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

《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原文】

達師之教也,使弟子安焉、樂焉、休焉、遊焉、肅焉、嚴焉。此六者得於學,則邪辟之道塞矣,理義之術勝矣。此六者不得於學,則君不能令於臣,父不能令於子,師不能令於徒。人之情,不能樂其所不安,不能得於其所不樂。

爲之而樂矣,奚待賢者?雖不肖者猶若勸之。爲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雖賢者猶不能久。反諸人情,則得所以勸學矣。子華子曰:“王者樂其所以王,亡者亦樂其所以亡,故烹獸不足以盡獸,嗜其脯則幾矣。”然則王者有嗜乎理義也,亡者亦有嗜乎暴慢也。所嗜不同,故其禍福亦不同。

《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

不能教者:志氣不和,取捨數變,固無恆心,若晏、陰、喜、怒無處;言談日易,以恣自行,失之在己,不肯自非,愎過自用,不可證移;見權親勢及有富厚者,不論其材,不察其行,驅而教之,阿而諂之,若恐弗及;弟子居處修潔,身狀出倫,聞識疏達,就學敏疾,本業幾終者,則從而抑之,難而懸之,妒而惡之;弟子去則冀②終,居則不安,歸則愧於父母兄弟,出則慚於知友邑里;此學者之所悲也,此師徒相與異心也。

人之情,惡異於己者,此師徒相與造怨尤也。人之情,不能親其所怨,不能譽其所惡,學業之敗也,道術之廢也,從此生矣。善教者則不然,視徒如己。反己以教,則得教之情也。所加於人,必可行於己,若此則師徒同體。人之情,愛同於己者,譽同於己者,助同於己者,學業之章明也,道術之大行也,從此生矣。不能學者:從師苦而欲學之功也,從師淺而欲學之深也。

草木、雞狗、牛馬,不可譙詬遇之,譙詬③遇之,則亦譙詬報人,又況乎達師與道術之言乎?故不能學者:遇師則不中,用心則不專,好之則不深,就業則不疾,辯論則不審,教人則不精;於師慍④,懷於俗,羈神於世;矜勢好尤⑤,故湛於巧智,昏於小利,惑於嗜慾;問事則前後相悖,以章則有異心,以簡則有相反;離則不能合,合則弗能離,事至則不能受。此不能學者之患也。

【註釋】

①誣:欺。徒:學徒弟子。此篇是儒家學派的言論。②冀:希望。③譙(qiào):責備。詬(ɡòu):恥辱、罵。④慍(yùn):怨,對老師的埋怨。⑤矜(jīn):誇耀。尤:優異,突出。

【譯文】

學識通達的老師的教導,能使學生安定、快樂、舒適、交遊廣、莊重、嚴謹。由學習中得到這六個方面,那麼旁門邪道就會被堵塞了,理義的方面就取勝。在學習中得不到這六個方面,那麼君王就不能號令羣臣,父親不能命令兒子,老師不能教訓學生。人之常情,人不會在做自己不安心做的事時感到快樂,不會在自己不樂意做的事中學到東西。

做一件事情如果是感到快樂,何必等聖賢的人去做?即使是不能成材的人都會被勸服去做這件事。如果做這件事是痛苦的,哪裏會強求不成大器的人來做?即使是聖賢的人也不會長時間地做下去。回過來看人之常情,就是學習能有收益所以才勸大家學習。子華先生說:“君王對於自己當君王感到快樂,亡國的人也因爲使他亡國的生活能令他快樂。所以烹煮野獸不能把整隻野獸吃光,吃它的肉就差不多了。”這樣就是說君王有喜好理義道德的,亡國的人也有喜好暴力傲慢的。

他們愛好的東西不同,所以禍福的結果也不同。不能教導學生的人:有所作爲的決心和勇氣不相合,取捨的決定多變,沒有恆心,就像天氣陰、晴、喜、怒變化不定;言談輕率,放縱自己的行爲,自己做錯了,不肯自我批評,剛愎自用,不可能聽別人勸誡改正;看到有權勢的親戚和富者,不看他們的才華,不觀察他們的品行,就趕去當他們的老師,對他們阿諛奉承,還擔心巴結不及;

對於住處整齊潔淨,自身形態出衆,見聞學識廣達,學習聰敏努力,學業差不多完結的學生,就來抑制他,有意爲難他,對他的事懸而不決,嫉妒並厭惡他;這使得弟子想離去,但又希望學業可以完成;留下卻難得可以安穩,心緒不安,回去就覺得愧對父母兄弟,出入就會見到朋友鄉里而感到自己羞愧,這就是學生的悲哀,這是師徒之間心意不同的結果。

《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內容是什麼?表達了什麼思想? 第2張

人之常情是厭惡比自己優秀的人,這是師徒之間造成怨憤的結果。人之常情是不能夠親近自己怨恨的人,不能稱讚自己厭惡的人,學業的頹敗,道術的荒廢,就這樣產生了。善於教導的老師就不是這樣,他們把學生看作像自己一樣,設身處地來教育學生,這樣就可得到施教的感情。他所加給人的教訓,一定可以自己做到,如果像這樣做就是師徒合爲一體。

人之常情,喜愛和自己相同的人,稱讚和自己相同的人,幫助和自己相同的人,學業的顯著,道術的盛行,就這樣產生了。不能接受學習的人:認爲跟從老師學習很苦卻又想學習得到老師的功名,馬虎地跟從老師而想學得到精深的知識。即使是草木、雞狗、牛馬,也不可以侮辱它們,侮辱它們的話,它們也會對人們報以辱罵,又何況對於通達的老師與他道術的言論呢?

所以不能接受學習的人:他們不合老師的心意,學習就不專心,喜好一樣東西卻不深入學習瞭解,想成就事業卻不努力,辯論事物卻不審度清楚,教導別人卻不仔細;他們對老師埋怨,安於守舊,思想被俗世羈束,誇耀權勢,喜歡立異,濫用巧智,貪小便宜,沉迷在貪慾中;他們詢問事情前後矛盾,想問得詳細卻又說了別的東西,想簡約反而囉囉唆唆;分析事物後卻不能綜合,綜合了事物後又不會分析,有了事卻不能面對。這是不能接受學習的人的憂患。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