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泓水之戰,宋襄公爲何對敵軍談仁義?

泓水之戰,宋襄公爲何對敵軍談仁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5.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泓水之戰,宋襄公爲何對敵軍談仁義?下面小編爲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春秋時期,諸侯爭霸,先後誕生了數位霸主。除了最早稱霸但影響力較弱的鄭莊公外,其餘霸主被史書稱之爲春秋五霸。《史記·索隱》中認爲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可並列五霸序列,然而《荀子·王霸》則認爲宋襄公和秦穆公名不副實,遠不如春秋後期稱霸的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泓水之戰,宋襄公爲何對敵軍談仁義?

秦穆公雖獨霸西戎,開疆拓土,然而始終沒有着手稱霸中原,因此不被《荀子》列入霸主。至於宋襄公則源於宋國太過羸弱,雖有稱霸會盟之舉卻被楚國所拘。後來宋襄公討伐楚國盟友鄭國,並與強大的楚國軍隊展開泓水之戰,最終因講究仁義而慘敗。此戰不僅讓宋國成爲後世笑柄,更使得宋襄公成了春秋時代唯一有名無實的霸主。那麼宋襄公在意義重大的泓水之戰中爲何要對強大的楚軍講仁義呢?

泓水之戰中,宋軍率先擺開陣勢,數量更多的楚軍則需要渡河擺陣後才能進攻。當楚軍渡河和擺開軍陣時,部將曾兩次建議宋襄公趁機襲擊楚軍,均被講究仁義的宋襄公拒絕。等到楚軍列陣完畢後,結局可想而知。宋軍大敗,潰不成軍,甚至宋襄公自己腿部還遭到流矢擊中,並於次年箭傷發作身亡。

泓水之戰,宋襄公爲何對敵軍談仁義? 第2張

許多人閱讀史書,每每讀到泓水之戰,心中不覺詫異無比。兵者,兇器,不祥之物也。爲何宋襄公在戰事將起之時要和敵人談仁義?這不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嘛!其實這是因爲在宋襄公的眼裏,戰爭依然還是春秋時期之前的戰爭,那時的中原戰爭並不是以殺傷敵人力量爲目的的。西周時期的戰爭更多的具有禮儀性特徵,直到春秋時期中後期,才逐漸演變爲以擊潰敵國有生力量爲目的了。這兩種戰爭模式的內在邏輯是不一樣的。

周朝替代商朝之後,基本按照功勞大小大肆分封天下。這些封國貴族本身都是軍事征服者,在取代商朝之後更多的以貴族自居,在自己的領地享有高人一等的權力。爲了區別與平民之間的等級差異,周禮成爲主要的社會活動準則,按照周禮劃分的等級成爲貴族統治平民正當性的來源。作爲社會活動的一部分,戰爭同樣需要按照周禮制定的規矩來進行,因此就形成了禮儀戰的情況

泓水之戰,宋襄公爲何對敵軍談仁義? 第3張

在西周時期,只有貴族纔有權力上戰場,換言之打仗本身就是貴族身份的象徵。這一點很像後來中亞從印歐族羣分化出來的雅利安人觀念,早期雅利安人同樣是只有貴族才能成爲士兵,這到後來被南亞雅利安宗教,婆羅門教吸納之後,演變爲剎帝利的特權了。

出身中原的宋襄公,是商朝王族微子啓的後裔,血統高貴。宋國更是公爵諸侯國,遠遠超過楚人的子爵封國。因此在宋襄公看來,趁人之危顯然是一種有傷顏面、有辱身份的舉動。那時候的戰爭大致分爲四個階段,分別是次、致、陣、戰。意思是首先需要駐紮軍營並約戰,其次需要少數先鋒進行挑戰對決,再次是擺開陣勢準備作戰,最後決戰。泓水之戰時,楚軍並未按照這種模式進行打仗,而是快速渡河並擺好軍陣之後,迅速衝陣。宋襄公壓根沒有想到楚軍不按套路出牌,吃了大虧。

泓水之戰,宋襄公爲何對敵軍談仁義? 第4張

春秋時期,楚國頻頻北進,先後與齊、宋、晉等國發生衝突,其不遵守禮儀作戰的風格迅速渲染給了大部分諸侯。正因如此,孟子才說喪失禮儀貴族風範的春秋時代沒有正義的戰爭,謂之“春秋無義戰”。

所以宋襄公講究在開戰前講究仁義,主要源於其沒有意識到時代的變化,根據舊有的經驗指揮戰爭,焉有不敗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