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傳統文化 > 先秦農家可以分爲哪兩派?許行又有什麼主張?

先秦農家可以分爲哪兩派?許行又有什麼主張?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6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農家,諸子百家之一,又稱“農家流”,是先秦時期反映農業生產和農民思想的學術流派,奉神農爲祖師,祖述神農,主張勸耕桑,以足衣食。由於儒家輕商農,東漢中期以後農家迅速衰落。《漢書·藝文志》列爲“九流”之一。那麼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關於農家的詳細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農家派系

先秦農家可以分爲兩派:一派學說的內容帶有“官方農學”的色彩;另一派學說則帶有“鄙者農學”或“平民農學”的色彩。無論是帶有“官方農學”色彩的農家,還是帶有“鄙者農學”色彩的農家,其學說均應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關於社會政治的主張,另一方面是關於農業科學技術的知識。

先秦農家可以分爲哪兩派?許行又有什麼主張?

歷史評價

許行的主張,主要有以下兩點:第一、主張君民並耕之說,第二、提出“市賈不二”的價格論。

許行的主張反映了戰國時期貧苦農民的利益和要求。君民並耕之說,反映了當時貧苦農民的平均主義思想和共同勞動思想。它要求人人都成爲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但是這種主張卻只能是一種幻想,根本不可能實現。許行的主張與儒家孟子所主張的“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治於人者食人,治人者食於人”的思想是針鋒相對的。他的價格論反映了當時貧苦農民反對商人利用市場高利盤剝,要求調整物價的原望。這種主張比楊朱的“爲我”、“貴己”而又不“縱慾”、“侵物”,更激進一些。楊朱代表的是小塊土地私有者的利益,他們只要求保護其小私有者的財產;而許行則代表貧苦農民的利益,他們一無所有或者雖有也不多,僅靠兩手勞動維護生活。同時,我們也要看到,由於階級和時代的侷限,使許行對社會分工和價值問題不可能有正確的認識。孟子的“勞心”、“勞力”的社會分工說,在一定程度上有其合理的成分。因爲社會分工的不斷擴大,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所以在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後,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的分工是不可避免的歷史現象。它的出現是社會發展的一個進步,當然這個進步是建築在勞動人民付出血汗代價基礎上的。隨着階級的消亡,這種不合理的社會分工也會逐步消失。孟子抓住許行關於社會分工理論的弱點,用偷換概念的手法,把腦力勞動者和剝削者等同起來,用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分工的必然性爲剝削制度進行辯護,時而把它說成是“天下之通義”,提高到普遍原則的高度,從而論證了剝削制度的合理性和永恆性。這當然是十分錯誤的。

先秦農家可以分爲哪兩派?許行又有什麼主張? 第2張

許行的價格論只注意到了物品的數量(長短、多寡、大小等)而忽視了物品的質量。這說明許行並不瞭解生產品價格構成的原理。因此他的價格論只能流於空想而根本不能實行。孟子強調了同種物品的質量相差懸殊很大,生產同種物品,所需付出的勞動的多少也很懸殊。他抓住許行價格論的這個漏洞,認爲許行把不同質量的物品規定相同的價格,就會造成天下大亂。生產質量不同的產品要付出不同的勞動,如果市場規定的價格是一樣,那麼,質量高的產品就會沒有人生產。因此,孟子認爲:“從許子之道,相率而爲僞者也,惡能治國家”?就是說,用許行的辦法,結果會使人互相弄虛作假,這樣怎麼能治理好國家呢?這裏,孟子誇大了許行價格論的缺陷,在某種程度上也歪曲了他的願意。比如許行說:“屨大小同,則賈相若”,孟子就歪曲爲“巨屨小屨同賈”。但是,孟子注意到了物品質量的問題,則是比許行的價格論更進一步的地方。還有在戰國時期,金屬貨幣早已出現,如齊國有刀幣,楚國有“印子金”等等,而許行卻主張以物易物,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倒退。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