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古文觀止·潮州韓文公廟碑》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古文觀止·潮州韓文公廟碑》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文觀止·潮州韓文公廟碑》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潮州韓文公廟碑

北宋·蘇軾

【題解】

這是一篇創作於宋代時期的散文,是蘇軾於元祜七年(1092),在接受了潮州知州王滌的請求後,替潮州重新修建的韓愈廟所撰寫的碑文。古代的碑文,包括廟碑和墓碑,是一種習見的文體,它是刻在石頭上的文章,一般是記述人物的生平、術業、政績。本文則較全面地概括韓愈的主要事蹟,並提出比較恰當的評價,有“千古奇觀”之稱。

【原文】

匹夫而爲百世師,一言而爲天下法,是皆有以參天地之化[11],關盛衰之運。其生也有自來,其逝也有所爲。故申、呂自嶽降,傅說爲列星,古今所傳,不可誣也。

【註釋】

[11]參天地之化:指與天、地一齊化育萬物,並立爲三。

【譯文】

《古文觀止·潮州韓文公廟碑》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一個普通人能夠成爲百世宗師,一句話就能成爲天下人效法的準則,這都是由於他們能夠和天地化育萬物相等同,也關係到國家氣運的盛衰。他們的出生也是有來歷的,他們的死亡也是有緣由的。所以,申伯、呂侯是山神降世,傅說死後化爲天上的星辰,這些古今傳誦的事是不可否認的。

【原文】

孟子曰:“我善養吾浩然之氣。”是氣也,寓於尋常之中,而塞乎天地之間。卒然遇之,則王、公失其貴,晉、楚失其富,良、平失其智,賁、育失其勇,儀、秦失其辯。是孰使之然哉?其必有不依形而立,不恃力而行,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矣。故在天爲星辰,在地爲河嶽,幽則爲鬼神[12],而明則復爲人。此理之常,無足怪者。

【註釋】

[12]幽:指幽冥之處。

【譯文】

孟子說:“我善於修養我的至大至剛之氣。”這種氣,蘊藏在尋常的事物之中,而充溢在天地之間。突然遇到它,則王侯公卿就會失去他們的尊貴,晉、楚這樣的大國也會失去他們的富強,張良、陳平也會失去他們的智謀,孟賁、夏育也會失去他們的勇氣,張儀、蘇秦也會失去他們善辯的口才。是誰能讓它有這樣的本領呢?它一定有不憑藉形體而自立,不依仗力量而自行,不依賴生命而存在,不跟隨死亡而消逝的東西。所以有這種氣的人在天上就化爲星辰,在地上就成爲山川河流,在陰間化爲鬼神,在人間又變成世人。這些都是很平常的道理,不足爲怪。

【原文】

自東漢以來,道喪文弊,異端並起。歷唐貞觀、開元之盛,輔以房、杜、姚、宋而不能救。獨韓文公起布衣,談笑而麾之[13],天下靡然從公,復歸於正,蓋三百年於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14];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此豈非參天地、關盛衰、浩然而獨存者乎?

【註釋】

[13]麾(huī):同“揮”,指揮,號召。

[14]“道濟”句:提倡儒道以拯濟沉溺於佛道思想的人們。濟,拯救。

【譯文】

自東漢以來,儒家之道衰敗,文章凋敝,各種異端學說相繼興起。雖然經歷了唐代貞觀、開元的盛世,出現了房玄齡、杜如晦、姚崇、宋璟等名相的輔佐,但是仍然不能扭轉局面。唯有韓文公以平民身份挺身而出,談笑之間揮手號召,天下人紛紛跟隨他,使思想和文風納入正道上來,這距今大約有三百年了。韓文公的文章振作了八代衰頹的文風,他提倡的學說拯救了沉溺於佛道的天下人;他的忠心觸怒了君主,他的勇氣制服了三軍主帥,這不就是與天地化育萬物,與國家盛衰緊密相關而浩然獨存的正氣嗎?

