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揭祕:元朝的選官制度是怎樣的?

揭祕:元朝的選官制度是怎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5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揭祕:元朝的選官制度是怎樣的?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1.元朝選官制度

在很多人看來,元朝是蒙古人建立的王朝,其統治階級應當盡是蒙古人,對於統治地區的漢人則充滿了排斥與歧視。

其實不然,如果全天下都由蒙古人親力親爲,首先人口——這個無法解決的問題便會擺在元朝皇帝面前。

揭祕:元朝的選官制度是怎樣的?

蒙古族至今也不過數百萬人口,古代肯定更少,而古代的醫療技術低下,蒙古帝國的四處征伐更是使得他們不是死傷慘重就是被分封給了諸王遠走他鄉,正是民生凋敝之時,更何況弘吉剌等殘留的蒙古部並不適應漢地的氣候與環境,他們更願意留在草原上放牧。

這樣一來,元朝一世,跟隨元朝大軍定居內地的蒙古人其實很少——比如南京城內其實只有數十戶蒙古人,再往南便更是看不到蒙古人的蹤跡。

因此,元朝皇帝深知——必須由各族精英共同扶持,元朝才能走的更長遠;於是在元太宗時便開始草創元朝的選官制度。

那麼元朝的選官制度除了開國元勳的世襲恩蔭與納粟(即捐糧得官)入仕之外還有哪些呢?

首先是

——科舉制度。

2.國子學與科舉

元代科舉最早可以追溯到元太宗窩闊臺時期,他曾經聽從耶律楚材的建議,在1233年於燕京和平陽修建了編修所與經籍所,並在燕京金代國子學的舊址重建了國子學,以馮志常爲總教習,命侍臣子弟18人與陪讀的漢官子弟50人入學,倡導學習漢文化與騎射。

同時下詔規定燕京行省每日需支給在校學生老師米麪各一斤,肉一斤,對他們的家屬則日支米一升,如此待遇,在兵荒馬亂的當時條件下,不可謂不優厚。

1238年,他又以術忽德和劉中舉辦戊戌選試,總共錄取了4030人,並建立儒戶以保護士大夫,還召集名儒講經,親率大臣子弟聽講。

揭祕:元朝的選官制度是怎樣的? 第2張

然而,之後由於戰爭頻發,元代科舉不幸第一次夭折了。

但漢人士大夫們並沒有灰心喪氣,而是紛紛雲集在學習漢法的忽必烈麾下,不斷對其諫言科舉之利;於是元世祖繼位後,便曾在1267年與1273年兩度嘗試開科取士,但因戰事仍頻,故而屢屢夭折。

不過忽必烈還是給科舉制度的復興鞏固了基石——1271年他於金中都的舊樞密院內重建了國子學後,便以許衡爲集賢大學士兼國子祭酒,同時增置司業,博士,助教各一員,又親自挑選了朝中百官子弟供他教授,遍學儒家經典文史,培養統治人才。

之後,他又在1277年設立了蒙古,回回國子學,十年後,1287年他便在新建的元大都中設立了國子監,並規定了執教人數與生源人數。

直至1310年國子監與孔廟落成後,元朝的國子監和國子學便開始步入正軌,而元朝國子監的佈置也成爲了明清國子監的模板。

之後直到元仁宗時期,更加崇尚漢文化的元仁宗便按照前代的基石於1314年正式恢復科舉,三年一屆,考試內容爲程朱理學,史稱延祐復科,當年八月在全國共設十七個考場,1315年二月三月在大都舉行了會試和殿試。

仁宗逝去後,因權臣伯顏擅權,1336年和1339年的科舉遂被停罷,不過當元惠宗披荊斬棘收回皇權後,便又重開科舉,直到1366年。

值得一提的是,後世包括如今電視劇中出現的會試一詞是元代纔出現並被明清沿用的新詞,元代之前名叫省試。

不過,元朝科舉卻從未開設過武舉。

這並非出於歧視,而是因爲元朝的武官階層被大量軍事貴族所壟斷。

這個大量究竟有多大呢?

自元太祖開國,便有四傑四獒四養子,以及皇子皇孫,還有上百個千戶及其子弟;在木華黎就任元朝初代國王經略中原時,更是培養了許多漢人萬戶及其子弟,收容了一干降將。

所以,元朝的元功宿將是一個極爲龐大的羣體,想要開展武舉,就勢必會動搖這些王朝的基石,危及元朝皇帝的統治。

總之,直至1366年,元朝共科舉十六次,選取全國各族進士1100餘人。

那麼,在其它選官制度上,元朝還有沒有不同之處呢?

有。

那就是循胥吏制度。

3.循胥吏制度

宋代,胥吏和官員一直涇渭分明,吏就是吏,官就是官,而元朝由於考慮到胥吏經常與百姓接觸,深入瞭解民間情況,有真才實學,於是便允許他們通過考察和推舉做官。

此制度類似於漢代的察舉,被推舉人可以是百姓,儒生(無論是中央的國子學和地方的官學),也可以是吏的助手。

對於想升級爲官的吏,爲了防微杜漸遏制貪腐,元朝也獨創了一套考覈期,例如元成宗時期是九十個月,元末和元初則是一百二十個月,官職也不得超過四品。

此法雖與前代大相徑庭,但卻一直是元朝選官的重要途徑之一,元憲宗蒙哥和元世祖就曾用此法選取儒生3890戶,超過了科舉錄取人數。

此法亦充分體現了元朝對於那些只知詩詞曲斌,不知治世之道的廣大文人墨客的輕視——於是便遭到了他們的抹黑。

4.總結

綜上所述,可見大元大蒙古國雖然只存在了162年便退回草原,但其選官制度亦遵循的是中國古法制度,贏得了衆多漢人士大夫的民心,作爲一箇中國王朝是毋庸置疑的,而它同樣也是中國歷史上難得一見的各族精英大放異彩的璀璨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