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明朝是如何挑選女官的?女官制度對明朝有何影響?

明朝是如何挑選女官的?女官制度對明朝有何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4.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女官指的是高級的宮女,有一定的品秩且有俸祿,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明朝的女官制度。

一直以來封建王朝的內廷都以女性爲主,女性的數量衆多,使得後宮事務繁瑣複雜,女官正是爲解決這些問題應運而生的。女官制度早在周朝就已經設立,秦漢一直到隋唐都一脈相承繼承周朝的女官制度。明朝時候,女官制度繼續得到發展並且日趨完善,成爲君王穩定後宮的重要工具。

一、明朝女官制度的歷史沿革

1、設立女官、服務後宮

明朝建國前,朱元璋就着手建立女官制度,設立了六尚局。設立女官制度的目的是服務後宮、傳習禮教。

明朝建國後,女官制度正式確立。洪武五年六月,洪武帝命禮部酌議女官制度,命禮部重新裁定,設立六局一司。包含後宮的方方面面的事務。

女官制度設立後,進行了一次較大規模的人員選取。朝廷派人前往蘇杭兩處州府,挑選知書達理並且願意入宮的女子。

2、事務增多,女官規模擴大

隨着宮廷事務的增多,女官逐漸不能適應宮中需要,爲此明廷對女官制度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修訂,使之不斷完善。

明朝是如何挑選女官的?女官制度對明朝有何影響?

洪武十七年,重新更定女官人數和品秩,增加了“二十四掌”,原有的部門相應地也增加了一些職位。同時對這些職位的品秩進行了調整。

爲應對女官設置人數的增加,洪武十四年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人員選取。此次人員選取與洪武五年相比較,挑選範圍由蘇杭二府擴大到蘇、鬆、嘉、湖及浙江、江西等省,年齡也由20歲以上變爲年30歲以上、40歲以下,民間女子年13歲以上、19歲以下。

3、女官制度不斷完善

經過洪武年間的不斷完善與發展,至洪武二十八年九月,明代女官制度臻於完備,形成一套機構龐大、職責全面、體制明確、組織縝密、分工細緻、功能齊全的制度。

女官幾乎囊括了後宮所有的事務,包括了導引中宮、出納文籍、宮闈管鑰、禮樂起居、朝見宴會、衣服首飾、羽儀仗衛、司膳傳膳、醫方藥物、帷帳灑掃、園苑種植、燈燭膏火、女紅課程、飲食薪炭等等事項”

此時的女官制度與洪武五年女官制度總體上說,女官職責沒有根本性的改變。但與洪武五年女官制度相比較,在人員設置、品秩和名稱等方面還是有明顯變化:相比於之前人數增加;各個部門的品秩有稍微的變動,同時一些部門的名稱也有變化。

4、女官制度走向衰落

洪武以後,女官地位有所下降,女官制度呈現出衰弱的趨勢。建文時期和永樂初期,女官制度基本沿襲前制未改。永樂中後期,宦官地位漸漸擡升,此後,女官漸受宦官的排擠,所負職任多爲宦官所取代,女官制度輝煌不再。

洪熙、宣德以後,史籍中有關女官的記載減少,甚至有時期鮮見其面。推其原因,一是太監地位上升,宮中事務多由宦官承擔,女官職能在一定程度上弱化,限於無“用武之地”的處境;二是女官入宮後長期任職,人員的遞補逐漸趨於減少。

永樂以後,女官制度漸漸衰弱,幾次女官的選取也是因缺人嚴重而不得已行之,因此,女官制度從永樂開始衰落,終明之世,一直處於低迷狀態

明朝是如何挑選女官的?女官制度對明朝有何影響? 第2張

二、女官的甄選

1、挑選人員的流程繁瑣。

第一步自然是皇帝派遣欽差大臣去民間初選,探訪其從品行、風采、才藝等幾個方面進行考察,選擇優秀的人選以備接下來的再次篩選,同時會對入選的人和家庭提供一定的銀兩補助。

待到初選的人員確定完畢,就讓其到達京城進行復選,由司禮監主持各項指標的考覈。

考覈完後將司禮監通過的複選人員帶進皇宮中細查其身體健康狀況,並令體檢合格者留於皇宮勘察一個月,由司禮監根據其日常表現評定此女的品行、才智等。最後依照評定結果將女官分配給各宮各司,這樣纔算完成選拔。

