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野史傳聞 > 奇聞異事 > 大講仁義的一代霸王宋襄公爲何卻成了千古笑談

大講仁義的一代霸王宋襄公爲何卻成了千古笑談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但爭霸這種東西,向來是認實力不認人的,要做霸主,老霸主指定沒有用,關鍵一點,還要整個諸侯國的組織鑑定,也就是說,必須要讓整個諸侯國承認你是老大。要想讓大家承認你是老大,就要靠實力來折服大家,宋襄公有實力嗎?有,但是還遠遠不夠。

對於這一點,宋襄公本人心裏也是清楚的,所以在幹掉滕國國君之後,他立刻就挾此威風組織會盟,可是他也清楚,以自己的這點影響力,是遠遠不夠的,要想達到目的,必須要得到一些強國的支持,這時期最強大的國家,已經換成了在齊桓公時期曾與之交手的楚國。齊桓公稱霸時代,楚國纔是名副其實的老二,在北方諸侯裏,也只有齊國有抗衡楚國的力量,而且在和齊國爭霸失敗之後,楚國多年來一直埋頭苦幹,發展生產。宋襄公想,爲什麼不能得到楚國的支持呢,我有在諸侯中的影響力,他有大國的實力,如果我們在一起合作,我的霸主地位,說不定就立刻成功了。宋襄公不但這麼想的,也是這麼做的。他立刻派人聯絡楚國,出乎他預料的是,楚國的回答非常爽快,表示願意參加這次宋襄公組織的會盟,並且願意以自己的名義,來聯絡各路諸侯國家參加,事情就這麼定下來了。

大講仁義的一代霸王宋襄公爲何卻成了千古笑談

由宋國、齊國、楚國三國牽頭,在鹿上舉行會議,召開各路諸侯國的會盟。開會的通知發下去以後,有了楚國參與,各個國家都響應了,紛紛表示願意參加這次會盟。這下宋襄公得意洋洋了,有楚國捧場,有老霸主齊國力挺,有常年當老二的巨大影響力,這次會盟,我肯定順順利利地當上盟主!

從當時的局面看,宋襄公這麼想也是很有道理的。在齊國內亂事件後,他確實風光了一段時間,在中原大地見誰滅誰。這時候晉國正蒙受內亂,秦國無力東進,中原地區的國家鄭國、曹國、魯國、衛國、邢國,比起宋國來,都是小魚小蝦的角色,至於齊國,連國君都是他扶持上去的,當然也得聽他的話,楚國雖然實力強,但他是個外來戶,一直不被中原國家待見,他能來參加會議,本身就是中原國家給他面子了,他要是想當霸主,那就是蹬鼻子上臉了。

看似有道理,其實是沒道理的。因爲宋襄公在這件事情上的最大失策,恰恰就是他的親兄弟公子目夷的一句話:宋國是個小國,如果要去爭奪盟主,是會招禍的。這話確實說到點子上了,宋國當時的國力,根本沒有辦法和楚國相比,就是和齊國比,也是佔了齊國元氣未復的光。宋襄公拼命拉攏楚國,也是因爲他知道這一點,但是他知道的遠遠不夠。宋襄公的如意算盤是,大家怕楚國,如果楚國支持了我,也就等於大家都會支持我,這樣我就可以當上霸主了。這個邏輯,是那個著名的“狐假虎威”的故事,但問題是,在這個故事裏,沒有愚蠢的老虎,反而有宋襄公這個自作聰明的狐狸。

被宋襄公當成“傻老虎”的楚王,就是楚國曆史上的傑出國王之一——楚成王。他在位的時期,內修文治,引進中原先進的政治和文化,促使楚國文明化,對外大力擴張,兼併廣闊的南中國領土,從個人能力上說,是一個絕對不亞於齊桓公的狠角色。這樣一個胸懷大志且能力出衆的人,憑什麼會聽你的吩咐?楚國之所以這麼爽快地答應宋國,不是因爲給你宋國面子,而是楚國一直想努力北進,吞併中原諸侯國,但因爲中原諸侯採取了聯合抗楚的戰略,使得楚國的對外擴張,往北一直很難突破江淮流域,這次的會盟卻是一個最好的機會。楚國的想法,就是要通過會盟,把他們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在談判桌上統統得到,這一點,宋襄公是不清楚的。

