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經歷過怎樣的傳承?爲什麼說它不僅僅是一幅畫?

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經歷過怎樣的傳承?爲什麼說它不僅僅是一幅畫?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說到《女史箴圖》,大家都會想到什麼呢?下面小編爲各位介紹一下相關的歷史事蹟。

作爲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首的《女史箴圖》,是傳世最早最有名的人物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預示中國繪畫由重教化到重審美的轉型,因此《女史箴圖》是經典中的經典,國寶中的國寶!

然而,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名畫身上,也是一座山。中國歷史亂起亂平、分分合合,是一部苦難史、更是一部戰爭史,《女史箴圖》歷盡一千多年艱辛流傳下來之後,卻在近代遭遇不測,被英國人“肢解”成了三截!

《女史箴圖》作者顧愷之,東晉無錫人,字長康,小字虎頭,在文學和繪畫方面有着絕頂天賦,人們稱他爲“才絕、畫絕、癡絕”,六朝四大家之一、水墨畫鼻祖之一,代表作有《洛神賦圖》《女史箴圖》《斫琴圖》等。

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經歷過怎樣的傳承?爲什麼說它不僅僅是一幅畫?

《女史箴圖》由來

公元290年,晉武帝司馬炎死後,兒子司馬衷即位,史稱晉惠帝。晉惠帝是中國歷史上典型的昏庸無能皇帝,曾說出“何不食肉糜”的荒唐之言,是一個典型的“白癡”皇帝。更爲重要的是,司馬衷不僅昏庸,而且怕老婆,導致大權旁落皇后賈南風手中。賈氏爲人心狠手辣,荒淫無度,引起朝中衆臣的不滿。大臣張華便收集春秋及漢代有關賢妃的事蹟,寫成了《女史箴》,以示勸誡和警示。

東晉著名畫家顧愷之,根據《女史箴》一書配畫,形象地提示了箴文的含義。畫中有漢代馮媛以身擋熊,保護漢元帝的故事;有班婕妤拒絕與漢成帝同輦,以防成帝貪戀女色而誤朝政的故事.......其餘各段都是描寫上層婦女應有的道德情感,帶有一定的說教性質。

雖然內容包含婦德這一糟粕思想,但在人物塑造上卻具有重大意義,尤其注重傳達人物的神韻,對人物個性、容貌、神韻等一切彰顯人物之美的繪畫語言的表現,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開創性的突破。

談到《女史箴圖》的創作,就不得不要提及另外一段重大歷史。衆所周知,漢武帝獨尊儒術,讓儒家成爲中國正統思想,但鮮爲人知的是,在魏晉南北朝時代,儒家“獨尊”的局面結束,老莊學說的流行,佛經的翻譯,道教的發展,清談的盛行,形成了一個精神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時代。

思潮變化,也反應到了繪畫作品上。魏晉之前,人物畫多是用於墓葬需要或是政教需求,對繪畫藝術本身並沒有較多的關注,更談不上審美需求。魏晉之後,從注重對人的內在德行的考察,開始轉向注重對人的神氣、風度儀表的把握,所以纔有風度絕倫的《女史箴圖》。

因此,《女史箴圖》的出現,可謂與時代密切相關,反應了晉人對賈南風亂政的含蓄批評,而繪畫開始“由重教化到重審美的轉型”,也反應出魏晉道家思想的興起。

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經歷過怎樣的傳承?爲什麼說它不僅僅是一幅畫? 第2張

《女史箴圖》傳承

近代畫家潘天壽考證:顧愷之創作《女史箴圖》的時間,大約在公元380—400年之間。但420年東晉滅亡,隨後進入南北朝時代,中國又迎來一個亂世。幸運的是,《女史箴圖》流傳了下來,至少傳承到了唐朝。

根據史料記載,唐太宗時期(639—641)《女史箴圖》被收入內府,米芾《畫史》說“《太宗實錄》載購得顧筆一卷”,但唐朝之後,《女史箴圖》真跡下落不明,有猜測或隨葬於唐太宗。

