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秦朝御史大夫制度是怎樣的?揭祕其歷史影響

秦朝御史大夫制度是怎樣的?揭祕其歷史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朝御史大夫制度是怎樣的?揭祕其歷史影響,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御史大夫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官職名,它始置於秦朝,先秦時期的御史與秦朝時期的御史大夫是有本質區別的,先秦時期的御史爲殿中執法官及文書,而秦朝的御史大夫負責監察百官,可以代朝廷起草詔命文書等,其職位僅次於左、右丞相,但地位是要遠低於丞相和太尉的。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天下一統後,他直接否定傳統的分封制,採取大臣的意見廢分封設郡縣來治理國家,從此“海內爲郡縣,法令由一統”。

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王朝,他爲了鞏固王朝的統治,強化君主專制中央集權,肅清吏治,保障國家政權有效地運行,秦始皇高度重視檢查制度的建設,並創設了從中央到地方的監察體系。秦朝的監察制度直接影響後世兩千多年,這一制度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訓。中國古代的監察制度起源很早,現有文獻的記載是在戰國時期,當時的御史官已經開始擁有監察的職能。經過多年的發展,這一制度逐漸完善,嬴政建立秦朝後,在朝中設立御史大夫,位列三公,地方上皇帝派御史常駐郡縣,稱爲“監御史”。

根據《漢書》中的記載:“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銀印青綬,掌副丞相。”可見當時御史大夫不僅是最高的監察官員,並且地位顯赫。春秋戰國時期,負責監察的官員不僅要監察百官,還要負責監察軍隊內部的情況。比如《商君書》中記載,秦軍在攻城時,領兵的將領必須要搭建一個木臺,與國正監、王御史一起觀察攻城的情況,以此來評定士卒的殿最(差優),這也成爲評定戰功的重要標準之一。

秦朝御史大夫制度是怎樣的?揭祕其歷史影響

秦朝時期的御史大夫不僅擁有監察的職能,還有行政職能,所以在《史記》中看到的御史大夫都是要參與諸多政務活動的。始皇二十六年,秦始皇下令羣臣議帝號時,御史大夫便參與其中;秦二世時期,御史大夫還參議刻石頌德的事情。當時皇帝的很多詔書,大部分都是通過御史大夫發出來的,首先由御史大夫下發給丞相,再由丞相下發至各地,所以御史大夫與皇帝之間的關係是非常密切的。從實際情況來看,秦朝時期的御史大夫都是直接聽命於皇帝,這可以提高工作的效率,但同時也引發很多問題,比如御史大夫權力膨脹的問題。

首先,我們來看一看秦朝所設立的御史大夫的益處。秦朝對監察制度的認識直接影響到後世王朝的政治發展,使得歷代王朝都開始重視監察的重要性,所以史書中才評價:“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其次,監察制度直接加強了君主專制中央集權,保障了政治的正常運行,對於肅清吏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秦朝初步將監察與行政在職官、職能劃分上做了區別,這是非常重大的制度設計創新。

秦朝御史大夫制度是怎樣的?揭祕其歷史影響 第2張

再者,秦朝時期的監察內容非常細密,從現有的文獻資料來看,秦朝對各級官吏的監察內容十分仔細,不僅有政治監察,還包含各項行政監察,幾乎涵蓋了官員的一切事務,對官員起到了積極的作用。秦始皇在位初期,國家能夠迅速發展強大,離不開他對國家的良好治理,而監察制度更好地規範了秦朝官員的行爲,對國家的治理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御史大夫制度其實也是一把“雙刃劍”,它的確對秦朝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但不可否認它也推動了秦朝的滅亡。秦朝雖然創設了較爲完備的監察制度,但仍然沒有避免二世而亡的命運。強大的秦朝也只不過存在十五年,這爲後代王朝留下了很多深刻的歷史教訓。從監察制度的角度來看,也有很多值得反思的地方。監察終歸是政治的延伸,秦王朝一直遵奉法家路線,而秦始皇本人又是“剛毅戾深,事皆決於法,刻削毋仁恩和義”,這中執政理念也影響到秦朝的監察制度。

秦朝的御史大夫也是如此,他們急於法,越是過於認真執行,社會矛盾便不斷累積,完全忽視了政治的彈性,這也是隻重用法家的弊端之一。秦二世即位後,面對農民起義,皇帝閉目塞聽,自欺欺人,聽到假話,怡然自得,說真話的人反而下獄。有的御史甚至與昏庸的政治沆瀣一氣。秦始皇臨終之際,御史大夫的職能嚴重遭到削弱,朝中大權爲奸臣掌握,監察制度已經是名存實亡。在國家面臨崩塌之際,秦朝的監察制度已經是形同虛設,御史大夫和地方監察官員已經開始監守自盜,這反而加速了政權的滅亡。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