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土木堡之變”之後,他推舉新帝挽救了國家的危亡!

“土木堡之變”之後,他推舉新帝挽救了國家的危亡!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土木堡之變”之後,他推舉新帝挽救了國家的危亡!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1449年“土木堡之變”後,英宗被解押到也先的大營中,也先高興得不得了,他看到英宗十分馴順,就想利用英宗進行訛詐,企圖不戰而勝取得大明的錦繡江山,於是他讓自己的弟弟伯顏帖木兒看管英宗,在生活上優待,加以拉攏。

英宗想簡單了,他認爲也先要的只是大明的錢財,而不是大明的江山,可以用金銀財寶來贖自己,就向也先提出一個要求,希望寫信給北京,到皇宮裏多拿財寶來贖。伯顏帖木兒也想趁機勒索,同意把信送出,這封信先送到明朝懷來衛的守臣,又由守臣派人連夜送到北京皇宮,孫太后和錢皇后接到此信,知道皇帝被俘,號啕大哭,宮裏亂成一團。

“土木堡之變”之後,他推舉新帝挽救了國家的危亡!

明英宗

次日孫太后搜刮宮裏所有的奇珍異寶,用八匹馬來託運,打算贖回英宗,錢皇后也把自己珍藏的寶物一起加進去,以爲送的禮物越重英宗就可以回來的越快,可惜禮物送出之後,猶如肉包子打狗,一去不回。當時還是祕密進行的,最後土木堡慘敗的士兵跑回京城,皇帝被俘的消息已經封鎖不住了,京城的富豪紛紛把財物南運,人心惶惶。

8月18號即土木堡之變的三天之後,孫太后在皇宮中召集羣臣商議國事,她淚流滿面,向羣臣公開了皇帝被俘的消息,希望大家以國事爲重,各進忠言,商討戰守大計。

此時分爲兩派,有的希望遷都南京,認爲京城守不住了。最先發言的是翰林侍講徐珵,他是蘇州人,過不慣北方的生活,在土木堡之變以前,他就把家眷和財物偷偷運回南方去了,這時他趁機大發議論,說:“既然太后要我們各進忠言,我就不妨直說,我們50萬精兵已經在土木堡全軍覆沒,這京城裏的老弱殘兵不滿10萬,如何禦敵?如果京城一旦不守,大明江山就保不住了,不如現在早定大計,遷都南京,還可保住半壁河山,維持一個南北朝的局面,請太后當機立斷,即日遷都。”

兵部侍郎于謙反駁道:“成祖皇帝把陵墓建在北京,就是不讓子孫再把京城遷回南京,我們遷到南京,敵人就追不到南京了嗎?京城乃天下根本,豈能輕易放棄,宋朝避敵南遷,最終還是滅亡,這個慘痛的教訓我們不能忘記,爲今之計只有激勵軍民,徵召勤王兵馬,誓死保住京城,不能有任何別的打算。”他最後說到:“凡是主張南遷,輕易放棄京城的,就是千古罪人!”

于謙的發言得到了羣臣的響應,孫太后也爲之動容,於是全場一致做出了誓死守衛京城的決定,孫太后命令英宗之弟,剛滿20歲的郕王朱祁鈺暫時代理皇帝,又命于謙代理兵部尚書的身份承擔起保衛京城的任務,于謙欣然受命。

“土木堡之變”之後,他推舉新帝挽救了國家的危亡! 第2張

明景帝

于謙臨危受命,迅速收編從土木堡逃回的士兵,招募新兵,並飛調南北兩京的預備部隊,沿海防倭寇的部隊,前來保衛京城。經過幾天的整頓,京城防務有了眉目大小,街道次序井然,士兵各守崗位,軍心振奮,前幾天那種惶惶不可終日的神情迅速改觀,年輕的郕王非常高興,於8月21日正式任命于謙爲兵部尚書。

