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皇帝對致仕制度心心念念 這個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明朝皇帝對致仕制度心心念念 這個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本站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明朝致仕制度,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古往今來,總有一些制度被代代傳承,諸如銀本位制度、改土歸流制度、行省制度、內閣制度等等,這些都是關乎地方統治與官員管理的。那麼古代官員是如何退休的呢?是按什麼制度退休的呢?其實明朝官員有其“致仕制度”,這個制度源遠流長,但是直到明清才趨於成熟。今天就來一起探究一下這個制度。

明朝皇帝對致仕制度心心念念 這個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一、明代皇帝們會想讓文官“致仕還鄉”嗎?

1、致仕與否,全聽皇帝的

“致仕”二字,說來雅韻,但其實意爲官員退休。在《尚書大傳.略說》中提到過——大夫七十而致仕,老於鄉里,大夫爲父師,士爲少師。更詳細一些的解釋可以在鄭玄注所說中明白,“所謂裏庶尹也。古者仕焉而已者,歸教於閭里”。但“致仕”的這個退休,還是和當今的退休制度有所不同,我們當今退休制度是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執行的。但在古代,官員能否“致仕”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皇帝意志的。

致仕制度起源於商周時期,在元明清時期達到了巔峯。它在明代對當時的政治制度起着重要的輔助作用,我們都知道官員是政府——也就是當時“朝廷”的組成人員,那麼有關於官員退休的“致仕”,尤其是文官的“致仕”必將對當時的政治、經濟有着重大影響。如同我們身體內部的運轉一般,文官致仕制度是明代這個龐然大物的新陳代謝,它影響着這具“身體”的健康。

明朝皇帝對致仕制度心心念念 這個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2張

2、活到老,給皇帝幹到老

明太祖沿襲宋元制度,制定了明代致仕制度的框架,其中對於年齡的規定是“內外官年七十者,聽令致仕。其特旨選用者,不拘此例。”這句話的大致意思是官員七十歲纔可以退休,但被皇帝特旨留用的官員可以不用退休。

我們都知道的是,人類平均壽命是越來越長的,也就是在近些年纔剛到達七十歲。公元前人類壽命約爲20歲,十八世紀爲35歲,而明代是十五世紀,七十古稀不是隨便說說的——不同於現代的七十歲,在明朝七十歲實屬老齡。

致仕也同樣也被叫做“乞骸骨”。請求能讓自己的骸骨回到家鄉。

那麼直到七十歲纔可以退休的明代致仕制度,可以想象必然會導致官場的老齡化嚴重。在官員中分爲文官與武官,武官不必說,或許不到七十歲就會從一線職位上退位讓賢,但文官卻不同,他們完全可以留到七十歲。這樣一來,明朝的“新陳代謝”就變緩了,新的血液進不來,整個朝廷暮氣滿滿。

明朝皇帝對致仕制度心心念念 這個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3張

可以說,皇帝在對於文官致仕一事的態度上是矛盾的。他既想留下有用文官,又不想讓朝廷官員冗餘老齡。

故而,在度過了開朝之初人才缺少的局面之後,洪武十三年,致仕制度中,有關於年齡的規定改爲:文武官員年六十以上者,皆聽致仕,給以誥敕。

二、文官們如何提前退休,遠離歷任皇帝的無底線壓榨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文官們爲了退休也是無所不用其極。他們退休致仕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

1、裝可憐來喚起皇帝的憐憫

因病退休和孝敬長輩退休是文官們兩個絕佳的提前退休的機會。英宗時曾規定:”在京在外官員,其未及七十有疾衰弱者,驗實放免。”例如文官太常寺卿孫賢都是因爲疾病提前致仕。

明朝皇帝對致仕制度心心念念 這個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4張

比病退理由更加充分的是養親致仕,也就是因爲要回家贍養父母而提前退休。這種提前退休形式不僅理由充分,讓皇帝無法拒絕,而且還會獲得美名。自古以來,孝敬父母是中華文化的傳統美德。而文官更是注重這些美名,文官在皇帝那邊也更會因爲這些禮儀而提前退休成功。

2、兵行險招,觸怒皇帝

與因病致仕和養親致仕不同,有一種比較兇險的致仕方式是勒令致仕。

勒令致仕是指文官們因爲超齡、在任犯錯或者職場失意而被迫致仕的一種形式。這其實並不是文官們希望的,畢竟皇帝會給何種處罰是不可預料的。

但如今能從各種史料中找到勒令致仕的記載——明朝英宗時,戶部左侍郎柰亨就是被勒令致仕。其原因是貪戀祿位:“人以爲老,乃染白髭,黑廚役杜清竊笑之。奈亨怒撻杜清,杜清因以奸贓事下獄坐死,蒙宥致仕。至是卒,遣官諭祭。”

明朝皇帝對致仕制度心心念念 這個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5張

柰亨此人雖然官至戶部侍郎,但他不學無術、附庸權貴、剛愎自用,手段狠辣。故而明朝英宗皇帝將他勒令致仕。

但要明確的一點是,勒令致仕只是明朝皇帝對官員一種較爲輕微的懲罰手段。如果有重罪的話,那就不僅僅是勒令文官致仕了,而是打入牢房的。

超齡致仕還有另一種原因,就是官員年滿七十歲後不知出於何種原因沒有退休,而在若干年後才被皇帝勒令致仕。如在洪武三十五年中,明英宗對禮部侍郎董倫的旨意中寫道“年八十餘,上命致仕”

除了前文提到的這幾種文官致仕原因外,其實還是有多種多樣的原因的,在這若干種致仕情況中,起着決定性作用的是當時皇帝的意志和個人喜好。

古代王朝是封建君主專制,是“家天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有的官員說白了是給皇帝打工的,皇帝想要任用誰,想要誰致仕都是非常容易的。

明朝皇帝對致仕制度心心念念 這個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6張

三、文官致仕,過着神仙日子還是落魄晚年呢?