判斷顧愷之《女史箴圖》真跡傳承到唐朝,一個重要依據是:唐朝人留下一個摹本!唐版《女史箴圖》高24.8釐米,長348.2釐米,12段,橫卷,神韻最接近顧愷之的原畫,因而被後人奉爲經典摹本。

在唐朝末年之後,唐版《女史箴圖》流入民間,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之前藏於劉有方家。此後,唐版《女史箴圖》一直爲宋朝皇室所有,直到十三世紀中期,被權臣賈似道收藏。值得一提的是,根據唐版《女史箴圖》,宋朝人也留下一個摹本,姑且稱之宋版《女史箴圖》,但藝術價值遠低於唐版,現收藏於北京故宮,以下講述的是唐版《女史箴圖》。

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經歷過怎樣的傳承?爲什麼說它不僅僅是一幅畫? 第3張

元明時期,唐版《女史箴圖》一度下落不明,直到16世紀,史書記錄明代權臣嚴嵩收藏了此畫。嚴嵩倒臺之後,被明朝畫家顧正誼收藏,此後輾轉反側,一直流落在民間。

乾隆年間,《女史箴圖》落入乾隆魔手之中,畫作中乾隆印章最多,而且乾隆還在卷後繪畫了一枝蘭花。直到八國聯軍侵華,唐版《女史箴圖》一直藏在清宮之中。

從《女史箴圖》傳承來看,幾乎都與中國歷史上名人、權臣、皇帝相關,畫面上可以看到唐弘文館“弘文之印”,還有宋徽宗趙佶瘦金書《女史箴》詞句11行,畫作本身及裝裱部分壓有宋、金、明、清內府藏印,及明清歷代收藏者的私人鑑藏印等。可以說,每一次改朝換代,每一次歷史劇變,該畫的主人幾乎都會發生變化,都會在《女史箴圖》身上留下印記。但不管如何,唐版《女史箴圖》最終還是傳承了下來。

然而,歷經千辛萬苦傳承到了近代的《女史箴圖》,卻在近代遭遇慘劇。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攻入北京之後,又一次上演了40年前的“火燒圓明園”,這一次遇難的是頤和園。駐頤和園的英軍第一孟加拉騎兵團的克勞倫斯·K·約翰遜上尉,趁亂將《女史箴圖》盜走,約翰遜上尉的家人後來辯稱《女史箴圖》是一個被約翰遜救過的貴婦的贈品。

1902年,約翰遜回到倫敦後,並沒有意識到此畫的價值,只是拿到大英博物館,想讓館員給畫軸上的玉扣估價,但大英博物館館員意識到此畫價值,隨後以25英鎊購買了《女史箴圖》。至此,《女史箴圖》落入大英博物館。

顧愷之的《女史箴圖》經歷過怎樣的傳承?爲什麼說它不僅僅是一幅畫? 第4張

由於英國方面知識欠缺,大英博物館邀請日本專家,按照日本畫的方式進行裝裱,且在1914到1915年期間,將其攔腰截爲三段保存,即兩長段和一小段。與此同時,《女史箴圖》還出現了掉渣現象。值得一提的是,在重新裝裱過程中,明清時期文人留下的題跋都被殘忍無情地裁剪下來,從而形成了歷史斷層。

第一部分:原作部分,長348釐米,高25釐米;

第二部分:後世添加部分,長329釐米,高25釐米;

第三部分:乾隆朝鄒一桂所作松竹石泉,長74釐米,高24.8釐米。

二戰期間,爲了感謝中國幫助英國在緬甸解除日軍之圍,英國有意將《女史箴圖》歸還中國。但英國卻做了一件很噁心的事:一艘潛水艇和一部《女史箴圖》,二選一!在當時中國抗戰最困難的時期,還能怎麼選?且,中國在緬甸幫助英國付出10餘萬傷亡代價,豈是一艘潛水艇或一部畫作能夠償還的?

透過《女史箴圖》,幾乎可以看到半部中國歷史,不僅是歷史上很多名人大家、帝王將相都與此畫結下不解之緣,而且國家運道也與此畫息息相關,尤其近代之後,國家運道決定了《女史箴圖》的命運,其實與《女史箴圖》命運一樣的中國文化結晶,在近代何其多也,且迴歸之路遙遙無期!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