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採桑子·西樓月下當時見》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採桑子·西樓月下當時見》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0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採桑子·西樓月下當時見

晏幾道 〔宋代〕

西樓月下當時見,淚粉偷勻。歌罷還顰。恨隔爐煙看未真。

別來樓外垂楊縷,幾換青春。倦客紅塵。長記樓中粉淚人。

譯文

《採桑子·西樓月下當時見》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記得那年月夜,在西樓相會。你偷偷地抹去臉上的淚水。唱罷了歌兒,還皺着雙眉。只恨香爐煙嫋嫋,你的容貌未看仔細。

別來光陰逝如水,樓外的柳絲,幾次生綠。在塵世中奔波,我已很累。唯有你的嬌容,時時在縈繞腦際。

創作背景

晏幾道在熙寧二年(1069年)守制結束後,結識了一個歌女。後因晏幾道被朝廷委派去長安當一小吏,兩人不久就分別了。任滿後,他一度回到汴京,卻已無法找到這位歌女。詞人後來回憶當年同歌女在西樓相遇的情景,寫下了該詞。

賞析

《採桑子·西樓月下當時見》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上闋追敘當時情景,尤能以寥寥數字傳出歌女神情,栩栩生動。首句點時點地並點事。二、三兩句寫歌女神情,淚水沖洗着臉上的敷粉,而之所以“偷勻”者,怕席上諸人看出淚痕之故,僅此一句,已寫出了歌妓那強顏歡笑以助人取樂的可憐處境。然而,儘管強顏歡笑,終於掩不住內心的辛酸,待得一曲歌罷,就更止不住愁情外露,這便是所謂“歌罷還顰”。從這裏可以看出,作者對當時月下所見的這位歌女,既有喜愛之情,更多同情之心,緣此之故,就更想看得真切一點,可惜隔席而坐,縷縷爐煙遮擋了視線,以至於如今回想起來,只能記得一個朦朧的形象。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對歌妓命運的同情是一貫的,如其《玉樓春》詞雲:“清歌學得秦娥似,金屋瑤臺知姓字。可憐春恨一生心,長帶粉痕雙袖淚。從來懶話低眉事,今日新聲誰會意。坐中應有賞音人,試問迴腸曾斷未?”看來作者每每就是那“坐中”“賞音人”,亦每每爲她們的不幸而感懷傷神,這不難理解,因爲作者自己就是一個“人百負之而不恨,己信人終不疑其欺己”的“癡人”。

下片寫別後相憶,亦抒發自家身世之感。當時月下相見,猶恨未能看得真切,不意此後再也無緣相見,恍惚之間,竟是數年。這裏,用了“幾換青春”四字,意義雙關,表面是說已過春光幾度,暗裏亦有“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喟,字裏行間,繼續流露出對歌妓命運的關懷。接下自抒厭倦塵世之感,因有“一肚皮不合時宜”,所以頗引這“一春彈淚說淒涼”者爲同調,那麼,“長記樓中粉淚人”,就多少是由於“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緣故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