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真相 > 明朝文官還有獎懲制?揭祕明代文官考覈制

明朝文官還有獎懲制?揭祕明代文官考覈制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文官還有獎懲制?揭祕明代文官考覈制,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明代的文官考覈制,是文官獎懲的重要手段,而文官們也非常重視,都在認真對待,不僅提高了文官的素質還穩定了國家各機構的良好運行,這麼完好的制度也得到了傳承,可爲何慢慢地就走向了衰敗呢?

明代對文官的考覈制度既加強了文官的整體素質,又保障了國家機構的良好運行

明代對文官考覈與獎懲制度是國家對文官集團進行控制和管理的一種重要方法和手段,因爲文官自身作爲考覈的主體,考覈也必然對其本身素質的提高和發展產生重大的影響。對於文官的考覈是要做到與獎懲措施相結合有課必有賞罰,有課無賞罰是無課也,考覈是對官員進行賞罰的重要依據。

明朝文官還有獎懲制?揭祕明代文官考覈制

文官制度的建立

國家對接受考覈並稱職的文官給予升遷和獎勵,這可以起到激勵官員的作用,也可以調動文官們的積極性,爲了滿足物質和精神上的需要,爲了名留青史,他們會積極工作,忠於職守,盡心盡力爲國家效勞賣命。

大明王朝建立之初,太祖朱元璋就要求文官廉潔愛人。洪武二十五年又對負責考覈的機構下詔,要求考覈文官的標準:首學校、農桑諸實政;日照知縣馬亮善督運,無課農興士效,立命黜之,這些都是統治者重視文官考覈目的反映和體現。

對文官的考覈可以裁撤一些違反國家規定,才力和能力比較平庸的文官,把他們踢出官僚系統,退出統治階層。而擢拔一些有才能的文官,使得更多德才兼備的年輕官員進入官僚隊伍,使官僚集團注入更新鮮的血液,充滿活力、幹勁。在一定程度上也起到澄清吏治的作用,使得文官隊伍能夠得到及時更新,以免老化。

文官制度的變化

考覈的結果對於文官的前景和未來就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爲了能夠得到較好的考覈結果,得到封賜獎賞、升官。大多數的文官都能在任職期間很好的表現,並努力學習國家的各項規章制度。

這也是官員們不斷提高與充實自己的過程,這不僅使文官們學到了實踐技能,自身素質也有所提高,更多的文官都會盡力做到這一點的,這樣,既加強了文官們的整體素質,又可以對國家中各個機構的良好運作給予保證。

文官在考覈之後,如果沒有得到獎賞,就會進行自我反省,查找自身存在的不足,同時也可以更多或用心學習受獎官員的長處並會加深認識,然後做到自我的進一步完善。文官之間的這種相互學習借鑑,也是官員們在平常所學不到的,考覈對於文官自身來說是受益匪淺的。

明代文官

值得一提的是,考覈的過程中,根據出現的問題,政府不斷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完善考覈制度,但同時這也是在對整個國家制度的完善。

明代的考覈等政治制度發展比較完整,被清代所繼承和發展

在我國古代時期,各項政治制度都具有一定的傳承和繼承性,往往前一朝管理國家的各項制度,會被後一個朝代所繼承和延續。例如周朝繼承了商朝時期的政治制度,漢代建國時承秦制,唐代的科舉制也都是繼承了隋代的。

而清代由於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各項制度都不完善,很多制度都是沿襲明代的,對於鞏固統治很重要的文官考覈與獎懲制度也不例外,對後世尤其是清代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清代文官

有清一代對於文官的考覈與獎懲制度在入關前並沒有成型,僅僅是對於文官任滿三年之後進行考覈,根據結果給予相應的獎懲,這與明代的考滿制度差不多。

主要由於這一時期忙於用武力進行統一戰爭,國家政權的建設是比較停滯和落後的,清軍在1644年入關之後,由於越來越多的漢官歸附於清王朝的統治,朝廷對他們進行重用,又因爲這些漢族官員對前朝制度比較熟悉,紛紛在借鑑的基礎上實行明朝的一些政治制度,隨之,清代的文官考覈制度才得以確立起來。

