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魏書·高祐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高祐傳

《魏書·高祐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高祐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書》,二十四史之一,是南北朝時期北齊人魏收所著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書,記載了公元4世紀末至6世紀中葉北魏王朝的歷史。《魏書》共124卷,其中本紀12卷,列傳92卷,志20卷。因有些本紀、列傳和志篇幅過長,又分爲上、下,或上、中、下3卷,實共131卷。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魏書·高祐傳》原文及翻譯

《魏書·高祐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高祐傳

原文:

高祐,字子集,勃海人也。祖展,太祖平中山,內徙京師,卒於三都大官。父讜,從世祖滅赫連昌,以功拜遊擊將軍,賜爵南皮子。祐博涉書史,好文字雜說,材性通放,不拘小節。以祐招下邵郡羣賊之功,賜爵建康子。高宗末,兗州東郡吏獲一異獸,獻之京師,時人鹹無識者。詔以問祐,祐曰:“此是三吳所出,厥名鯪鯉,餘域率無。今我獲之,吳楚之地,其有歸國者乎?”又有人於零丘得玉印一以獻。詔以示祐,祐曰:“印上有籀書二字,文曰‘宋壽’。壽者,命也,我獲其命,亦是歸我之徵。”祖初,劉義隆子義陽王昶來奔,薛安都等以五州降附,時謂祐言有驗。高祖從容問祐曰:“比水旱不調,五穀不熟,何以止災而致豐稔?”祐對曰:“昔堯湯之運,不能去陽九之會。陛下道同前聖,其如小旱何?但當旌賢佐政,敬授民時,則災消穰至矣。”祐又上疏雲:“今之選舉,不採職治之優劣,專簡年勞之多少,斯非盡才之謂。宜停此薄藝。唯纔是舉。又勳舊之臣,雖年勤可錄,而才非撫人者,則可加之以爵賞,不宜委之以方任。”高祖皆善之。出爲持節、輔國將軍、西兗州刺史,假東光侯,鎮滑臺。祐以郡國雖有太學,縣黨宜有黌序,乃縣立講學,黨立教學,村立小學。又設禁賊之方,令五五相保,若盜發則連其坐。初雖似煩碎,後風化大行,寇盜止息。轉宋王劉昶傅。以昔參定律令之勤,賜帛五百匹、粟五百石、馬一匹。昶薨後徵爲宗正卿而祐留連彭城久而不赴於是尚書僕射李衝奏祐散逸淮徐無事稽命處刑三歲以贖論詔免卿任還復光祿。太和二十三年卒。太常議諡曰煬侯,詔曰:“不遵上命曰‘靈’,可諡爲靈。”

(節選自《魏書高祐傳》)

《魏書·高祐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高祐傳 第2張

譯文:

高祐,字子集,勃海人。他的祖父高展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平定中山郡後,高展遷居北魏都城平城(今山西大同),最終死在三都大官的職務上。高佑的父親高讜,跟隨太武帝拓跋燾消滅大夏皇帝赫連昌,因功授任遊擊將軍,賜封爵位爲南皮子。高佑廣泛涉獵經史,喜好文學雜說,性格豁達豪放,不拘小節。後因招順邵郡羣賊之功,賜封爵位爲建康子。高宗末年,兗州東郡官吏獲得一隻異獸,獻給京城,當時人都沒有認得。文成帝下詔詢問高佑,高佑說:“這種東西是三吳所出,它的名字叫鯪鯉,其他地方都沒有,今天我們得到它,這不預示着吳楚之地,要歸我大魏嗎?“有人在零丘得到一枚玉印獻給朝廷,文成帝讓人拿給高佑看,高佑說:“印上有籀書二字,文曰‘宋壽’。壽者,命也,我獲其命,也是歸我的徵兆。”獻文帝拓跋弘在位初年,南朝宋文帝劉義隆之子義陽王劉昶奔靠北魏,薛安都等人帶領五個州降附北魏,當時人都說高佑的話很靈驗。高祖曾從容問高佑說:“近來水旱不調,五穀不熟,有什麼辦法可以防止災害而獲得五穀豐登呢?”高佑回答說:“過去堯、湯之運,也不能去除運數中的九年旱災,陛下您道同前政,對付眼前的小旱又有什麼辦法呢?只有選拔賢才佐治政事,不干擾百姓順時耕作,這樣的話就災消豐至。”高佑又上疏說:“現在的選舉,不選取他治理政務的優劣,專門選擇人任職的年數和勞績的多少,這就叫不是人盡其才。我們應該停止專究薄藝,放棄那種無功之勞,惟纔是舉,那就會使官吏們風氣端正。又有功勞的大臣,雖說其年勤可以著錄,但才非撫人,則可以加之以罰賞,不應委之以一方的重任。”高祖都認可他的觀點。高佑後出任持節、輔國將軍、西兗州刺史,代理東光侯,鎮守滑臺。高佑認爲郡國雖有太學,縣黨也應有學校,於是在縣立講學,黨立小學。又建立起禁止奸賊的辦法,令五五相保,如發生盜事則五五連坐,這種方法一開始做起來雖然看起來煩瑣,後來卻使治安大爲好轉,寇盜行爲也都停止。高佑後擔任宋王劉昶師傅。因高佑過去參與律令制定的功勞,朝廷賜帛五百匹、粟五百石、馬一匹。劉昶死後,朝廷徵拜他爲宗正卿,而高佑留戀彭城,久不赴任。於是尚書僕射李衝彈劾高佑徘徊怠慢,無事拖延朝廷之命,免官三年,以贖其罪。皇帝下詔免除高佑宗正卿之職,復其官光祿大夫。太和二十三年(499年),高佑去世。太常卿議定諡號爲煬,孝文帝下詔說:“不遵上命曰‘靈’,可諡靈。”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