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的衛所制是什麼樣的制度?衛所制度是怎麼徹底崩潰的?

明朝的衛所制是什麼樣的制度?衛所制度是怎麼徹底崩潰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明朝衛所制度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明朝軍隊的戰鬥力之強悍是毋庸置疑的,要不然也做不到驅除韃虜,恢復中原,正是在這樣的戰鬥力之下,明朝才得以成立。相比起宋朝的軍隊數量巨大,國家承擔着巨大的經濟壓力,但是軍隊實力懦弱不堪,明朝的軍隊哪怕是數量巨大,但是前期仍然能夠保存着強悍的戰鬥力,雖說與朱元璋的英明領導脫不了干係,但很大一部分也要歸功於明朝軍隊的衛所制度。

明朝的衛所制是什麼樣的制度?衛所制度是怎麼徹底崩潰的?

衛所制度是一種什麼制度呢?其實就是一種在自己可控範圍內建立軍事衛所的一項軍事制度,它隸屬於兵部,爲士兵劃分軍田,其特徵是“有事調發從徵,無事則還歸農田”。看到這個特徵的時候,很多人應該有了一定印象了,因爲曾名噪一時的府兵制就是這個樣子。實際也確實如此,衛所制與府兵制一樣在本質上都是寓兵於農的一項制度,衛所制我們可以看作是府兵制在當時與時俱進的一個體現(即爲了適應時代發展,稍微有所改進)。

當時靠着這個制度,明朝很大程度上減緩了經濟壓力,朱元璋甚至說出了“自己供養了上百萬的軍隊,但是自己卻不花費百姓一粒米”這樣的話。那麼這樣優秀,甚至可以說是讓明朝賴以生存的衛所制度,到了明朝中後期的時候爲何會全面崩潰呢?

明朝的衛所制是什麼樣的制度?衛所制度是怎麼徹底崩潰的? 第2張

一、由於一種特徵的世代相傳,權力在交接中變了味道,使得軍田兼併嚴重,衛所制開始走向破壞。

我們在前文中說到過,衛所制度的特徵是“有事調發從徵,無事則還歸農田”,由於這個特徵的存在使得它自然要將管理人口的戶籍看得特別的重要。而在明朝的政治體系中,戶籍制度又是飽受質疑。

爲何會這樣呢?那還得從明朝初期的時候開始說起。當時朱元璋剛剛消滅了割據勢力,驅逐了蒙古人,在元朝的遺址上建立了明朝。朱元璋並不想要完全沿襲元朝的戶籍制度,於是朱元璋就自己創造了一種戶籍制度。

明朝的衛所制是什麼樣的制度?衛所制度是怎麼徹底崩潰的? 第3張

而這個戶籍制度有一個很大的缺點,那就是太過於僵硬、不懂變通。它直接明文規定了:“一個人一旦入了什麼籍貫,那麼他的子子孫孫世代都是這個籍貫不能改變”。朱元璋當時之所以這樣設定,還是由於農民階級的侷限性,讓他對一些事物的認知太過於刻板了,他認爲一個人現在擅長做什麼,那麼他的子孫應該也都會擅長做這一類,我們可以當作是一種另類的“遺傳”。

要知道每個人的興趣各不相同,朱元璋就這樣直接果斷地定下了這些軍戶後代子孫一輩子的身份。從此軍官中沒有了升遷,一個人一旦是什麼職位,就世世代代是這個職位。這種制度阻止了軍官們的升遷,斷了一些人的升官路,於是有一部分人的目光就從權轉到了財上面,於是就盯上了衛所制。

明朝的衛所制是什麼樣的制度?衛所制度是怎麼徹底崩潰的? 第4張

前頭有提到,衛所制下軍戶分有軍田,而這些軍田其實就是一筆巨大財富,這部分人會用手中的一些權力把土地的名目進行改變,把軍田進行一系列的謀劃後,逐漸將其轉化爲自己私人所有。而軍田開始減少,以軍田爲依託的衛所制自然也開始走向崩潰。

二、土木堡之變後,重文輕武風氣盛行,軍戶地位驟降,衛所制度遭到更嚴重的破壞。

最初明朝初期,國家依靠士卒四處征戰,軍籍算是一種比較好的戶籍,依照衛所制度,士兵們在朝廷分配的公田裏耕作,每個軍戶每個月都能分到一百多斤的糧食,這樣一個月的糧食數量已經夠一家人的生活需求了。所以說最初的時候這個衛所制度確實是比較好的制度。

