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古代哲學著作《潛虛》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古代哲學著作《潛虛》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哲學著作《潛虛》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一起看看吧。

中國北宋司馬光的哲學著作。仿漢代揚雄的《太玄》而作,共1卷,元祐元年(1086)書將成而先卒。

司馬光自己的文集中無一字提及《潛虛》,蘇軾所作《司馬溫公行狀》羅列了司馬光一生的著述,也未提到此書。

只是到了南宋,此書才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晁公武(1105-1180)指出,“其辭有闕者,蓋未成也。其手寫草稿一通,今在子健侄房。”

朱熹(1130-1200)也轉述洛人範忠彪之語云“溫公晚著此書,未竟而薨”。今本《潛虛》末所附陳應行跋亦云:“右司馬文正公《潛虛》,應行嘗恨建陽書肆所刊脫略至多,幾不可讀。及得邵武本,雖校正無差,而繇辭多闕。”這就指明瞭其書乃司馬光未完之作,而且未完本已經刊印流傳。

古代哲學著作《潛虛》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但是,今所見《潛虛》看起來是首尾完整的。

朱熹和樓鑰(1137-1213)都說,補《潛虛》的人是蜀人張行成(紹興二年[1132]進士)。

至於從宋代以來就附在《潛虛》後流傳的張敦實《潛虛發微論》,則是張敦實剽竊自張漢的《辨虛》。以上這些問題,經餘嘉錫先生的揭示,已經非常清楚了。

既然如此,今本首尾完整的《潛虛》究竟哪些部分出自司馬光之手,在見到原本《潛虛》之前,是無法完全解決的。

不過,根據南宋一些學者的記錄、摘抄,這個問題還有進一步深入的餘地。

關於《潛虛》的完成度,基本的結論如下。《氣圖》、《體圖》、《性圖》、《名圖》,沒有人提及它們是闕的,可視爲完帙。與之相應的文辭也當出自司馬光之手。

這樣就可以推斷今本《潛虛》在多大程度上反映了司馬光的思想。即《潛虛》的基本結構在司馬光生前就已經確定了,將《氣圖》、《體圖》、《性圖》、《名圖》視爲司馬光思想的反映是沒有問題的。

《潛虛》主要由圖與文辭兩部分組成。

其中的圖又分爲三種:一爲數與幾何圖形結合而成的《氣圖》、《體圖》、《性圖》、《名圖》;二爲由文辭所構成的《行圖》,內附《變圖》、《解圖》;三爲《命圖》,其實是占卜的手冊。

他以“虛”爲萬物的本原,取名《潛虛》,有探索隱祕本原之意。他說:“萬物皆祖於虛,生於氣,氣以成體,體以受性,性以辨名,名以立行,行以俟命。”

這與張載“太虛即氣”說相對立。全書內容分爲義理、圖式、術數3部分,相互貫通,合爲一體。

《潛虛》之文辭,除了解釋圖的構成方式外,主要是講義理。

古代哲學著作《潛虛》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第2張

義理以五行爲基礎,吸取了陰陽、易卦、筮佔的觀念,構造了天地萬物生成的秩序,藉以論證封建社會“一以治萬,少以制衆”統治秩序的合理性。

圖式是按照氣、體、性、名、行、命之序,製作了6個圖,其中《行圖》又包含了《變圖》、《解圖》,共爲8式,並有文辭作解。

術數以1~5爲生數,五行相乘得25爲天數,6~10爲成數,生數與成數即1~10的自然數之和爲55,是天地之數;人分爲10等依次相迭形成一個塔形,正符合天地之數55,喻人事由天命所定之理;天數25乘以3才成75,爲命數;虛其5而用70,爲筮數。他創造了一套筮佔的新法,依諸數按其筮法加以推衍,以印證其義理,實屬象數學的新派。

此書在司馬光死後,有闕本與全本兩種版本流傳,後逐漸合爲今本,後人有所增益。書後附有張敦實著《潛虛發微論》一卷,爲主要注本。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