歸附於清朝統治的漢官孫襄就在在順治二年上疏皇帝,建議在順治三年實行朝覲大計,他所建議的大計,實際上就是對地方官進行考察的一種,朝覲考察,並由吏部和都察院負責,依照明代的相關規定進行實施。

清代官員

此後,清代文官考覈制度也在不斷完善,逐漸確立了文官的考滿與京察。清朝文官考覈制度能夠進行的比較順利和成功,與那些歸順的漢官有一定關係,這也是清朝政府採取明代考覈制度的一個原因。

康熙時期,清王朝的政權日益穩固,基本上確立了對全國的統治,因此便開始對文官考覈制度進行改革,康熙元年,廢除了以前對文官考覈的京察和大計制度,而只是實行考滿這一項。

到了康熙四年,又重新開始採用京察,而廢除了考滿制度,從中可以看出,在這一時期這文官考覈制度是很不穩定的,循環反覆,這種情況的出現是與當時統治集團的內部鬥爭有關,由於當時康熙皇帝尚小,以四大輔政大臣之間鬥爭最爲激烈。

康熙

康熙六年,康熙帝親政,恢復並實施了外官的朝覲考察,而到了康熙二十五年時,又下詔令停止了對地方官的朝覲考察,京察也變成了不定期的考察,也沒有恢復考滿制度。在雍正時期,恢復了對在京文官京察制度,從此,才成定製,沒有變動。

清代的文官考覈制度,雖然在其穩固後,經歷了多次變更,甚至最後廢除了明代所實行的考覈制度,但它所確立的考覈制度仍是在明代考覈制度的框架內所進行的選擇,並沒有進行改造,但是清的制度仍沒有跳出明制,沒有創新。

總之,明代的文官考覈與獎懲制度較之前代,發展的更加詳盡和完備,制定相關規定確保各級官員都可以得到全面的考覈,由於考覈與獎懲制度的貫徹與實施,使官員素質有所提高,吏治更加清明,政治在更加穩定,經濟發展迅速,並被清所繼承和發展。

明朝文官還有獎懲制?揭祕明代文官考覈制 第2張

明代完備的考覈制

結尾:隨着明代皇帝的怠政,考覈與獎懲制度也逐步走向衰敗

有明一代的文官獎懲考覈制度也是我國古代政治文明發展完善的重要成果之一,是我們應該加以總結和認識的。

同時,我們也要意識到制度存在的缺陷和弊端,主要是人爲因素影響較大,在當時人治的體制下,人的因素髮揮着巨大作用,比方說皇帝,其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力,是最終決策者,若皇帝勤政,則可以保證考覈的順利進行,太祖朱元璋是個例子;如果怠政,則會影響制度的實施,萬曆皇帝是個很好的例子。

文官們在考覈中時而互相包庇,官官相互,時而相互鬥爭,排除異己,官場日益腐敗,最終也導致制度的癱瘓。

官官相護

明中期以後,由於皇帝怠政,所以一些宦官成爲皇帝身邊的紅人,依仗皇帝的撐腰,爲所欲爲,最好的例子就是天啓時期的魏忠賢,在當時五虎、五彪等人,就是依靠魏忠賢,個個高官厚祿,考覈對他們來說,只是一個幌子而已,在這種風氣影響下賄賂之風盛行,也導致了考覈的破壞。

而由於皇帝的干預,權臣和權宦的干預,使得在考覈中會有很多不真實,不公平的現象發生,官員隨便竄改考語,忽視客觀事實,以人情爲重而忽視了客觀事實,使得考覈失實,獎罰失據,使其如一紙空文,加速了考覈與獎懲制度的衰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