然而但是隨着時間的推移,它暴露出來的問題也越來越多。比如軍籍,不可否認各個階級的將領在其早期都是英雄,但由於其官職都是由自己的子孫所替代,其子孫養尊處優,恃強凌弱之輩肯定是會有的,於是朝廷漸漸的就有了貪婪腐敗的人,這些人與地方上的豪強相互勾結,再次將軍戶們的耕地豪取強奪。

明朝的衛所制是什麼樣的制度?衛所制度是怎麼徹底崩潰的? 第5張

然後隨着這種軍田兼併情況的加劇,普通的軍戶們沒有了田地可以耕種,這些軍官們已經無法維持生計,於是就漸漸的淪爲了那些高門大戶的奴僕,雖然有着軍籍,但是實際上已經和“奴隸”沒有什麼太大區別。

據數據統計,朱元璋時期,軍隊的屯田糧食收入在兩百萬石以上,但是到了明宣宗時期,屯田的糧食收入已經不到朱元璋時期的百分之五,由此可以看出來衛所制度已經出現崩盤之勢。

特別是在明朝土木堡之變時,由於明朝的武將勳貴勢力急劇減弱,在文官的影響下,整個社會上重文輕武的風氣盛行,漸漸的軍人成爲了人們嫌棄的對象,軍人成爲了讀書人口中的“魯莽之輩,沒有腦子,泥腿子”。

就是在這種口口宣傳之下,軍戶成爲了人們嫌棄的對象,這些軍戶沒有人尊重,雖然名義上是國家的軍隊,但是地位已經要比商人還要低。在明代,去學武甚至有時候還會遭到身邊所有人的唾棄。在這樣的背景下,這些軍戶在名頭上也淪爲了朝廷中各個衙門以及勳貴們的苦力、奴隸(之前是實際上,在名頭上還擁有一定地位)。

明朝的衛所制是什麼樣的制度?衛所制度是怎麼徹底崩潰的? 第6張

三、明朝中後期,甚至出現官兵紛紛逃竄的現象,衛所制度徹底的走向崩潰。

由於軍田制度的變質,加上將領和豪強們的剝削,許多底層的官兵起了抵制心理。不過隨着張居正後來的變法,衛所制度開始有了一絲好轉,但是隨着張居正死後,變法項目的廢除,又恢復了以前的那般模樣。

隨着軍田的不斷被兼併,到了後來甚至形成了沒有軍田可以讓軍隊實施這項制度的局面,於是爲了維護軍隊的穩定,國家開始一邊繼續實行屯田制度,一邊又由朝廷對軍隊提供供給。然而由於這些供給很大一部分都隨着下發被各層的軍官層層剝削,落入到普通官兵手中的只有很少一部分。

而與此同時,明朝又遭受到了相當頻繁的災情,朝廷陷入了持續的經濟危機,在這個時候甚至出現了朝廷拖欠軍隊糧餉的情況。

明朝的衛所制是什麼樣的制度?衛所制度是怎麼徹底崩潰的? 第7張

而在明朝危機不斷的時候,後金政權又乘勢開始崛起了,朝廷爲了抵禦外敵自然需要鉅額財政維持軍費,而當時提高財政,只有提高賦稅這一個辦法了。但是賦稅的提高勢必會使得農民不斷地起義,然後又隨着農民的起義,明朝又開始徵收練餉和剿餉,這就是一個死循環。

最後,農民起義軍越剿越多,官軍越來越少,一些明朝的官兵在這種局面下不僅無法養活家庭,甚至到了自身都難以生存的局面,他們紛紛逃竄,甚至有些還直接投靠到起義軍中去。而當衛所制的“主體”士兵都開始逃竄的時候,衛所制度徹底走向崩潰也已經是不爭的事實了。

總結

衛所制度的逐漸消亡,一共走了三個階段。最開始是軍田的減少,接着是軍戶地位降低,而由於這兩者的原因,加上後來明朝的政局混亂,才形成了最後軍士逃竄,衛所制最終全面崩潰的局面。

衛所制在一開始是財政的主要收入,甚至曾是朱元璋能夠打下天下的一個主要優勢,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它卻由於沒有改進,不再適宜當時的環境而弊端叢生,這就再次印證了“與時俱進”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