【原文】

蓋嘗論天人之辨,以謂人無所不至,惟天不容僞[15]。智可以欺王公,不可以欺豚魚[16];力可以得天下,不可以得匹夫匹婦之心。故公之精誠,能開衡山之雲,而不能回憲宗之惑;能馴鱷魚之暴,而不能弭皇甫鎛、李逢吉之謗;能信於南海之民,廟食百世,而不能使其身一日安之於朝廷之上。蓋公之所能者,天也;其所不能者,人也。

【註釋】

[15]僞:人爲的事物。

[16]豚魚:豚,指小豬,這裏泛指豬。古人認爲爲人講求誠信,即使對小動物也不能欺騙。

《古文觀止·潮州韓文公廟碑》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第2張

【譯文】

我曾經談論過天道和人事的區別,認爲沒有人不能做到的事情,只是天道不是人力所能改變的。人的智慧可以用來欺騙王侯公卿,但卻不能欺騙純真天性的小動物;人的力量可以用來奪取天下,但卻不能奪得普通男女的忠心。所以韓文公的精誠之心,能夠撥開衡山重重的雲霧,但卻不能使唐憲宗迷途知返;能夠馴服殘暴的鱷魚,但卻不能制止皇甫鎛、李逢吉的誹謗;能夠取信於潮州的廣大百姓,使得百代都享受廟堂祭祀,但卻不能使自己在朝廷中得到一天的安寧。這大概是因爲韓文公所能夠做到的是盡天道,而他所不能做到的是屈從人事。

【原文】

始潮人未知學,公命進士趙德爲之師。自是,潮之士皆篤於文行[17],延及齊民,至於今,號稱易治。信乎孔子之言:“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18]。”潮人之事公也,飲食必祭,水旱疾疫,凡有求必禱焉。而廟在刺史公堂之後,民以出入爲艱[19]。前太守欲請諸朝作新廟,不果。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滌來守是邦。凡所以養士治民者,一以公爲師。民既悅服,則出令曰:“願新公廟者聽。”民歡趨之。卜地於州城之南七裏,期年而廟成。

【註釋】

[17]篤於:忠實於。

[18]“君子學道則愛人”二句:表現了孔子提倡禮樂教化的政治目的。

[19]艱:這裏是不方便的意思。

【譯文】

當初,潮州人不知道學習儒道,韓文公派進士趙德去做他們的老師。從此,潮州的學者們開始重視文章禮儀,並且影響了當地百姓,直到今天,潮州號稱是最易治理的地方。孔子說得真不錯:“君子學了禮儀道德就有仁愛之心,百姓學了禮儀道德就容易驅使。”潮州百姓侍奉韓文公,每頓飯都要祭祀,遇到水旱災害、疾病瘟疫等有求於神靈的事情,一定會向他禱告。韓文公的廟宇建在刺史公堂的後面,老百姓進出很不方便。前任太守想請求朝廷另建一座新廟,但是沒有實施。元祐五年,朝散郎王君滌來到這裏做知縣。他上任後,凡是用來培養世人、治理百姓的措施,一律以韓文公爲榜樣。在百姓們對他的治理心悅誠服後,他就發出號令說:“願意重建韓公廟的人就聽從命令。”百姓們都歡呼雀躍地去參加修廟。在州城南面七裏選了一塊好地方,一年內新廟就建成了。

【原文】

或曰:“公去國萬里而謫於潮,不能一歲而歸。沒而有知,其不眷戀於潮也審矣。”軾曰:“不然!公之神在天下者,如水之在地中,無所往而不在也。而潮人獨信之深,思之至,薰蒿悽愴[20],若或見之,譬如鑿井得泉,而曰水專在是,豈理也哉?”

【註釋】

[20]薰蒿悽愴:祭祀時引起悽愴的感情。薰蒿,指祭祀時香氣繚繞的樣子

【譯文】

有人說:“韓文公離開京城萬里之遠而謫居潮州,不到一年的時間就回去了。如果他死後有知,明顯是不會眷戀潮州的。”我說:“不是這樣的!韓文公的神靈在人間,就像水在地下一樣,無論到哪裏都有。但是唯獨潮州人信奉深切,思念無限,在祭奠時升騰的香霧中,人們悲愴淒涼,彷彿見到了他,就好像鑿井時見到了泉水,卻說泉水只在這個地方,哪有這種道理呢?”

