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古文觀止·晏子不死君難》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古文觀止·晏子不死君難》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文觀止·晏子不死君難》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晏子不死君難

《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題解】

“君難”指齊莊公因爲與崔杼之妻私通而被殺之事。本文記敘了晏子對待此事的態度:既不爲他而死,也不因他而逃亡。在他看來,無論國君和臣子,都應爲國家負責。如果國君失職,臣子就不必爲他盡忠。這種態度被史家認爲是符合禮儀的,在當時很有進步意義。

【原文】

崔武子見棠姜而美之,遂取之。莊公通焉。崔子弒之。

【譯文】

《古文觀止·晏子不死君難》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崔武子見到棠姜,覺得她很美,便娶了她。齊莊公和棠姜私通。崔武子就殺了齊莊公。

【原文】

晏子立於崔氏之門外。其人曰:“死乎?”曰:“獨吾君也乎哉,吾死也?”曰:“行乎?”曰:“吾罪也乎哉,吾亡也?”曰:“歸乎?”曰:“君死,安歸?君民者,豈以陵民[58]?社稷是主。臣君者,豈爲其口實[59]?社稷是養。故君爲社稷死,則死之;爲社稷亡,則亡之。若爲己死,而爲己亡,非其私暱,誰敢任之?且人有君而弒之[60],吾焉得死之?而焉得亡之?將庸何歸?”

【註釋】

[58]陵:超越,凌駕。

[59]口實:口中的食物,指俸祿。

[60]人:指崔杼。有君:指受到君王的寵信。

【譯文】

晏子站在崔武子家門外。他的隨從說:“你要去爲國君殉難嗎?”晏子說:“是我一個人的國君嗎,我爲什麼要去死?”隨從說:“那麼你要逃走嗎?”晏子說;“是我的罪過嗎,我爲什麼要逃走?”隨從說:“那麼你要回去嗎?”晏子說:“國君已經死了,回哪兒去?作爲百姓的君主,難道是讓他以地位來凌駕於百姓之上的嗎?本來是讓他來主持國政的。作爲君主的臣子,難道是爲了自己的俸祿?本來是讓他來扶持國家的。所以國君爲了國家而死,那麼臣下就跟着他去死;國君爲了國家而逃亡,那麼臣下就跟着他逃亡。如果國君是爲自己而死,或爲自己而逃亡,不是國君私下寵愛親近的人,誰敢承擔這個責任?況且別人受到國君的信任又殺了他,我怎能爲國君而死?怎能爲國君而逃亡?但是我又回到哪兒去呢?”

【原文】

門啓而入,枕屍股而哭。興,三踊而出[61]。人謂崔子:“必殺之。”崔子曰:“民之望也,舍之得民。”

【註釋】

[61]踊:跳,這裏指因悲痛而跺腳。

【譯文】

《古文觀止·晏子不死君難》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第2張

門開了,晏子就進去,頭枕在屍首的大腿上大聲地哭。然後站起來,跺了三次腳才走出去。有人對崔武子說:“一定要殺了他。”崔武子說:“他是百姓所仰望的人,放了他能得到民心。”

【評析】

文章開篇就從“死”、“亡”、“歸”三方面借隨從的提問提出問題,晏子的回答中有反問,採用排除法,認定自己不是齊莊公的私人,議定君死過程中自己沒有過錯,認定自己不能從死、從亡,不過也不能苟且、迴避是非。顯示了晏子的沉穩和對世事的洞察。

最後歸結到“社稷”二字,波瀾起伏,論題鮮明,更將一位有頭腦、有經驗的政治家形象展現了出來。晏子的立足點在社稷,認爲國君和臣子的所作所爲都應該對國家負責,這個觀點帶有很大的進步性,受到後世廣泛傳誦。

本文的說理也很有特點,全文最閃光、最啓發人的也就是晏子論君臣大義的一段,寫得很有創意。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