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傑奎琳·杜普雷的作品有哪些?她的作品都有什麼特點

傑奎琳·杜普雷的作品有哪些?她的作品都有什麼特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狂戀

傑奎琳·杜普雷

斯人已逝,生命的洪濤本該如羅素所言,聚攏成涓涓細流,末了,在靜謐中歸於虛無。然而,經歷璀璨而悽美者如杜普雷,那生命的河卻總像是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終點,時不時地,會藉由愛樂者的記憶,重又輕靈地濺出幾朵浪花來,非得讓喜歡在河邊看風景的人,悠悠地吟出一聲嘆息來。

她的姐姐與弟弟

對於杜普雷的至親,姐姐希拉里和弟弟皮爾斯,這一聲嘆息遠比他人沉重,揮之不去又難以言傳,竟漸漸地成了夢魘。可以破解這夢魘的,惟有時間。或許,對於當事人而言,真的只有等到時光悄然把往事拉開了一段恰到好處的距離,纔有可能積聚起再度直面它的勇氣。

這一等,便磨去了七載光陰。

1994 年,希拉里終於鋪開信箋,把沉澱了十年的心結,融化於筆端:那是一封寫給早已故世的母親的信。深藏於內心的閘門一開啓,記憶便在筆尖決了堤。希拉里寫了整整四個月,能與她分享這個祕密的惟有皮爾斯--他一個人靜靜地讀完了手稿,待希拉里折回房間,她驚訝地發現,“原來一個男人可以流這麼多眼淚”。

皮爾斯的心裏也藏着輕易打不開的結。他知道,尋求救贖的捷徑便是和希拉里攜起手來,一起把這件事做完。他們去看望與傑姬愛恨交纏了二十年的丈夫丹尼,去探訪曾陪伴過傑姬在長夜裏苦苦摸索而終於找不到出路的醫生、護士、友人,然後是回憶,回憶,回憶……早已消逝的影像一層層清晰起來,有的部分是熟悉得彷彿伸手可觸的,有的部分卻又陌生得教人心痛,星星點點,都凝成文字,在紙上唏噓、流連。

傑奎琳·杜普雷的作品有哪些?她的作品都有什麼特點

於是就有了這本書,《狂戀大提琴》。

兩個傑姬

合上書,彷彿有兩個傑姬,在眼前交疊。一個,身着藍色天鵝絨曳地長裙,襯出滿頭金髮如飛瀑般,亮得灼人眼:伊人爲舞臺而生,琴音響處,註定有鮮花與掌聲鋪了一路,只等着她翩然走來;另一個,蜷縮在封閉的角落裏,孤獨,憤怒,傷心飲泣:身前身後,是一團看不到盡頭的黑暗,厚得像橡膠牆,可以依稀感覺到她的痛苦,但你就是沒辦法真正地接近她。

不爲公衆所知的那個傑姬,一生的悲喜其實是從幼年就埋下了種子的。傑姬生於音樂世家,身爲音樂教授的母親,在發現天才、培養天才方面,本身就是個天才。她爲傑姬量身打造了成功的階梯,那樣循循善誘,那樣體貼入微。傑姬什麼都不必想,什麼都不必做,只需要兀自沉醉在音樂的醇酒裏就好了。有誰能相信,在舞臺上收放自如的音樂家傑奎琳·杜普雷,無論到哪裏巡迴演出,都會把包裹一個接一個地寄回家--裏面沒有禮物,只是所有的換洗衣服,連襪子也不能倖免。這個習慣,傑姬終生未改。

及至與音樂家丹尼·巴倫伯英聯姻,傑姬人格上的障礙終於釀成了一杯酸酒,讓這對令外人豔羨的金童玉女喝得苦不堪言。雪片一般的演出要約,與丈夫生活習慣的巨大沖突,都讓傑姬無所適從:母親、師長成功地教會了她拉琴、演出,惟獨沒有教會她該怎樣生活,怎樣在外界與內心的雙重壓力下如常人一般地生活。

病魔也許就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入侵她嬌弱的軀體的。連她的至親好友也說不清楚,對於傑姬而言,心靈與肉體的煎熬,究竟孰先孰後,抑或,互爲因果?多發性硬化症是一種極其罕見的絕症,沒有特效藥,也沒有誰能預測疾病的進程,人們只能眼睜睜地看着她的行動、語言甚至呼吸,被一點點地蠶食、吞噬。在公衆場合,傑姬是與病魔抗爭到底的鬥士,是爲慈善事業籌集資金的招牌,是喜歡煽情的媒體的寵兒;回到家,她卻墮入了深深的絕望,乖戾暴躁的言行,幾乎把所有愛她、關心她的人都拒之門外。生命的最後一星燭光,在扭曲與割裂中耗盡了氧氣,懨懨地熄滅了。

