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六韜·武韜·三疑》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六韜·武韜·三疑》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原文】

武王問太公曰:“予欲立功,有三疑;恐力不能攻強、離親、散衆,爲之奈何?”太公曰:“因之,慎謀,用財。夫攻強,必養之使強,益之使張。太強必折,太張必缺。攻強必強,離親以親,散衆以衆。凡謀之道,周密爲寶。設之以事,玩之以利,爭心必起。

“欲離其親,因其所愛,與其寵人,與之所予,示之所利,因以疏之,無使得志。彼貪利甚喜,遺疑乃止。

“凡攻之道,必先塞其明,而後攻其強,毀其大,除民之害。婬之以色,_之以利,養之以味,娛之以樂。既離其親,必使遠民,勿使知謀,扶而納之,莫覺其意,然後可成。

“惠施於民,必無愛財。民如牛馬,數餵食之,從而愛之。

“心以啓智,智以啓財,財以啓衆,衆以啓賢,賢之有啓,以王天下。”

《六韜·武韜·三疑》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譯文】

武王問太公說:“我想建功立業,但有三點疑慮:恐怕自己的力量不足以進攻強敵,恐怕不能離問敵君的親信,恐怕不能瓦解敵國的軍隊。您看該怎麼辦呢?”

太公回答說:“首先是因勢利導,其次是慎用計謀,再次是使用錢財。進攻強敵,一定要慫恿他,使其恃強驕橫;放任他,使其猖狂自大。敵人過於強橫。必遭折挫;過於狂妄,必致失誤。要進攻強大的敵人,必先助長它的強暴;要離間敵人的親信,必先收買敵人的心腹;要瓦解敵人的軍隊,必先爭取敵國的民心。

運用計謀,以周密最爲重要。許諾給敵人一些好處,給予敵人一些利益,敵人內部必然發生爭奪。要想離間敵國君臣,應根據他們的愛好,給予他所寵愛的佞臣一些好處,送給他們所想得到的東西,許給他們豐厚的利益,使他們疏遠君主,讓他們不能有所作爲。他們因爲得到我們給予的好處而非常高興,就不會對我們的圖謀產生疑慮了。

一般進攻強大敵人的方法是,首先矇蔽敵國君主的耳目,然後再進攻他強大的軍隊,摧毀他龐大的國家,以解除民衆的痛苦。而矇蔽敵君耳目的方法是:用女色腐蝕他,用厚利引誘他,用美味嬌養他,用婬樂迷亂他。

既已離間了他的親信,還須使他疏遠自己的民衆。不要讓他識破我們的計謀,引誘他進人我的圈套,而他還沒有覺察我的意圖,然後就可以成就大事了。

恩惠施於民衆,不要吝借財物。民衆如同牛馬,經常餵養他們,他們就會順從和親近自己。心靈可以產生智慧,智慧可以產生財富,財富可以養育民衆,民衆中可以涌現賢才。大批賢才涌現,就可以輔佐君主統治天下。”

【例證】

《六韜·武韜·三疑》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攻強以強”,因勢利導,對強敵“養之使強,益之使張”,助長敵人的氣焰,這樣,敵人就會“太強必折,太張必缺”。冒頓就是運用這一策略而滅亡強敵東胡的。

戰國時期,我國北方有一個稱爲匈奴的少數民族,特別強悍,經常騷擾中原。秦統一後,派大將蒙恬北擊匈奴,匈奴戰敗,勢力衰弱,遠徙北方。秦朝末期,中原地區內亂,無暇顧及塞外,匈奴死灰復燃,又逐漸強大起來。當時匈奴單于名叫頭曼,因偏愛後妻閼氏所生的兒子,想廢掉太子冒頓。冒頓富有謀略膽識,在一次打獵途中,射殺父親頭曼,然後率衆把後母和少弟以及不服從他的大臣統統殺光,自立爲單于。

匈奴的東邊與另一強盛的少數民族東胡爲鄰。東胡首領聽說冒頓弒父自立,便派使者前來索要頭曼的乘騎千里馬。冒頓向羣臣詢問對策,羣臣都認爲千里馬是匈奴的寶馬,不能交出。冒頓搖搖頭說:“我怎能爲了一匹馬而破壞與強鄰的友誼呢?”於是將千里馬交與來使帶回。

不久,東朝又派使者前來:“我們大王想要單于的閼氏爲妾。”冒頓又詢問羣臣,大家義憤填膺:“東胡無禮已極,竟敢要讓大王的妻子給他當妾,請出兵消滅它!”冒頓還是搖搖頭說:“我怎能爲了一個女人而破壞與強鄰的友誼呢?”於是將閼氏交與來使帶回。東胡首領兩次無理索求都輕易得手,認爲冒頓膽怯,匈奴勢弱,越發驕傲起來,不把匈奴放在眼裏。

東胡與匈奴之間,有一塊方圓千里的土地無人居住。東胡又派人前來:“我們想獨佔這塊土地。”冒頓依舊詢問衆臣,一些人因前例在先,認爲冒頓這次還會答應,於是贊成交給東胡。哪知冒頓聞言勃然大怒:“土地是國家的根本,怎能輕易送人!”立即將那些人同來使一起推出處死。然後集合兵馬,突襲東胡。

東胡國王得到匈奴的良馬美人之後,整日婬佚,認爲冒頓畏懼東胡勢力強大,不足爲慮,因此毫不戒備。冒頓驟然率軍來到,東胡措手不及,被冒頓輕而易舉消滅。冒頓乘勝轉兵西向,西征月氏,南並樓煩,侵掠燕代,全部收復了秦時被蒙恬所奪去的匈奴故地,並不時進一步南下中原,對剛建立的漢王朝構成了極大威脅。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