2、選拔女官條件苛刻

女官的選擇德行和才能最爲看重,所選的女官必須是知書達理,品行優異之人。其次纔是面容姣好。

另外還有一些女官可以由後宮宮女晉升而來。如果在學習過程中表現優異者即有機會一步步晉升爲女官。

但是大多數宮女出身貧寒,從小的教育就不充分,許多人無法滿足成爲女官的才藝、品行要求,所以可以成爲女官的宮女是比較少的。而對於進入後宮成爲女官的人來說,雖不是宮女,但是要求一樣嚴格,也必須遵守後宮的規章制度,違反者會受到重罰。

明朝是如何挑選女官的?女官制度對明朝有何影響? 第3張

三、女官對明朝的影響

1、壓宦防禍,穩定政局。

大多數的明朝女官是從民間挑選的,相比於前朝大部分女官來自官宦家庭的情況,這些“平民女官”更加知書達理,更加懂得爲婦之道。

當她們在宮中的時候,由於從小就受到“婦德”的教育,所以更加成熟穩重,更加安分守己。這種情況下,可以減少後宮等外戚干政、女官禍亂後宮的情況。

明朝時期,明太祖以前朝宦官弄權爲鑑,禁止宦官識字讀書,也不允許宦官討論朝廷之事;這就導致宦官識字率低,無法掌管書籍等“文化之事”,也無法記錄、無法很好地管理後宮之事,宦官不得不把原本屬於自己管轄的領域讓給女官。再加上對女官的獎勵制度,使得許多女官會盡力完成自己的職務,使得後宮的管理井然有序。

除了讓出自己的領域外,宦官管理的一部分事務最終也要經過女官的管理,這就使得宦官權力在女官之下,可以有效減少宦官權力膨脹,進而干政。宦官無權,女官盡職,這樣就使得內廷和睦,而和睦的內廷也爲帝王分去了很多煩惱,讓其可以專心執政,穩定政權。

2、創作詩歌,弘揚民族精神。

明朝女官可謂是婦女中的佼佼者,她們的才藝和文化素養是毋庸置疑的。由於自小就在書香門第長大,長期沾染筆墨紙硯,又受到儒家思想的薰陶,自然養成了溫婉平和的心性。

而在平時,她們除了管理日常事務,也會吟詩作賦。由於她們和宮女不同,不存在人身依附關係,更像是朝廷上的大臣,所以相對更爲自由一些。

明朝是如何挑選女官的?女官制度對明朝有何影響? 第4張

這種身份使得她們對待生活的態度比宮女更加自由開放,也更加樂觀積極。這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清掃後宮原本的消極悲觀的風氣。再加上她們的文化素養較高,許多思想不拘泥於傳統,爲後宮帶去不一樣的感覺。

女官是身份是“官”,也可以看作是“臣”,這種身份讓她們創作的詩歌多會站在臣子的角度上歌頌聖德,稱讚輝煌的功績,彰顯太平的景象。這樣的詩歌總能帶給人們一種希望的曙光,奮發向上的動力,而平和寬容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如此一來,女官們積極向上的詩歌基調將感染後宮衆人,使她們一改往日的衰頹之氣,轉而有更好的精神狀態去迎接新的挑戰。另一方面,女官的詩文的流傳也是帝王教化民衆,增強民衆支持力的良好手段,這種方式可以幫助帝王穩定民心。

3、盛行商品貿易,促進人民富足。

女官大多數來自南方富庶之地,尤其是蘇杭地區商業氣息濃厚。由於南方歷來植根有很多經商的理念,從那裏滋養出來的女官在耳濡目染中自然也懂得如何更好地營利和節約。

進入宮中的女官要面對後宮的種種大大小小的事情,尤其是面對人口衆多帶來的物資供應的問題。對於後宮的日常用度,女官會尋找成本低且供應穩定的“供貨商”,在供應後宮的同時,也在間接促進了社會的物資流通,促進了商業的發展,還可以推動更多的人就業。既穩定了社會,維護了統治,又可以促進經濟發展。

例如局,需要從民間找到解決衆多人口穿衣問題的辦法,就需要找店鋪合作,而長期合作的同時也可以爲了節省成本採取宮廷主承包,下屬多家店鋪合夥提供的方式,即使商家盈利並免去一定賦稅,又可以使採購的布匹更加低廉。

四、結語

後宮歷來就是維護皇家統治的重地。歷朝歷代的君主都努力穩定後宮以穩定自己的君主專制。女官的設立就是其中重要的一個部分。

縱觀整個明代女官制度的發展,它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雖然驟興慢衰,興短衰長,但仍爲明代一項重要制度,在內官制度中佔有一席之地,並在明代宮廷事務中發揮着舉足輕重的作用。

明朝女官制度不僅對明朝政權的穩定起到一定推動作用,也爲明朝文化的發展、商貿經濟的繁榮提供了良好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