擺在我們面前的,其實不僅僅是一部音樂家的傳記,從某種意義上說,它更像一道關於人性、關於成功、關於家庭的無解的思考題。而兩位傳記的作者,始終是傑姬的生命里程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可想而知,他們自己的生活也與這一段悲喜緊緊糾結在一起,難分彼此。用希拉里的話說,傑姬是一股強大的不可抗拒的潮水,從她靈光乍現的第一天起,全家人便被這股潮水卷攜着前行,愈來愈力不從心。

傑奎琳·杜普雷的作品有哪些?她的作品都有什麼特點 第2張

希拉里

希拉里擅吹長笛,幼時在母親的調教下也算小有成績,只是妹妹的光芒實在是太過耀眼,佔盡風光之餘也扼止了姐姐在音樂世界裏繼續攀登的勇氣。希拉里轉而把全部的熱情投入家庭,希望能一輩子守着丈夫和孩子在鄉間農場裏過安安靜靜的日子。然而,傑姬的一個求援電話就把她拉回到了現實世界。她只想幫傑姬一把,這個念頭是如此強烈,甚至在得知傑姬想搶走自己的丈夫以後仍然義無反顧--整本書讀下來,這一段或許是最驚心動魄、也最讓人費解的情節了。人性最堅強也最軟弱、最陰暗也最燦爛的部分是如此不可思議地交織在一起,不由分說地便把你整個兒淹沒了。

皮爾斯

皮爾斯則又是另一種情形。他也喜歡音樂,但僅止於一個平凡的愛樂者企求一飽耳福的興趣。從小到大,他總覺得全世界的人都在追問他:“作爲杜普雷家的第三個孩子,你會哪種樂器?”所幸,父母並沒有強求,反倒給了他比兩位姐姐更大的選擇空間,因而皮爾斯的成長軌跡與心態始終要更平和、更健康一些。然而,或許是因爲在身患絕症的傑姬眼裏,如此自由如此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望而不可求吧,原本親密無間的姐弟情誼竟然走了調、變了味--甚至,直到姐姐臨終,皮爾斯也沒能消解她的嫉妒,喚回她的理解與寬容。

解讀

無論是希拉里還是皮爾斯,重提往昔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通過閱讀,我們可以感覺到他們下筆時的如履薄冰--一方面,他們是在用文字重現一代音樂奇才的當年風采,所有與傑姬有關的史料、數據都要悉心查考;而另一方面,他們內心的聲音卻努力掙扎着要訴說一個舞臺背後的真實故事,好比把那些被孔雀的華美羽翼迷得目瞪口呆的觀衆悄悄領到孔雀身後,看看那是一幅怎樣侷促的畫面。畫面中有他們深愛的傑姬,也有他們自己。

傑奎琳·杜普雷的作品有哪些?她的作品都有什麼特點 第3張

故事是真實的,而其內在的戲劇張力卻並不見得輸給任何一部小說,因此《狂戀大提琴》甫一問世即大賣,且很快就拍成了電影。片子拍得很美,雖然爲了照顧電影的容量砍掉了許多枝枝蔓蔓的情節(最大的改動是幾乎隱去了皮爾斯的線索,只強調希拉里與傑姬的糾葛),但瀰漫於整部傳記中的哀婉情愫卻伴隨着影片中反覆出現的埃爾加大提琴協奏曲縈迴不止,強化得恰到好處。

在港臺,這部電影有一個貌不合而神相隨的譯名“她比煙花寂寞”,細品之下,倒是很能概括傑奎琳·杜普雷的一生。往深裏想,即便是像我們這樣的普通人,誰又敢說,一旦面對內心的陰霾,自己的身上就真的找不到傑姬的影子?

解讀他人,是爲了更清醒地面對自身。

影片末尾,展現在觀衆眼前的是一片望不到頭的海灘。那是澤西島,傑姬與希拉里童年的無憂國。埃爾加的大提琴協奏曲以水銀泄地般的氣勢,幾乎填滿了觀衆的整個感知世界,只給影像留下了一點點空白。此時,大銀幕上出現了兩個傑姬,一個是身高還沒有夠到大提琴的稚童,另一個功成名就,臉上卻依稀辨得出歲月的淚痕。她們相逢在生死之外,中間隔着滄海桑田。

這一幕不啻爲原作最貼切的註解:人生在世,始終如一地保持自我,是何等艱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