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呂氏春秋·仲夏紀》仲夏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呂氏春秋·仲夏紀》仲夏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了《呂氏春秋·仲夏紀》仲夏賞析,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原文】

仲夏之月,日在東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蟲羽,其音徵,律中蕤賓,其數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竈,祭先肺。小暑至,螳螂生,始鳴,反舌①無聲。天子居明堂太廟②,乘朱輅,駕赤騮,載赤旃,衣朱衣,服赤玉,食菽與雞,其器高以桷,養壯狡③。

《呂氏春秋·仲夏紀》仲夏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註釋】

①反舌:百舌鳥,立春開始鳴叫,夏至而止,叫聲婉轉,如百鳥之音。②明堂太廟:南向明堂的中央正室。③壯狡:力大強健的人。狡:健。

【譯文】

夏天第二個月,太陽運行在東井的位置,傍晚時分中星運行到亢的位置,第二天早晨中星運行在危的位置。這個月以丙丁日爲主日,主這個月的天帝是炎帝,天神是祝融,動物則以鳳鳥類爲主,音以五音中的徵音爲主,候氣律管則應着六律中的蕤賓,以七爲成數,味道以苦爲主,氣味則以焦爲主。

以竈神爲祭祀對象,祭品以肺臟爲上。小暑到,螳螂出現,開始鳴叫,百舌鳥寂然無聲。天子住在南向明堂的中間正室,乘坐硃紅色的車,要騎赤紅色的馬,車上要插紅色蟠龍旗,穿紅色的衣服,佩戴紅色的玉飾,主食是菽與雞肉。祭祀所用的器皿要高大,供養力大健壯的人。

【原文】

是月也,命樂師修鞀鞞①鼓,均琴、瑟、管、簫,執幹、戚、戈、羽,調竽、笙、壎、篪,飭鍾、磬、柷、敔②。命有司爲民祈祀山川百原,大雩③帝,用盛樂。乃命百縣雩祭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谷實。農乃登黍。是月也,天子以雛嘗黍,羞以含桃,先薦寢廟。

令民無刈藍以染,無燒炭,無暴布,門閭無閉④,關市無索;挺重囚,益其食,遊牝別其羣⑤,則縶騰駒,班馬正⑥。是月也,日長至,陰陽爭,死生分。君子齋戒,處必拚,身欲靜無躁,止聲色,無或進,薄滋味,無致和⑦,退嗜慾,定心氣,百官靜,事無刑,以定晏陰之所成⑧。鹿角解,蟬始鳴,半夏生,木堇榮。是月也,無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遠眺望,可以登山陵,可以處臺榭。

【註釋】

①鞀鞞(tǎo pí):樂曲演奏時,用來指揮的鼓。②鍾、磬、柷、敔:磬:石或玉製成的打擊樂器。柷:打擊樂器,狀如漆桶,中間有木椎,可以左右敲擊,樂曲開始時擊打。敔:打擊樂器,形狀像伏虎,用杖刷擊,樂曲結束時擊打。③雩:旱時求雨的祭祀。④門閭無閉:門:城門。閭:里巷的門。門閭無閉是爲順陽氣,便利人民出入。

⑤遊牝別其羣:遊:指放牧。牝:母獸,這裏指母馬。因母馬已懷孕,所以放牧時要使它們與其他馬羣分開。⑥班馬正:班:頒佈。馬正:有關養馬的政令教化。正:通“政”。⑦無致和:不要希望各種滋味都調和在一起。致:盡。和:調。⑧以定晏陰之所成:晏:陽。陰陽相爭,未知所定,所以君子要安靜無爲,以待陰陽成敗的確定。

【譯文】

這個月,命令樂師修整好鼓具,調節好琴、瑟、管、簫的音色,執放好盾、斧、戈、旗等舞具,調節好竽、笙、壎、篪等吹奏管樂器的音色,整飭好鍾、磬、柷、敔這些打擊樂器。命令有司爲百姓向山川百源祈禱,隆重地爲求雨而祭祀天帝,衆樂齊奏。於是命令百縣大夫以求雨的形式來祭祀前世對百姓有功的百君公卿,以求五穀豐登。農民才獻上黍。這個月,天子就着雛雞肉來品嚐黍食,進獻櫻桃,先獻給祖廟祭祀。

命令百姓不要割刈未長成的藍草來做染料,不要燒炭,不要曬布,不要關閉城巷的門,不要在關塞市集徵稅;緩處重囚,增加他們的伙食,放牧時要把母馬與羣馬分開,束縛公馬的腳,頒佈養馬的政令。這個月,夏至,陽氣在上覆蓋,陰氣在下升起,陰陽之氣相遇而爭,使事物各有生死之分。

《呂氏春秋·仲夏紀》仲夏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第2張

君主要齋戒,居處必深,身體需靜而勿躁,禁止女色,不要讓嬪妃進御,減少美味,不要希望各種滋味調和在一起,止住慾望,定下心氣,使身體各個器官靜養,做事要審慎精詳而不要急,以此來待陰陽的成敗確定。鹿角脫落,蟬開始鳴叫,半夏草長出,木槿開花。這個月,不要在南方用火,可以住在高樓這些明亮的地方,可以向遠眺望,可以登上山陵,可以站在臺榭高屋,都爲順陽避暑。

【原文】

仲夏行冬令,則雹霰傷谷,道路不通,暴兵①來至;行春令,則五穀晚熟,百螣②時起,其國乃飢③;行秋令,則草木零落,果實早成,民殃於疫④。

【註釋】

①暴兵:指不義之兵。暴:害。五行說認爲冬季天寒,主閉藏,仲夏行冬令,就會雹霰傷五穀,道路不通暢,暴兵來侵犯。②百螣(téng):指各種類似蝗蟲的害蟲。③飢:荒年。五行說認爲春主生育,仲夏行春令,就會使五穀晚熟,害蟲成災,遭遇荒年。④疫:疾疫。五行說認爲秋氣寒涼,仲夏行秋令,就會使草木枯落,果實過早成熟,人民因時氣不合而遭受病害。

【譯文】

仲夏時節行使冬天的政令,就會使雹霰傷五穀,道路不通暢,不義之兵來侵犯;如果行使春天的政令,就會五穀晚熟,害蟲成災,國家遭遇饑荒;如果行使秋天的政令,就會使草木枯落,果實過早成熟,百姓因時氣不合而遭受病害。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