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歷史上有幾種選官制度?古代的選官制度是怎麼發展的?

歷史上有幾種選官制度?古代的選官制度是怎麼發展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0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歷史上有幾種選官制度?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古時讀書人的夢想就是在學有所成之後以自己所學報效國家、造福一方,不過在實現這個理想之前有一個步驟他們必須邁過那就是通過朝廷的選拔,這就是本文所講的選官制度的由來以及延續變化。那麼中國古代的選官制度主要有哪些呢?它們是怎麼繼承延續和發展的呢?

歷史上有幾種選官制度?古代的選官制度是怎麼發展的?

首先不同的朝代推行的選官制度也有所不同,總得來說可以分爲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在先秦之前,當時所主要推行的是世卿世祿制,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世官制,即貴族可以世代爲官,官吏具有世襲官職的特權。當時周朝在滅商後,爲了擴大和鞏固家天下,周天子便以大分封的形式將統治權力、土地、人民封賜給同姓、姻戚、功臣,受封的卿大夫、諸侯作爲王朝統治的貴族依靠世官制來維持自身的統治和效忠周天子。不過隨着時間的推移,周天子的威信在一步步衰減,各諸侯的勢力在逐步壯大,尤其是到了春秋戰國之時,世官制的弊病也逐漸顯現,比如將官職限定在貴族範圍內,地位低下,才能出衆的人不能獲得任用,各諸侯國爲了適應自身的統治,開始進行改革,這其中以秦國最爲徹底,秦國在商鞅變法之後開始推行軍功爵制,但軍功爵制也有弊端,不能適應一統後的秦王朝。

歷史上有幾種選官制度?古代的選官制度是怎麼發展的? 第2張

到了漢朝,第二種選官制度開始成形和發展,那就是察舉制,相比於世官制,察舉制在選官制度上有自己的一套理論和實行方法。在漢惠帝和呂后時期是察舉制的萌芽期,當時朝廷下旨舉孝弟力田即獎勵有孝弟的德行和能努力耕作者,這時只是獎勵並沒有授予官職,到了漢文帝時期開始制定具體的考試和等第,不過並不完備,也沒有統一的選才標準和考試辦法,一直到漢武帝時期,察舉制才形成一套完整的人才選拔機制。這套機制就是依靠中央的三公九卿、郡守、列侯以及地方上的高級官員, 從平民或低級官吏當中按照一定的標準選拔在道德、品行、才能方面符合當時統治階級需要的人才入朝爲官。

察舉制的推行爲兩漢的發展提供了所需的人才,到了東漢末期,察舉制的弊病也開始顯現,前文提到平民或者低級官吏要想入朝爲官或者高升必須要有高官的舉薦,經過幾百年的發展,高官大族依靠自身的威望和權力開始左右平民和低級官吏的仕途,使得衆多中小地主及其知識分子要麼依附要麼失去參與政治的機會,矛盾越來越突出,這時急需一種新的選官制度來保證大多數人蔘與政治的機會。

歷史上有幾種選官制度?古代的選官制度是怎麼發展的? 第3張

察舉制之後第三種選官制度應運而生,那就是曹丕在採納陳羣的建議後,所推出的新的選官制度九品中正制,所謂九品中正制大體指由各州郡分別推選大中正一人,大中正再產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評人才的官職名稱。中正官考覈的內容主要是一個人的出身和品德,然後再依據出身和品德給予品級。九品中正制設置之初給予一個人品級原則上依據的是品德,出身只作參考,不過在晉朝建立以後本末倒置,完全以家世出身來評定品級,出身寒門者行狀評語再高也只能定在下品;出身豪門者行狀不佳亦能位列上品。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就是當時的具體體現,最終九品中正製成爲門閥士族選舉的工具。

歷史上有幾種選官制度?古代的選官制度是怎麼發展的? 第4張

原本晉武帝司馬炎也意識到了九品中正制的不合理,但出於維護自身統治的需求,司馬炎默認了這種選官制度。司馬炎之後的西晉帝王忙於權力鬥爭無暇其他,等到永嘉之亂晉室南渡後,士族成爲東晉帝王不得不依靠的最後救命稻草,門閥政治癒發的明顯,符合士族利益的九品中正制自然無需改革。之後的南北朝當權者雖想架空士族,奈何經過兩百多年的發展,士族在朝堂的影響力依舊無可替代,是以九品中正製成爲魏晉南北朝的主要選官制度。

魏晉南北朝之後,天下在隋朝又迎來新的一統,如何選官,利於人才爲朝廷所用成爲隋朝帝王不得不考慮之事,隋朝在借鑑察舉制和九品中正制的基礎上推出科舉制的原型來考覈人才,最終在唐朝之時科舉制成形。從唐朝開始到清朝末期的一千三百多年,每個朝代都以科舉制的方式來選拔人才,以明清爲例,科舉分五個等級即童試、院試、鄉試、會試、殿試五級,越往上享受的福利待遇也愈加的豐厚。

歷史上有幾種選官制度?古代的選官制度是怎麼發展的? 第5張

科舉制的推行打破了世家大族的壟斷, 使得更多階級的人才可爲朝廷所用,相比於之前的幾種選官制度,科舉制則顯得更加公平。正如錢穆先生所言:“一項好的制度若能長久永遠好下去,便將使政治窒息。”科舉制也是如此。科舉制發展到後期弊病亦開始顯現,比如推行專爲考試的八股文導致選拔的人才缺乏創新和進取精神,許多知識分子的思想被束縛。雖然科舉制破除了門閥政治,但師門裙帶關係依舊存在,官官相護,拉幫結派的現象時有發生。

清朝末期隨着西方思想的涌入,科舉制度越來越顯得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尤其在清朝推行新政後,科舉尤爲顯得格格不入,最終在袁世凱、張之洞的請奏下,光緒帝下詔廢止科舉制,開始在全國推行學堂教育。

歷史上有幾種選官制度?古代的選官制度是怎麼發展的? 第6張

從先秦開始的世官制到兩漢的察舉制再到魏晉南北朝推行的九品中正制最後再到隋唐開始的科舉制,古代的選官制度雖然在變化,但有一個核心沒有改變,那就是在普及知識之餘儘可能地籠絡人才爲朝廷所用,正如文章開頭所提到的學得文武藝,貨與帝王家這種思想早已通過潛移默化深入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