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古文觀止·宮之奇諫假道》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古文觀止·宮之奇諫假道》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文觀止·宮之奇諫假道》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本站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左傳·僖公五年》

【題解】

僖公五年,晉獻公兩次向虞國借道攻打虢國,虞國國君貪圖財寶,答應了晉國的要求。本篇介紹的是第二次借道的經過。虞國大夫宮之奇勸諫虞公不要被晉國的花言巧語,以及宗族觀念、神權思想所矇蔽,但虞公不聽諫言,最終虢國、虞國先後被晉國所滅,虞公成爲晉國的俘虜。

【原文】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45]。宮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46]。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啓,寇不可玩,一之爲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47],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公曰:“晉,吾宗也[48]。豈害我哉?”

【註釋】

《古文觀止·宮之奇諫假道》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45]晉侯:晉獻公。復:又。假:借。魯僖公二年,晉曾向虞借道伐虢,滅下陽。

[46]表:外表,這裏指外圍,屏障。

[47]輔:同“酺”,面頰。車:牙牀骨。

[48]宗:同祖,同一宗族。晉、虞、虢都是姬姓國,同一祖先。

【譯文】

晉獻公再次向虞國國君借道以攻打虢國。宮之奇勸阻虞公說:“虢國是虞國的屏障。如果虢國滅亡了,我們虞國也會跟着滅亡。晉國的這種貪心不能讓它開啓,對入侵之敵不可以放鬆警惕。上次我們答應晉國借道已經很過分了,難道還允許第二次嗎?俗話說:‘面頰和牙牀骨互相依託,沒了嘴脣,牙齒就得受涼,’這就如同我們虞國和虢國相互依從的關係啊。”虞公說:“晉君是我們的同宗,難道他會加害我們嗎?”

【原文】

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爲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爲戮,不唯逼乎?親以寵逼,猶尚害之,況以國乎?”

【譯文】

宮之奇回答說:“太伯、虞仲都是周太王的兒子。就因爲太伯不聽從父命,所以沒能繼承王位。虢仲、虢叔都是王季的兒子,也是周文王執掌國政的大臣,也曾爲王室立下過汗馬功勞,功勳受封的典冊還藏在官府裏。現在,晉國一心想要消滅掉虢國,又怎麼可能會憐惜虞國呢?況且,它對虞國還能比對桓叔、莊伯的後代更親嗎?桓叔、莊伯兩個家族又有什麼罪過,竟成了晉侯殺戮的對象。不就是因爲他們威脅到晉侯了嗎?親族之間因爲權勢的爭奪,尚且加以殺戮,何況是國與國之間呢?”

【原文】

《古文觀止·宮之奇諫假道》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第2張

公曰:“吾享祀豐潔,神必據我[49]。”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50]。’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51],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

【註釋】

[49]據:依附,這裏指保佑。

[50]繄(yī):其物,那件物品。

[51]馮:同“憑”,依附,憑藉。

【譯文】

虞公說:“我祭祀鬼神的物品豐盛而且潔淨,神靈必然會保佑我的。”宮之奇回答說:“我聽說鬼神不會隨隨便便親近某一個人,他只會保佑那些有德行的人。因此,《周書》上說:‘上天不會親近某一個人,只會對有德行的人加以輔佐。’又說:‘黍稷這類祭品的味道並不是真正有芳香,而只有美德才有芳香,鬼神纔會去享用。’又說:‘人們拿來的祭品雖然沒有什麼異同,但只有那些有德行的人進獻的纔算是真正的祭品,鬼神才樂意享用。’如此說來,如果沒有德行,百姓就不和睦,祭品再豐盛再潔淨,鬼神也不會享用。神靈只會保佑那些有德行的人。如果晉國消滅了虞國,崇尚德行,把芳香的祭品進獻給鬼神,鬼神難道還會吐出來嗎?”

【原文】

弗聽,許晉使。宮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52]。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冬,晉滅虢。師還,館於虞[53],遂襲虞,滅之,執虞公[54]。

【註釋】

[52]臘:年終的大祭,這時可以放縱官民飲酒作樂。

[53]館:駐紮,住。

[54]執:逮捕,俘虜。

【譯文】

《古文觀止·宮之奇諫假道》的原文是什麼?怎麼翻譯? 第3張

虞公不聽從宮之奇的勸阻,答應給晉國使者借道。宮之奇便率領他的家族離開了虞國,他說:“虞國等不到年終臘祭就要滅亡了。晉國會在這次借道之行中滅掉虞國,不必再次出兵了。”這年冬天,晉國消滅了虢國。晉軍回師途中駐紮在了虞國,乘機襲擊虞國,一舉將其殲滅,並且俘虜了虞公。

【評析】

本文記敘的是歷史上有名的假道滅虢事件。晉國再次向虞國借道,其用心實在險惡。幸有賢臣坦誠相諫,準確分析了虞、虢兩國脣齒相依的關係,但冥頑不化的虞公既不聽勸,也不抗爭,最終導致國破家亡,爲天下人留下“虞公之不可諫”的笑柄。

虞國的滅亡,就滅在虞公太依賴同族關係和神靈保佑的愚昧思想,對不義之徒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