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呂氏春秋·仲夏紀》適音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

《呂氏春秋·仲夏紀》適音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呂氏春秋·仲夏紀》適音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感興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

【原文】

耳之情慾聲,心不樂,五音在前弗聽。目之情慾色,心弗樂,五色在前弗視。鼻之情慾芬香,心弗樂,芬香在前弗嗅。口之情慾滋味,心弗樂,五味在前弗食。欲之者,耳目鼻口也;樂之弗樂者,心也。心必和平然後樂,心必樂然後耳、目、鼻、口有以欲之,故樂之務在於和心,和心在於行適。

夫樂有適,心亦有適。人之情,欲壽而惡天,欲安而惡危,欲榮而惡辱,欲逸而惡勞。四欲得,四惡除,則心適矣。四欲之得也,在於勝理。勝理以治身則生全以,生全則壽長矣。勝理以治國則法立,法立則天下服矣。故適心之務在於勝理。夫音亦有適。太鉅則志蕩,以蕩聽鉅則耳不容,不容則橫塞,橫塞則振。

《呂氏春秋·仲夏紀》適音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

太小則志嫌②,以嫌聽小則耳不充,不充則不詹③,不詹則窕④。太清則志危,以危聽清則耳谿⑤極,谿極則不鑑,不鑑則竭。太濁則志下,以下聽濁則耳不收,不收則不摶⑥,不摶則怒。故太鉅、太小、太清、太濁皆非適也。

【註釋】

①適音:即音要合乎標準,大不過鈞,重不過石。②嫌:通“慊”(qiè),滿足。③詹:滿足。④窕:不充滿。⑤谿:山谷,空虛。⑥摶:專一。

【譯文】

耳朵的作用是想聽到聲音,心裏不快樂的話,美妙的五音旋律在耳前也聽不到。眼睛的作用是想看到顏色,心裏不快樂,五彩的顏色在眼前也看不見。鼻子的作用是想嗅到芳香,心裏不快樂,芳香在鼻前也嗅不到。口的作用是想嚐到滋味,心裏不快樂,五種味道在口前也不想吃。

耳、目、鼻、口這些器官是想要發揮其作用的,產生快樂但覺得不快樂的是心。心一定要平和之後才能得到快樂,一定要心快樂之後,耳、目、口、鼻這些器官纔有機會發揮其作用,所以快樂的要領是心平氣和,心平氣和就在於行爲適當。快樂要適中,心也要適中。人之常情是想長壽而憎惡夭折,想安樂而憎惡危難,想榮耀而憎惡恥辱,想安逸而憎惡勞動。

四種慾望都能達成,四種憎惡都能被排除,那麼心就能舒服了。四種慾望的達成在於以理取勝,以理取勝用來修養自身就可保全生命,生命得以保全那麼就可長壽。以論理方式來治理國家那麼就能使法制確立,確立法制就使天下服從。所以,使心適中舒服的要領在於以理服人。

聲音也要適中。聲音太響就易使意志飄蕩,在意志飄蕩的狀態下聽這種響聲那麼耳朵難以容納得下,容不下就會橫塞住阻止聲音進入,在耳中產生振動。聲音太小就會意志不強,以薄弱的意志去聽,那麼耳朵就覺得不充實,不充實就是感到不足,不足就使人感到空虛。聲音太清越使人內心畏懼,以畏懼的心情去聽那高尖的悲音,那麼耳朵就空洞到了極點,使人心神不安,使人筋疲力盡。

聲音太低濁使人意志消沉,意志消沉時聽這種低濁的音樂,耳朵不會收聚它,不收聚聲音就使人心神不一,人的心神不一就會導致發怒。所以聲音太響、太低、太清越、太混濁都不適宜聽。

【原文】

何謂適?衷,音之適也。何謂衷?大不出鈞,重不過石①,小大輕重之衷也。黃鐘②之宮,音之本也,清濁之衷也。衷也者,適也,以適聽適則和矣。樂無太,平和者是也。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平也;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也;亡國之音悲以哀,其政險也。

凡音樂通乎政,而移風平俗者也,俗定而音樂化之矣。故有道之世,觀其音而知其俗矣,觀其政而知其主矣。故先王必託於音樂以論其教。《清廟》之瑟,朱弦而疏越,一唱而三嘆,有進乎音者矣。大饗③之禮,上玄尊而俎生魚④,大羹不和,有進乎味者也。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特以歡耳目、極口腹之慾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行理義也。

《呂氏春秋·仲夏紀》適音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 第2張

【註釋】

①鈞:度量鍾音律度大小的器具。石:重量單位,合一百二十斤。②黃鐘:標準音。③饗(xiǎnɡ):供奉鬼神。④尊:古代的酒器。俎:祭祀時盛祭品的禮器。

【譯文】

什麼才叫做適宜的聲音?中和之音就適中了。什麼是中和?就是發出的音律度不超過鈞所發出的聲音的律度,鐘的重量不超過一石,這就是音的高低輕重適中的標準。黃鐘確定的宮調音,是音律的基本標準,也是音質清濁的適中之音。中和也就是適宜,在適宜的狀態聽適合的音樂就會令心情和悅。音樂不能聽得過度,平和的音樂就好。

所以,太平盛世的音樂是安詳愉悅的,反映政治安定;亂世的音樂是哀怨、憤怒的,反映政治不協調;國家滅亡的音樂悲哀悽涼,反映政治險惡出現危機。凡是音樂與政治相通並可改變風俗,風俗形成就是音樂教化的作用。所以治理有方的世道,看它的音樂就可知道它的風俗如何,看它的政治就可知道當時的君主如何。

所以,先王一定據音樂來議論它的教化作用。《清廟》的琴瑟,用硃紅的琴絃奏出緩慢清越的曲調,一人唱三人和,產生了超過音樂本聲的效果。天子祭祀上天時,捧上酒樽及在禮器上放上新鮮的魚,不用調和肉汁,其本來的味道之美超過調出的五味。所以,先王制作禮樂,並非只是用來滿足耳、目、口、腹的需求,是用來教化百姓分辨好壞、推行理義的。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