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愛德華·格里格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麼特點

愛德華·格里格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麼特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a小調鋼琴協奏曲

這首樂曲具備格里格音樂的一切魅力,諸如飽含挪威民謠風格的清純旋律,以及新奇的和絃、輕妙的節奏等。樂曲素材新穎,生氣蓬勃而洋溢着青春的活力。作者本身就是鋼琴高手,因此充分發揮了這一樂器的性能,形成了十分自由奔放而多彩多姿的風格,在鋼琴技巧上則接近李斯特。本曲雖然在曲式方面因循傳統,但在許多細微末節處,卻有各種新穎的創意,在第三樂章內更可以看到相當自由的發展。全曲的基調屬於典型的浪漫性質,充滿了北歐大自然中蒼鬱而森林茂密的羣山所孕育出來的清麗脫俗、色澤深濃的“斯堪第納維亞情調”。

◆全曲共分三個樂章:

◇第一樂章 中庸的快板,a小調,4/4拍子,奏鳴曲形式。主奏鋼琴一開始便活躍地將呈示部的輪廓完整地展現出來(片段1)。接下來的主題清純而樸實, 富於北歐民謠情調,而且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之情, 是作者浪漫派藝術風格的完整體現(片段2),將格里格音樂的個性發揮得淋漓盡致。

◇第二樂章慢板,降D大調,3/8拍子,複合三段體。 第一段由裝上弱音器的絃樂器柔和地奏出沉靜的冥想性主題。第二段由主奏鋼琴以精細的華彩彈出優美的快速音羣化旋律,後半段則愈加華麗與技巧化(片段3)。不久,樂曲節奏由急速趨於平靜,緩慢地逐漸消失。樂曲不間斷地進入第三樂章。

◇第三樂章 加強的極中庸的快板,a小調,2/4拍子,迴旋奏鳴曲形式爲基礎的自由構想。 主奏鋼琴那急切的速度如挪威的民間舞曲般熱情、奔放(片段4),構成了寬廣、壯麗的史詩。樂章在熱烈歡騰的氣氛中結束。

愛德華·格里格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麼特點

培爾·金特

格里格應邀爲易卜生的詩劇 《培爾·金特》 所寫的配樂,完成於1874至1875年間,但他從配樂中選編的兩套組曲(各分四段),卻到1888和1891年才先後編出。這兩部組曲都是曲作者格里格的代表作品。戲劇《培爾·金特》 雖然不是挪威著名文學家、劇作家易卜生的代表作,但在作者的全部劇作中卻佔有相當重要的地位。易卜生的詩劇《培爾·金特》大量採用象徵和隱喻的手法,塑造了一系列撲朔迷離的夢幻境界和形象,剖析了當時挪威上層社會的極端利己主義,同時又觸及了當時世界上的許多重大政治事件。 關於易卜生的這部詩劇, 格里格曾在他《第二組曲》的扉頁概括作了這樣的說明:“培爾·金特是一個病態地沉溺於幻想的角色,成爲權迷心竅和自大狂妄的犧牲品。 年輕時,他就有很多粗野、魯莽的舉動, 經受着命運的多次捉弄。培爾·金特離家出走,在外周遊一番之後,回來時已經年老,而回家途中又遇翻船,使他像離家時那樣一貧如洗。在這裏,他年輕時代的情人,多年來一直忠誠於他的索爾維格來迎接他,他筋疲力盡地把臉貼在索爾維格的膝蓋上,終於找到了安息之處。” 儘管第二組曲中的 《索爾維格之歌》確屬傑作,但總的說來還是《第一組曲》更爲流行。 選入兩套組曲的八首樂曲,只按音樂的要求編排,完全不受原劇情節發展的牽制。

◆第一組曲分爲四段:

◇晨景

原爲詩劇第四幕第五場的前奏曲。主人公遠涉重洋,前往美洲去販運黑奴,往中國販運偶像,一時成了富商。這時,他來到摩洛哥,一天清晨,在一個山洞前面,他用獨白披露自己的內心活動。但這段音樂所描繪的並非是炎熱的沙漠,而更像北歐清晨靜謐清新的抒情畫面。樂曲具有牧歌風格,由單一的田園風味主題加以自由而精心的發展構成(片段1、片段2)。

◇奧絲之死

母親奧絲在彌留之際,培爾·金特趕了回來,他爲母親追憶兒時景象,並用幻想的故事陪母親去赴天堂的盛筵。在全劇中,這是非常動人的一場。格里格的這段配樂悲壯肅穆,可稱爲一首悲歌或葬禮進行曲。

愛德華·格里格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麼特點 第2張

◇安妮特拉

選自詩劇第四幕第六場。在沙漠綠洲中,一座阿拉伯酋長的帳篷裏,酋長的女兒安妮特拉正用舞蹈對培爾·金特獻媚。這段音樂描繪的正是這一場面,但嚴格地說,它遠遠超過了作爲配樂的作用,因爲它直接參與戲劇的內容,成爲詩劇中密不可分的組成部分(片段3)。

◇妖王宮中

原爲詩劇第二幕第六場的前奏。主人公在山中與妖王之女調情,並在妖王的威脅之下同妖女結了婚。這一場點出全劇的主題,即人與妖之間的區別,是最具幻想性的第二幕的真正核心(片段4)。

◆第二組曲也分四段:

◇悲嘆

原爲第二幕之前的幕間曲。 培爾·金特 在鄉村的一次婚禮上,拐走了朋友的新娘英格麗德,把她帶到山上,玩弄夠了又將她遺棄,說他真正愛的是索爾維格。這段音樂以英格麗德爲主要形象,表現出一種非常激動和無奈的情緒,堪稱爲一首奇妙的挪威哀歌。

◇舞曲

原爲第四幕中阿拉伯舞蹈場面的配樂。樂曲帶有女聲合唱,意欲描繪東方的“異國”情調。

愛德華·格里格的作品有哪些?他的作品都有什麼特點 第3張

◇培爾金特

原爲第五幕的前奏曲。在第五幕中,主人公的形象已經是一個鬚髮斑白的老人,他站在返回挪威的輪船上衣衫襤褸,神情冷酷。

◇索爾維格

原爲詩劇第四幕第十場配樂。挪威北部森林中的一間茅屋,索爾維格坐在門前,等候培爾·金特的歸來,她唱着:“冬去春來,周而復始,總有一天,你會回來。” 編入組曲的這首樂曲,經作者改編爲純器樂曲,去掉了原來的歌唱聲部。 樂曲的旋律十分優美,盪漾着哀愁的第一主題(片段5)和洋溢着希望的第二主題(片段6) 形成鮮明的對比,是整部組曲中的名篇,也是格里格最成功的創作之一。

挪威舞曲

作於1881年,是作者所作的由四首舞曲組成的集成曲中的第二首,原爲四手聯彈鋼琴曲,同年被改編爲鋼琴獨奏曲及管絃樂曲,廣爲流傳(片段1)。 樂曲採用“ABA”三部曲式,A大調,小快板,2/4拍。 主題A具有跳躍般的旋律音型,合着從容而莊重的節奏,形成了輕鬆而又安詳的氣氛。 這一主題反覆一遍之後,突然加快速度,用較強的音響奏出了對比鮮明的中間部主題B,這一採用升f小調的主題粗獷而富於激情,使樂曲形成了熱烈的高潮。B段音樂雖與A段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但其主題素材之間卻有着密切的關係。 最後,樂曲再現開頭部分(A段),在平穩而輕鬆的氣氛中結束。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