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嬴政犯下一錯誤,李斯冒死勸諫,否則秦國未必能滅六國?

嬴政犯下一錯誤,李斯冒死勸諫,否則秦國未必能滅六國?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嬴政犯下一錯誤,李斯冒死勸諫,否則秦國未必能滅六國? 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秦國經過商鞅變法後實力一步步提高,到了秦昭襄王晚期,天下已經形成一強六弱的局面。

在近百年的歷史中,秦國有名的丞相大多是外地人,比如商鞅、張儀、魏冉、范雎、呂不韋等。

尤其到了戰國末期,秦國實力遠強於六國,一時間成爲人才們最喜歡去的地方。

但是到了嬴政初期,秦國頒佈一條法令,讓用人制度受到重挫,這事還得從鄭國渠說起。

嬴政犯下一錯誤,李斯冒死勸諫,否則秦國未必能滅六國?

經過三十多位國君的拼搏,秦國實力逐漸增強,到了嬴政即位時,面臨的問題只是如何統一六國。

從地緣政治來說,秦國要想東進中原,最好的行軍路線就是崤函通道,而控制這塊地區的便是實力弱小的韓國。

如此一來,韓國便成爲秦國第一個攻打的目標,韓國也心知肚明,爲了拖延秦國的進攻,韓國實施了“疲秦計劃”。

當時,關中大多數土地並不利於農耕,鹽的比例較高,而且經常發生水患,導致糧食收成並不理想。

嬴政犯下一錯誤,李斯冒死勸諫,否則秦國未必能滅六國? 第2張

於是,韓國派出一個名叫鄭國的水利專家來遊說嬴政,倡言鑿渠溉田,企圖讓秦國把人力和物力等資源消耗在這個工程上。

比較意外的是,鄭國是一位了不起的水利專家,但作爲間諜卻很失敗,不久就被發現了。

《史記》記載:會韓人鄭國來間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

秦國本土官員素來與六國客卿有仇怨,因爲他們搶佔了原本屬於自己的權力。

韓國間諜事件發生後,秦國本土官員借題發揮,誣陷六國客卿目的不單純,嬴政一時惱怒犯下錯誤,下令驅逐所有六國客卿。

《史記》記載: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爲其主遊間於秦耳,請一切逐客。

嬴政犯下一錯誤,李斯冒死勸諫,否則秦國未必能滅六國? 第3張

這件事在秦國政壇引發了巨大震動,很多人不得不收拾行囊離開秦國,李斯是楚國人,自然也在驅逐之列。

就在這關鍵時刻,李斯站了出來,抱着死馬當活馬醫的心態,冒險給秦王嬴政上書,這便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諫逐客書》。

沒想到這封奏疏真的讓嬴政改變了主意,收回驅逐六國客卿的成命,這封《諫逐客書》講了什麼內容打動了嬴政?簡單來說,這封奏疏擊中了嬴政的三根軟肋。

嬴政犯下一錯誤,李斯冒死勸諫,否則秦國未必能滅六國? 第4張

第一,在秦國曆史上,六國客卿對秦國的崛起有大功勞,比如秦穆公時期的百里奚,秦孝公時期的商鞅,秦昭襄王時期的范雎。

秦國就是在這些賢才的努力下一步步崛起,創造出一座座豐碑,這是嬴政不得不承認的歷史事實。

雖然“逐客令”針對的是全體“諸侯之來事秦者”,但這封《諫逐客書》主要提的是六國客卿,因爲“來事秦者”對秦國崛起的貢獻特別大。

嬴政犯下一錯誤,李斯冒死勸諫,否則秦國未必能滅六國? 第5張

第二,在秦國曆史上,秦王對六國的寶物無不喜愛有加,比如隋侯珠、和氏璧,這些都不是秦國本土出產的,可是秦王卻想得到它們。

不只是寶物,對於六國的美女,秦王們也是不分國籍,照單全收,個個寵愛,比如宣太后、趙姬。

如果嬴政唯獨對人才區分國籍,講究內外有別,這樣豈不是“重物輕人”。如此一來,讓天下人怎麼看待秦國?

嬴政犯下一錯誤,李斯冒死勸諫,否則秦國未必能滅六國? 第6張

第三,不論哪朝哪代,人才永遠都是稀缺資源,如果秦國驅逐天下人才,就是削弱自己,幫助了六國。

一紙逐客令下來,秦國的六國客卿被驅逐了,人才肯定會大大萎縮,如此一來,秦國實力必然減弱。

而六國客卿既然不能在秦國施展才華,就只能重歸六國,這無疑增強了六國勢力。

所以,驅逐六國客卿就是削弱自己幫助敵人的行爲,嬴政知道其中利害。

嬴政犯下一錯誤,李斯冒死勸諫,否則秦國未必能滅六國? 第7張

俗話說,天子無戲言,要嬴政收回成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嬴政不是一個普通的君王,他有胸懷、眼光和度量,不但收回了逐客令,而且重用了李斯,任命他爲廷尉。

《史記》記載: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官至廷尉。

如果嬴政沒有采納李斯的勸諫,依然驅逐全部的六國客卿,秦滅六國的歷史軌跡必會改變。

秦國實力削弱,六國實力增強,秦國未必能滅六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