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懲罰制度如此的嚴格 官員爲什麼還敢和皇帝頂嘴

明朝懲罰制度如此的嚴格 官員爲什麼還敢和皇帝頂嘴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明朝官員和皇帝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說到明朝小編相信很多人都是知道,明朝是比較繁榮興盛的一個朝代,當然了,在明朝,登記制度也是非常嚴格的,不管做什麼,都有相應的條例作爲支持,小編剛剛也是看到有不少的人在說爲什麼明朝懲罰制度這麼嚴,官員卻還敢和皇上頂嘴呢?具體是怎樣的呢?關於這個小編也是做了一番整理,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明朝懲罰制度如此的嚴格 官員爲什麼還敢和皇帝頂嘴

在中國古代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似乎明朝大臣都很有氣節,換句話說就是不怕死,敢於向皇上死諫。看過《萬曆十五年》的都知道,書中的海瑞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代表,擡着棺材上諫書,被史家稱爲“批逆鱗”。那爲什麼明朝大臣都這麼有骨氣呢?  第一,到了明朝,程朱理學的獨尊地位被確立起來,程朱理學的代表人物朱熹的《四書章句集註》也成爲明朝科舉考試的教科書和標準,可以說明朝士人都是受程朱理學的教育長大的。程朱理學以下兩點對士人的氣節影響很大。士人由於受到理學忠孝信義的教化,就有一種“正義在我”的自信,敢於同掌權者對抗。強調人的社會感和歷史責任感。教化士人應該憂國憂民、心懷天下,甚至於爲國捐軀、爲民請命。使他們有強烈的氣節,可以爲國家、爲心中正確的主張捨身成仁。

明朝懲罰制度如此的嚴格 官員爲什麼還敢和皇帝頂嘴 第2張

第二,明朝內閣制的特點,使大臣受到尊重,明朝的內閣大學士也從一個小顧問到達了明朝中後期相當於宰相那種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所以明朝纔有“文官治天下”的說法。整個文官集團爲根本利益的文官們地位得到提升的時候,這些大臣哪怕就是頂撞了皇帝,皇帝也不敢拿他們怎麼樣,有時候甚至被氣的只能在宮裏自己偷偷跺腳不出來見他們。

明朝懲罰制度如此的嚴格 官員爲什麼還敢和皇帝頂嘴 第3張

內閣頗有民主化因素。英宗以後形成的首輔制度,由首輔做最後決定。就票擬進行商討時,各殿大學士皆可參與意見,不僅減低了獨相時期宰相的獨裁機會,也放寬了對各級官僚的限制,形成了一個相對開放的討論氛圍。第三,朱元璋設立了都察院和六科給事中,專門用於監察中央和地方百官,這個羣體的總人數長期保持在200人左右,爲歷朝之最。朱元璋在祖制中明確規定,言官“捨身以諍”,不惜批逆鱗、捋虎鬚!言官要輪流值日,發現不合理的就要“直諫”,“勿有所顧避”;不分軍隊百姓、不論制度還是官員,“皆得言之”。

明朝懲罰制度如此的嚴格 官員爲什麼還敢和皇帝頂嘴 第4張

第四,明代輿論控制權的獨立性,經過儒學教化的明朝官員,對於眼前的富貴大多是蔑視的,他們更重視的是名聲,是史書對自己的褒貶。比較典型的代表人物就是楊慎。不重眼前之利,重視青史留名。皇帝也是人,也在乎名聲,怕被醜化。所以有些時候面對大臣的勸諫,就要能忍則忍,表現出一副大度,廣開言路的態度。

而清朝的話,一個文字獄就搞的百官跟只雞一樣了,哪還有幾個有骨氣的。當然不是說沒有,比如說于成龍,曾國潘,可受儒家思想薰陶的漢官還是多於滿官。清朝皇上說啥都是對的,就是權威,不允許大臣來反駁。所以清朝大臣是不敢跟代表道統權威的皇帝爭辯的,自然也就自稱爲奴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