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土木堡之變”明朝如何度過危機?也先抓了明英宗卻爲何沒能攻進京城?

“土木堡之變”明朝如何度過危機?也先抓了明英宗卻爲何沒能攻進京城?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土木堡之變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土木堡之變”可以說是明朝立國以來遭遇的第一次大危機,軍隊慘敗、皇帝被俘,朝堂亂成一鍋粥的大明王朝,應對不好便有亡國之危。那麼,也先爲何沒有趁機成功攻入北京呢?其實主要源於雙方的力量對比和明朝應對得當。

“土木堡之變”明朝如何度過危機?也先抓了明英宗卻爲何沒能攻進京城?

“土木堡之變”示意圖

從成祖北征到“土木堡之變”,瓦剌是如何崛起的?

瓦剌部,元朝時被稱作斡亦剌,明朝人稱瓦剌,清代則稱衛拉特或衛喇特,其生活區域主要集中於蒙古西部。在蒙元時期,瓦剌貴族長期與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保持着世代通婚關係,男尚公主,女適皇胃,可謂“世聯戚碗”,因而權勢極爲顯赫。

“土木堡之變”明朝如何度過危機?也先抓了明英宗卻爲何沒能攻進京城? 第2張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北元敗退出中原,元順帝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於是率領元朝殘餘撤往上都,之後又在明軍的多次北伐中遷居漠北。到天元十年(1388年),由於北元在捕魚兒海之戰中慘敗於藍玉,結果不僅脫古思帖木兒和太子天保奴被部將所殺,而且黃金家族就此失去了在蒙古人心目中至高無上的地位,此後大多數蒙古部落宣佈脫離統治,蒙古草原就此分裂爲瓦剌和韃靼兩部。

“土木堡之變”明朝如何度過危機?也先抓了明英宗卻爲何沒能攻進京城? 第3張

由於瓦剌和韃靼爭鬥不休,因而雙方都在積極爭取明廷的支持,永樂七年(1408年)時瓦剌首領馬哈木、太平、把禿孛羅還分別被封爲順寧王、賢義王、安樂王。明永樂八年(1409年),韃靼太師阿魯臺殺明朝使節郭驥,並就此與明朝決裂,明成祖朱棣派大將丘福率軍10萬北征,結果因輕敵冒進而全軍覆沒。於是,從次年開始,明成祖朱棣先後五次率軍親征蒙古。

“土木堡之變”明朝如何度過危機?也先抓了明英宗卻爲何沒能攻進京城? 第4張

由於明成祖朱棣北征的主要目標是韃靼,導致韃靼就此實力大損,而明朝則因連年用兵而在仁宣年間採取戰略收縮,這使得瓦剌趁機奉孛兒只斤·脫脫不花爲汗,開始強勢崛起。不過,崛起後的瓦剌由於無法擁有黃金家族那樣的聲望和號召力,只能通過武力征服蒙古各部,還無法對明朝形成威脅。

“土木堡之變”明朝如何度過危機?也先抓了明英宗卻爲何沒能攻進京城? 第5張

爲了名正言順的統治蒙古各部,瓦剌於是向黃金家族後裔察合臺汗國發動進攻,擊敗並強娶了衛思汗的妹妹哈尼木公主,這次聯姻使得瓦剌人擁有了足以號召所有蒙古人的血統,此時的瓦剌纔算真正崛起。崛起後的瓦剌開始連年犯邊,並最終制造了正統十四年(1449年)的“土木堡之變”。

從“土木堡之變”到北京保衛戰,大明驚險至極地渡過難關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二月,瓦剌太師也先率兵犯邊,明軍初戰不利,尤其是大同一路堪稱損失慘重,大同參將吳浩戰死於貓兒莊,大同“塞外城堡,所至陷沒”。接到邊關奏報後,朝廷調遣都尉井源等四將各率兵萬人禦敵。

“土木堡之變”明朝如何度過危機?也先抓了明英宗卻爲何沒能攻進京城? 第6張

大同前線戰報傳至京師後,在宦官王振的蠱惑之下,明英宗朱祁鎮於正統十四年(1449年)7月16日親率20萬大軍(號稱50萬)親征,包括英國公張輔、成國公朱勇、兵部尚書鄺埜等在內的100餘位文武官員從徵。

結果,明軍在不懂兵事的王振統率下,尚未與瓦剌大軍真正交戰便慌忙撤退,又因屢次更改行軍路線而導致將士疲憊不堪,最終在距離居庸關不遠的土木堡遭遇慘敗,二十萬明軍“傷居半,死者三之一”,明英宗朱祁鎮被瓦剌俘獲,從徵的文臣武將50餘人死於亂軍。

“土木堡之變”明朝如何度過危機?也先抓了明英宗卻爲何沒能攻進京城? 第7張

十月初一,瓦剌裹挾者俘虜明英宗兵分兩路大舉南下,一路經宣府進攻居庸關,從京師正面吸引明軍。另一路也先親率主力3萬經大同進攻紫荊關,迂迴京師。十月九日,也先大軍在投降的明太監喜寧的幫助下,攻紫荊關,經易州、良鄉、盧溝橋,於十一日抵達北京城下。

