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

蘇軾 〔宋代〕

前瞻馬耳九仙山。碧連天。晚雲間。城上高臺,真個是超然。莫使匆匆雲雨散,今夜裏,月嬋娟。

小溪鷗鷺靜聯拳。去翩翩。點輕煙。人事淒涼,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處,垂柳下,矮槐前。

譯文

《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遠眺馬耳山跟九仙山,只見碧山與天相連,晚雲悠閒地飄蕩。站在城上高高的超然臺,頓覺心曠神怡,有超然之感。不要讓雲彩匆匆地消散,今夜裏會有美好的月光。

小溪中的鷗鷺安靜的聚在一起,離去時身姿翩翩,揚起點點輕煙。仕途多坎坷磨難,一回頭就成爲過去。不要忘了使君唱歌取樂的地方,就在垂柳下矮槐前。

創作背景

這首詞當作於公元1076年(北宋熙寧九年)冬天。當時蘇軾在密州已生活了兩年,當他離官別任時,已對密州的山山水水充滿了眷戀之情,因作此詞。《東坡紀年錄》謂丙辰十二月“東武道中作”。《蘇文忠公詩編注集成總案》卷十四:十月晚登超然臺望月作《江神子》詞。

賞析

此詞抒發了作者對密州的一片深情。上片開頭三句是實有之景,中間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最後三句是虛擬之景;下片換頭三句是實有之景,中間二句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末尾三句是虛擬之景。全詞情景交融,虛實交替,充分顯示了作者的藝術功力。

《江城子·前瞻馬耳九仙山》的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賞析呢? 第2張

上片開頭“前瞻”三句是實有之景;中間“城上”二句是由景所生之情,亦起點題作用;最後“莫使”三句是虛擬之景,借寫超然臺晝夜美景和登臨之際的超然之感,以表達對密州的留戀之情。

下片爲詞作主體。換頭“小溪”三句同樣是實有之景,惟鷗鷺翩然而去又暗喻自己之離去;末尾“莫忘”三句同樣是虛擬之景,惟虛擬之景中添入囑託之語,希望故友不忘舊人;中間“人事”二句則是作者感慨的直接表白。寓居密州的時光,以至於既往半生的時光,盡於此二句中囊括之,盡於吟誦此二句時浮現之。同時又自然寓有今日登臺,追憶往昔,今日亦將轉瞬成爲往昔之意,所謂“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豈不痛哉!”(王羲之《蘭亭集序》)

清黃子云《野鴻詩的》說:“詩不外乎情事景物,情事景物要不離乎真實無僞。一日有一日之情,有一日之景,作詩者若能隨境興懷,因題著句,則固景無不真,情無不誠矣。”“景無不真,情無不誠”八字,似爲此詞而發。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