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什麼是屯田養兵,實行這一制度後對明朝有何影響?

什麼是屯田養兵,實行這一制度後對明朝有何影響?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7.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由漢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屯田養兵是歷朝歷代非常關注的,也備受當今的史學家重視。屯田養兵制度主要發生在和平時期,因爲只有社會秩序井然了,才能分配田地達到養兵的目的。戰亂時期則實行戰時經濟政策,集中力量進行戰爭。和平時期的屯田養兵制度在每個時期各有不同,明朝就有自己鮮明的特點,在明初,朱元璋擁有百萬大軍,怎麼解決這一百萬大軍的糧食問題,就成爲朱元璋關注的重點,屯田養兵制度也因此實行開來。

軍隊不僅人數衆多,而且大多聚集在重要關口和邊防,這些地方往往地處偏遠,並且人口稀少,因此完全不能靠當地達到糧食供給,只有從別的產量地運送。但是運送會產生兩個問題,一個是運送成本,一個是運送過程中導致的糧食損耗。對於明朝政府來說,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軍營周邊種植,這也是屯田養兵制度實行的主要原因。

一、明朝實行屯田養兵的原因

什麼是屯田養兵,實行這一制度後對明朝有何影響?

雖然在引言當中已經介紹過了實行屯田養兵的原因,但是由於歷史具有特殊性,明朝實行屯田養兵的具體背景是獨一無二的,因爲另外需要特介紹明初實行屯田養兵的原因。元朝由於是遊牧民族,所以元朝對農耕社會的管理有着一定的不足。之後經歷了元末數十年的戰亂,使得社會動盪不安,造成人民生活疲憊不堪。要讓萬千的百姓安定性下來,在當時,就意味着百姓有地種、有飯吃,同時需要減輕百姓的負擔。但與此同時,明朝政府還有一百萬軍隊需要糧食養活,面對複雜的局面,爲了減輕壓在百姓身上的負擔,所以明初很快就實行了軍屯制度。

除了大環境之外,還跟領導者的背景有關,朱元璋出身自卑微的農民人家,見識到了普通百姓的辛苦,也見識到了戰亂給百姓生活帶來的疲憊,所以同樣是爲了減輕百姓的負擔,明朝領導者在這一方面做的跟前朝相比,更具有實際操作性。

二、明朝屯田養兵的特點

所謂的屯田養兵,實際上就是士兵除了進行常規的軍事活動之外,還需要進行種田,使得軍營能夠基本上達到糧食自給自足的狀態。明朝地域面積廣大,邊防成爲重中之重,主要有四個重要邊防設置了屯田養兵,分別是北平一帶、遼東、大西北和雲貴,都實行了自給自足的屯田制度。邊防士兵既要完成守城之大任,也要遵循屯田進行生產活動,所以明朝政府規定,軍營當中三成的士兵守護城池,七成的士兵開墾種糧。除了邊防之外,內地也有軍營,這一部分是按照二分守城、八分耕種的原則遵循屯田制度。

除了人數分配之外,明朝政府還規定了產量分配原則,每個士兵每年必須生產出十八石糧食,留下十二石作爲口糧,其餘的入庫。由此可見,明初的屯田制度規定了具體的人數和生產數額,並且這種幾乎全軍參與糧食生產的行爲是前所未有的。另外,士兵種植的糧食並不能完全實現自給自足,根據史料記載,明朝朱元璋時期,軍屯實現的年最高產量是五百石,這根本滿足不了一百萬士兵以及家人的口糧。爲了補足缺口,明朝又實行了另一種辦法,將鹽票放到邊防軍營,商人如果想要鹽票,就必須將糧食運到邊防,用糧食換鹽票。這種做法彌補了軍屯糧食不足。

什麼是屯田養兵,實行這一制度後對明朝有何影響? 第2張

明朝在屯田方面,主要實行了民屯、軍屯和商屯。其中軍屯不僅關乎軍隊治理,也跟其他的屯田制度類型有着千絲萬縷的關係,軍屯不可能完全實現自給自足,需要民屯和商糧的支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明朝實行的軍屯制度跟之前的歷朝歷代相比,是較爲徹底的,也就是說,明朝基本上實現了軍民一起種田的大生產活動。

但所有制度都有利有害,雖然軍屯能夠減輕明政府負擔,但是也使得權力和生產交織在了一起,商人也參與其中進行交換,在這種條件之下,很容易滋生腐敗和軍隊管理鬆懈。雖然後來的明朝領導人也看到這一點,朱元璋也爲此專門修訂了法典,但是依然未能改變軍隊腐敗的現象。總而言之,明初實行的屯田養兵政策是較爲徹底的一次軍屯改革,細化到了具體參與的人數和產量,同時,必須也必須看到軍屯帶來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