,“變成永遠被光照耀安寧的第八日”。這首作品,構成梅西安音樂魅力的幾大要素已經成熟地組織在了一起:鳥鳴中悲哀的人生,對人生意義的沉思默想,安息日召喚中靈魂掙脫世俗而去的撕裂與顫慄,在星光中安居所獲得的狂喜。它們構成着動與靜充滿張力的對比。

梅西安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有什麼特點 第3張

《圖倫加利拉交響曲》

完成於1948年的《圖倫加利拉交響曲》這是他一生所作唯一的交響曲,曲名是梵語的“愛之歌”,是他批判世俗慾望的作品。這部長達兩個多小時的鋼琴曲集,通過對主耶穌衆多眼睛的默想,試圖超越德彪西的《意象集》。他最好的鋼琴曲集,是後來在上世紀50年代完成的《鳥鳴集》。

《圖倫加利拉交響曲》其中豐富的打擊樂充滿喧囂與騷動,各種各樣的音響奇異表現層出不窮,混雜成色彩斑斕的洶涌澎湃。比如第二樂章中,明顯能聽到格什溫《一個美國人在巴黎》中,美國人走在香榭麗舍大街上那種洋洋自得,而更多是充滿誘惑的異國情調。一般人認爲,這種異國情調來自印度,其實更有效果的是馬特諾電子琴及鼓。這首作品共10個樂章,第一、五、六與第十樂章似畫框,二、叄、四與七、八、九爲內容,五、六在中間做間隔。如仔細分析,前半部二、四是情歌,中間夾一個“圖倫加利拉”;後半部七、九是圖倫加利拉,中間夾一個“愛的展開”。3個“圖倫加利拉”是最初創作的塬點,精華所在,仔細聽它們,都是精妙的節奏效果試驗,這些節奏的不規則組成改寫了有關旋律的概念。由此“圖倫加利拉”的真正含義是,通過“時間節奏變化的遊戲”來表現愛與慾望的深淵,所有效果其實都爲這種深淵吸引力的形象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