【原文】

元豐元年,詔封公昌黎伯,故榜曰:“昌黎伯韓文公之廟。”潮人請書其事於石,因爲作詩以遺之,使歌以祀公。其辭曰:公昔騎龍白雲鄉,手抉雲漢分天章[21],天孫爲織雲錦裳。飄然乘風來帝旁,下與濁世掃秕糠[22]。西遊咸池略扶桑,草木衣被昭回光。追逐李、杜參翱翔,汗流籍、湜走且僵,滅沒倒影不能望[23]。作書詆佛譏君王,要觀南海窺衡、湘,歷舜九嶷吊英、皇。祝融先驅海若藏[24],約束蛟鱷如驅羊。鈞天無人帝悲傷,謳吟下招遣巫陽。犦牲雞卜羞我觴,於粲荔丹與蕉黃。公不少留我涕滂,翩然被髮下大荒[25]。

《古文觀止·潮州韓文公廟碑》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第3張

【註釋】

[21]抉:挑選。雲漢:指銀河。天章:天上的彩雲。

[22]下:降下,作動詞用。秕糠:比喻異端邪說。

[23]“滅沒”句:形容張籍、皇甫湜像倒影一樣容易滅沒,不能仰望韓愈日月般的光輝。

[24]祝融:傳說中的火神。先驅:早已逃走。海若:海神。

[25]翩然被髮下大荒:韓愈曾有詩句:“翩然下大荒,被髮騎麒麟。”蘇軾用此語,表示希望他下來享用祭品。被,同“披”。大荒,原指傳說中極遠的地方,這裏指人世。

【譯文】

元豐元年(實爲元豐七年),皇帝下詔追封韓文公爲昌黎伯,所以匾額上寫着“昌黎伯韓文公之廟”。潮州人請求我把他的事蹟刻在石碑上,於是我又寫了一首詩送給他們,讓他們歌唱着來悼念韓公。詩的詞句爲:

昔日裏您乘着飛龍遨遊在白雲鄉,親手在銀河中挑選天上的雲彩,織女爲您編織錦繡衣裳。您乘着清風飄遊來到帝王身旁,下降到人間是爲掃除混亂的俗世異端。您西遊咸池,東過扶桑,連草木都享受着您的燦爛光芒。您追隨李白、杜甫,同他們一起翱翔天空,使張籍、皇甫湜汗流奔跑也趕不上你,您的光輝讓人不敢仰望。您疾書奏章,抨擊佛學,諷勸君王,被貶潮州,您遊歷南海,路過九嶷舜墓,憑弔女英、娥皇。到了潮州,祝融爲您開路,南海的怪物都藏匿起來。您爲民除害,趕走蛟龍、鱷魚,如同驅趕羔羊一樣。天庭少了人才,天帝心中悲傷,派遣巫陽高歌下凡招您迴天堂。潮州百姓殺牛宰雞,獻上美酒,請您品嚐火紅的荔枝和嫩黃的香蕉。文公啊,您不肯稍作停留,讓我們淚下如雨,請您飄然下降享有祭品吧!

【評析】

傳統的碑文以敘事爲主,本文卻以議論爲主,敘事通過議論引出。

文章前半部分寫“廟碑”,列舉了多位古代聖賢,說明他們能夠揚名後世的原因,雖然沒有論及韓愈,卻已經暗示韓愈是一代聖賢,在文學、儒學以及政治才能方面給予了韓愈高度的讚揚和熱情的歌頌。後半部分寫“潮州”,主要講述韓愈在潮州的政績以及人們對他的懷念。碑文連用四個排比句,從文、道、忠、勇四個方面來盛讚韓愈在道德和文章方面取得的成就,以及政績。末尾部分,交代了修廟立碑撰文的時間,並作詩讚美。

在文中,蘇軾對韓愈的一生,尤其是對韓愈在思想文化上所起的重要作用,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蘇軾認爲韓愈的這種人格、思想、精神之所以不爲人們所理解,甚至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是由於他能替天行道,而不會媚世阿俗的緣故。

文章感情充沛,寫得很有氣勢,將議論、描述、對話、詩歌等多種手法熔鑄於一爐,加上錯落參差的句子和音調鏗鏘的語言,使文章十分生動而又靈活。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