明軍則陳兵二十萬於北京城外嚴守以待,雙方交戰數日,也先大軍在明朝軍民的不斷抵抗和襲擊下,對近在咫尺的明朝京師無能爲力,而中路軍進攻居庸關同樣受挫,再加上明朝各路援軍即將抵達。也先無奈之下,只得於十月十五日夜率一部人馬,挾持英宗朱祁鎮由良鄉向紫荊關撤退。結果,也先大軍的撤退被明軍識破,在明軍的追擊下一路損兵折將,這才艱難逃出了紫荊關。

“土木堡之變”明朝如何度過危機?也先抓了明英宗卻爲何沒能攻進京城? 第8張

綜上所述,得知皇帝被俘的也先,在被俘太監喜寧的唆使下,的確產生了以送還明英宗爲名,趁機南下、奪取京師的想法,然而由於明廷應對得當,最終以失敗告終。

也先進攻京師爲何失敗?自身實力不足+明廷應對得當

明軍在軍隊損失慘重,皇帝被俘,文臣武將損失大半的情況下,卻最終取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一舉粉碎了也先趁機南下的妄想。明朝是如何做到的呢?實際上主要是也先實力不足和明廷應對得當的原因。

“土木堡之變”明朝如何度過危機?也先抓了明英宗卻爲何沒能攻進京城? 第9張

1、也先實力不足。從瓦剌的崛起過程不難看出,在韃靼衰敗之後,瓦剌的確在蒙古草原一家獨大,但由於先天的劣勢,使得他們始終無法獲得蒙古各部的認同,雖然通過聯姻一定程度解決了這個問題,但由於蒙古草原部落聯盟式的統治方式,導致屬於也先自己的實力仍然較弱,許多部落只是暫時的臣服而已。以脫脫不花爲例,他雖然是名義上的蒙古可汗,但實際權力卻操在也先手裏,脫脫不花對此早已不滿,只是敢怒不敢言而已,在北京保衛戰之後,脫脫不花便單獨嚮明朝遣使進貢,與明廷議和,而此後雙方矛盾不斷加深,更是發生了一場火併。此外,從兵力上也能看出也先的劣勢,他南下所率的主力也不過是三萬人,而明軍卻能在一次慘敗之後迅速集結二十萬兵力於北京城外,且還有各路援軍源源不斷趕來,雙方的實力差距可見一斑。也先最大的籌碼便是手中的皇帝,而一旦這個皇帝失去利用價值,他可以說毫無勝算。

“土木堡之變”明朝如何度過危機?也先抓了明英宗卻爲何沒能攻進京城? 第10張

于謙

2、明朝應對得當。在“土木堡之變”的消息傳入京師後,的確引起了一陣慌亂,甚至有人提出了京師南遷的建議,後在於謙和皇太后等人努力下,這才穩住陣腳,並預料到了也先會趁機南侵, 因而主要採取了以下措施:一是以明英宗的異母弟弟郕王朱祁鈺監國(九月繼位),在解決了國無主君的同時,也弱化了也先手中明英宗的作用。二是對京城和大同、宣府、居庸關、紫荊關等重要關口的將領中貪生怕死、玩忽職守者進行了撤換,各地嚴防死守。三是緊急抽調南北兩京、河南的備操軍,山東和南京沿海的備倭軍,江北和北京所屬各府的運糧軍,立即奔赴順天府,令其分守九城,使得京城兵力迅速由數萬人增加到22萬多人。並派監察御史白圭等15名重要官員,前往京畿、山東、山西、河南等地招募兵員,進行應急訓練,以備補充。四是命令工部加緊趕製武器裝病,並南京庫存兵器共126萬件調入北京,還派出人員到土木堡收集明軍潰敗時丟棄的頭盔9000餘項、甲5000餘件、火槍1.1萬餘杆、火銃2萬多隻、火箭44萬枚、火炮800餘門。五是充分發動百姓備戰備荒,將城內的木土、瓦匠、石匠等統一編成工程隊進行訓練,先後加固北京周邊45裏的城牆,並增修了京城的崇文、正陽、宣武、東直、朝陽、西直、阜成、德勝、安定9門,不斷加強城防。同時,傳檄京城周圍的州縣和山西、河北等地民衆,拿起武器,視情況打擊瓦剌軍隊,切斷其後路。

“土木堡之變”明朝如何度過危機?也先抓了明英宗卻爲何沒能攻進京城? 第11張

明英宗朱祁鎮和明代宗朱祁鈺

其實,最爲重要的是,明朝雖然在“土木堡之變”中損失慘重,但此時距離立國不過短短80餘年,人才儲備、朝政運轉、軍隊戰力等方面仍然極爲強大,具有極強的糾錯能力。

不過,“土木堡之變”對明朝造成的危害同樣極爲明顯,最重要的是由於開國功勳集團和靖難警訊集團損失殆盡,導致文官崛起速度加快,而皇帝只能通過內廷宦官來對抗文官集團,一定程度影響了明朝中後期的朝政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