寒窗苦讀十餘年,鞠躬盡瘁半輩子,這就是文官們致仕前的狀況,但一旦他們致仕後,可不是落魄老漢,而是一個個過着逍遙神仙日子了。

與今不同,現在大家退休後都是領着退休金在家逍遙自在或是含飴弄孫,只有經濟補貼。

明朝的文官們退休後不光是經濟方面會有皇帝的獎賞,政治方面同樣還有一些待遇。

1、人退,名未退的致仕文官

比如明英宗時,禮部尚書楊翥致仕後,仍然可以參預朝政。據《明英宗實錄》記載“每來覲,輒條疏經國大計。”即便是致仕後,仍然頗得政治首腦明英宗的青睞。

除了參預朝政外,明朝官員按正式流程致仕後,常常會有加官進爵的待遇。

明朝皇帝對致仕制度心心念念 這個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7張

洪武十二年太祖下詔:“凡三品以上官致仕者,止從見任品級,四品以下者,遞升一等,,皆以致仕誥敕給之。”而明朝弘治時期,更是將有兼任官職的尚書,在致仕後升爲一品功臣,沒有兼任其他官職的,致仕後升爲從一品散官。這也算是對各位肱股之臣的犒勞吧,讓他們可以風光地安享晚年。

但是這只是一些好的方面,在他們脫離了朝堂之後,是否能都堅守自身道德信念,不去違法亂紀魚肉鄉里,這並不好說。

文官們致仕後,他們所獲得的政治待遇不光涉及自身,還可以輻射他人。皇帝們爲了收買人心,做出賢明君主的樣子,他們往往還會厚待致仕文官的子孫,或是任用他們,或是嘉獎他們。

這個舉動雖然刺激了仍在朝的未致仕的文官們,寬慰了他們,給了他們一種“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觀念,讓他們死心塌地爲帝王辦事,但是這個舉措卻給政府帶去了大量冗餘人員。

明朝皇帝對致仕制度心心念念 這個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8張

試想,那麼多高幹子弟進入朝堂,那麼必然會有一些通過科舉考上來的才子沒有施展拳腳的空缺位子,造成了人才的浪費。

更爲可怕的是,諸多因父輩得以入仕的人進入朝堂,必然會導致他們會有裙帶思維,貪污腐敗也會隨之而來,朝堂廉潔不再。

2、錢財拘謹的致仕文官

雖說在經濟方面皇帝會給致仕文官一些獎賞,但是這些獎賞大多是賜物,諸如生活用品——衣服、出行馬匹、鍋碗瓢盆等等等等。他們在仕時的俸祿就不高,更不要說致仕之後的俸祿了。即使有做出了巨大貢獻的高官,也頂多是給在仕時一半的工資。

故而這些致仕文官在退休後都依照自己的興趣愛好做起了種種不同的營生。

明朝皇帝對致仕制度心心念念 這個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9張

四、明朝歷代皇帝完善的致仕制度,是一種好制度嗎?

任何事物都需要從兩方面來看待,如果一個制度能夠貫穿整個王朝,那麼說明它還是有一定的可取之處的。致仕制度同樣如此。

1、光明正大“摸魚”的致仕文官,竟然可以造福鄉里

文官們雖然致仕,在朝堂上不能再起什麼重要作用,但是他們苦讀多年的文化底蘊還在,他們的博聞強識還沒有忘記,他們的脾氣秉性仍然還是文人風雅。

故而他們發展起來的興趣愛好也多是風雅之事。或是錚錚傲骨凌然大義,或是學習孔夫子,詩書禮儀桃李芬芳。

更有甚者,像是翰林學士之類的名儒大家,在家著書立傳,所作之書流傳千古,給後世留下了許多可供可靠的珍貴文獻,讓後世能夠一窺明朝風情。

明朝皇帝對致仕制度心心念念 這個制度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10張

2、貪污腐敗的致仕文官,一朝擺脫朝堂枷鎖

部分致仕的文官在回到家鄉後,有用高階官階或是皇帝賜下的爵位,當地地方官不敢觸怒他們,只能忍氣吞聲,讓他們在地方上爲所欲爲。這確實是明代對於文官致仕制度的一大疏漏。

不僅如此,前文提到的致仕文官的政治待遇可以涉及子孫,這就爲朝堂不穩埋下了根基,讓世家有了發展的餘地。

文官致仕制度可以說是間接導致了明朝朝廷的腐敗,加速了明朝的滅亡。由於種種弊端,加之各種外界因素,文官致仕制度在明朝後期難以起到作用。它一是沒有強制標準,以皇帝意志爲中心,二是給了官員了舉薦自家子弟的機會。

參考文獻:

《尚書大傳.略說》

《弇山堂別集》

《明英宗實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