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

《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的相關內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原文】

亡國之主一貫①。天時雖異,其事雖殊,所以亡者同,樂不適也。樂不適則不可以存。糟丘酒池②,肉圃爲格,雕柱而梏諸侯③,不適也。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環,截涉者脛而視其髓④,殺梅伯而遺文王其醢,不適也。(文王貌受以告諸侯。)作爲琁室⑤,築爲頃宮,剖孕婦而觀其化⑥,殺比干而視其心,不適也。

孔子聞之曰:“其竅通則比干不死矣⑦。”夏、商之所以亡也。晉靈公無道⑧,從上彈人,而觀其避丸也。使宰人臑熊蹯⑨,不熟,殺之,令婦人載而過朝以示威,不適也。趙盾驟⑩諫而不聽,公惡之,乃使沮麛。沮麛見之不忍賊,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棄君之命,不信。一於此,不若死。”乃觸廷槐而死。

《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

齊湣王亡居衛,謂公玉丹曰:“我何如主也?”玉丹對曰:“王賢主也。臣聞古人有辭天下而無恨色者,臣聞其聲,於王而見其實。王名稱東帝,實辨天下。去國居衛,容貌充滿,顏色發揚,無重國之意。”王曰:“甚善!丹知寡人。寡人自去國居衛也,帶益三副矣。”宋王築爲櫱帝,鴟夷血,高縣之,射著甲冑,從下,血墜流地。

左右皆賀曰:“王之賢過湯、武矣。湯、武勝人,今王勝天,賢不可以加矣。”宋王大說,飲酒。室中有呼萬歲者,堂上盡應;堂上已應,堂下盡應;門外庭中聞之,莫敢不應。不適也。

【註釋】

①一貫:一樣。②糟丘:用酒糟堆起的小山。酒池:盛酒的池子。③雕:通“鑄”(依許維遹說)。鑄柱,指鑄造銅柱,下面點火,讓人爬行柱上,墜入火中燒死。這是紂設置的一種酷刑。④高誘注:“以其涉水能(耐)寒也,故視其髓,欲知其與人有異不也。”

⑤作爲:就是作的意思,這裏指建造。琁(xuán)室:用美玉裝飾的房屋。⑥化:指未成形的胎兒。⑦其:指紂。竅:心竅。⑧晉靈公:春秋晉國君,文公之孫,暴虐無道,爲臣下所殺。⑨宰人:廚師。臑:通“靦(ér)”。煮。蹯(fán):野獸的足掌。

⑩趙盾:春秋晉大大,靈公時爲正卿(執政大臣),諡宣子。驟:屢次。賊:殺。忠:爲別人做事盡心竭力。廷:通“庭”。院子。公玉丹:湣王的倖臣,參見《季秋紀·審己》。辭:離別,這裏是拋棄、失掉的意思。恨:遺憾。東帝:據《史記·田完敬仲世家》和《六國年表》所載,齊湣王三十六年(公元前288年)自稱東帝,秦武王同時自稱西帝。充滿:充盈,肌肉豐滿。重:看重。鴟(chī)夷:大的皮口袋,他書或作“鴟鴺”。

【譯文】

亡國的君主都是一樣的。天時雖然各異,行事雖然不同,但他們滅亡的原因相同,都是把不合禮義當做快樂。把不合禮義當做快樂,就不能存在。商紂設置糟丘、酒池、肉圃、炮格,鑄造銅柱以虐害諸侯,殺死鬼侯的女兒摘取她的玉環,截斷涉水者的小腿觀看他的骨髓,這是不合禮義的。殺害梅伯,把用他的屍體製作的肉醬送給文王,這是不合禮義的。

文王表面接受下來,暗中把它告訴了其他諸侯。建造璇室,修築頃宮,刨開孕婦之腹觀看她的胎兒,殺死比干觀看他的心臟,這是不合禮義的。孔子聽到商紂的暴行,說:“他的心竅如果通達,比干就不會被殺了。”這是商紂滅亡的原因。晉靈公暴虐無道,從高處用彈弓射人,看人怎樣躲避彈丸。讓廚師煮熊掌,熊掌沒有煮熟,就把廚師殺死,命令婦人用車子拉着屍體從朝廷中經過,藉以顯示淫威,這是不合禮義的。

趙盾多次勸諫也不聽。靈公厭惡趙盾,就派沮麛去刺殺他。沮麛看到趙盾,不忍心殺他,說:“時刻不忘恭謹,這是百姓的主宰啊!殺害百姓的主宰,這是對百姓的不忠!拋棄國君的命令,這是對國君不守信用。兩條中有一條,就不如死了好。”於是就在院中槐樹上撞死了。

《呂氏春秋·貴直論》過理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 第2張

齊湣王出亡,高居衛國,對公玉丹說:“我是怎樣的一個君主呢?”公玉丹回答說:“大王是個賢明的君主啊!我聽說古時有人拋棄天下也沒有憾色,從前我只是耳聞其名,今天在您身上才眼見其實。您名義上稱爲東帝,實際是平治天下,但離開齊國住到衛國以後,體貌豐盈,容光煥發,毫無捨不得國家的念頭。”

湣王說:“說得太好了!還是公玉丹瞭解我呀!我自從離開齊國到了衛國,衣帶已經增加三倍了!”宋康王築起高臺,用大皮口袋盛上血,給它穿上鎧甲頭盔,高高地懸掛起來當做天帝,站在下迎射它,血一直流到地上。

他的左右侍從都祝賀說:“您的賢明超過商湯和周武王了!商湯、周武只能勝人,如今您卻能勝天,您的賢明無法超越了!”宋康王非常高興,於是設宴飲酒。室中有人喊萬歲,堂上的人都應和。堂上一應和,堂下的人也都應和,門外和院中的人聽到了,沒有一個人敢不應和。這是不合禮義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