“土木堡之變”之後,他推舉新帝挽救了國家的危亡! 第3張

于謙

還有一件事必須得做,土木堡慘敗的罪責由誰來負?8月23日,有都御史陳鎰等人聯名上奏,要求公佈禍首王振的罪狀,滿門抄斬。郕王遲疑未決,百官伏地痛哭,不肯起身。王振的爪牙錦衣衛指揮馬順,竟然還厲聲的斥責百官說:“王振已經死了,你們還囉嗦什麼?”給事中王竑怒不可遏,一躍而起,揪住馬順罵道:“你是王振一黨,禍國殃民早該正法,今日還敢無理,豈不是自己找死。”說完在馬順的臉上很咬一口,百官一擁而上,活活把他打死。

最後郕王下旨:處死王振的死黨太監毛貴、王長隨。百官當場把兩人打死,鮮血從兩人的鼻口中流出來,一直流到大殿的臺階下。

被百官當場打死的三個人擺在東安門外示衆,過往行人都爭着來踢幾腳,以泄心中之恨,王振全家都被斬首,查抄王震家產時,供活金銀60多庫,玉盤100多面,七尺高的珊瑚樹20多株,其他珍寶不計其數,到這個時候,才人心大快,全城居民歡聲雷動,堅定了保衛京城的決心。

此時的也先帶着英宗往京城趕來,他認爲京城垂手可得,大明的江山也垂手可得,答應把自己的妹妹嫁給英宗,又威脅利誘,英宗只好聽他的擺佈。在城門下令守將開門,守將門左右爲難,于謙和同僚們商量,要粉碎敵軍陰謀,有必要擁立郕王爲新皇帝,得到孫太后的贊同,郕王還在猶豫,于謙憤然說:“這樣完全是爲了國家,請殿下不必推辭,郕王這才同意”。

“土木堡之變”之後,他推舉新帝挽救了國家的危亡! 第4張

也先

9月6日郕王在羣臣擁戴下,即皇帝位,爲明景帝,此時人心才逐漸安定,他繼位之後,立即召見於謙,商量保衛京城的大計。

也先知道了,明朝立了新皇帝,自己手中的英宗,已變成了廢物,十分掃興,這年十月初也先集聚各路兵馬,攜英宗大舉南侵,聲稱要一舉奪取北京,重建大元帝國,逼迫明朝南遷。

此時得到緊急軍報,景帝命于謙指統一指揮,10月11日黎明,不斷傳來嗚嗚的號角聲,瓦刺軍的前鋒到達西直門外,于謙不讓他們喘息,立即派出副總兵高禮、毛福壽出城應敵,力斬敵軍數百人,生俘頭目一人,初戰告捷人心振奮,當天夜裏于謙又派精兵襲擊瓦刺軍營,大有斬獲。也先這次進兵是傾剿而來,想在幾天之內攻下北京,想不到明軍的陣容已經今非昔比,一天之內連吃敗仗,感到進退兩難。

“土木堡之變”之後,他推舉新帝挽救了國家的危亡! 第5張

兵臨城下

從11日到15日,雙方相持5天,瓦刺軍的進攻受到了堅決的反擊,死傷慘重,討不到半點便宜,也先覺得攻城已經無望,又探聽到明朝各路勤王兵馬就要到來,自己的歸路有被切斷的危險,只好決定退兵。15日夜間,瓦刺軍全部拔營撤退,于謙命令將士馬不停蹄連夜猛追,沿途百姓也不分晝夜襲擊敵人,17日也先殘軍狼狽逃出紫荊關,退回漠北。在退兵期中,瓦刺軍不斷受到明軍和百姓的襲擊,又死傷了1萬多人。

“土木堡之變”之後,他推舉新帝挽救了國家的危亡! 第6張

京城保衛戰

“天之守國門”北京城外的5天激戰是決定了國家存亡、民族榮譽的關鍵時刻,在漢民族英雄于謙的全力指揮下,廣大居民萬衆一心,團結奮鬥,終於狠狠的打敗了侵略者,挽救了國家的危亡。這次勝利使得當時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知道了大明帝國的聲威,都知道北京是一座英雄城市,這一偉大的勝利將永遠記載在中華民族的光輝的史冊上。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