所以從會盟的一開始,楚國就註定不會安好心,即使如此,宋襄公本人也是很有機會的,因爲會盟的地點,畢竟是在遠離楚國本土的北方。楚國人就是再有野心,也不可能把強大的軍隊全搬過去,但是這裏離宋國地盤近,宋國可以很容易調兵過來,所以,只要宋國能夠在會議之前做好準備,佈置好強大的軍隊,到時候逼迫楚國就範,貌似還是很有希望的。

大講仁義的一代霸王宋襄公爲何卻成了千古笑談 第2張

但是宋襄公本人,把這個貌似的很有希望,變成了沒有希望。公子目夷曾經建議宋國帶足軍隊,到時候以防備楚國人耍花招,但是宋襄公卻很高尚地說,那不行啊,我當盟主就是憑着仁義,如果沒有仁義,我還當什麼盟主。就這樣,宋襄公一個兵不帶,一個光桿司令去會盟。

事實果然如公子目夷所料,會議上宋襄公剛剛提出要當盟主,呼啦啦地來了一羣全副武裝的楚國士兵,當場把宋襄公給抓了。這樣一來可壞菜了,宋襄公本人不但被扣了當人質,楚國更大舉進攻宋國,眼看着宋國不但稱霸不成,連國家都要不保,危急之下,宋國全國上下同仇敵愾,公子目夷帶領軍民殊死抵抗,硬是打退了楚國人的進攻。後來,經過魯國和齊國的調解,這次會議選楚成王做了盟主,楚王這才“仁義”了一下,放宋襄公回來。

被楚王耍了一把,按說宋襄公應該夢醒了,但是宋襄公卻不幹,他認爲這次失敗,絕對不是仁義的錯,而是楚國一時運氣好,公子目夷勸說他懸崖勒馬,但是宋襄公卻說:“楚國的奸詐可以佔一時的便宜,但是最後勝利的,一定會是仁義!”

在鹿上會盟結束之後,楚成王做了盟主,但他並不是春秋五霸之一,原因就是這次盟主位的獲得,是用卑劣的手段得到的,會議結束之後,歸國的各路諸侯們紛紛變臉,不承認楚成王既得的盟主地位,宋襄公覺得形勢大好了。他決定趁這個機會,興兵報仇。

當然,以宋襄公的腦子,他絕對不會有主動進攻楚國的膽量,楚國的國力和宋國之間畢竟差了太多了,楚國我不敢打,楚國的小弟,我總是敢打的,第一個要打的,就是鄭國。這個鄭國和宋國之間,也是好幾代的世仇了,特別是在齊桓公做霸主的時候,宋襄公憑藉着老二的地位,經常欺負鄭國,鄭國早就受夠了氣,爲了不再受氣,鄭國成爲中原諸侯中第一個投靠了楚國的,宋襄公打的就是這個出頭鳥,他要通過這場戰爭讓所有人都知道,和楚國人合作是不會有好下場的。

想得沒錯,但是打起來就不是這麼一回事了。公子目夷曾經勸說宋襄公說,如果我們要打鄭國,楚國必然會援救,到時候和楚國的戰爭不可避免,我們如果沒有打敗楚國的實力,就不要輕易冒這個風險。但一心復仇的宋襄公什麼也聽不進去。

公元前639年秋天,宋國悍然發動了對鄭國的侵略戰爭,按照宋襄公戰前的想法,你楚國要是不救援,我就滅了鄭國,你楚國要是來救援,我就正好設個包圍圈,來一個圍點打援。不管哪一種方法,我都是穩贏的。

大講仁義的一代霸王宋襄公爲何卻成了千古笑談 第3張

讓宋襄公沒有想到的是,楚國卻採取了一個他做夢都想不到的方略,直接“圍魏救趙”,進攻宋國的本土,這下戰火燒到了宋國境內,原先是宋國要牽着楚國的鼻子走,現在反而變成被人家楚國牽着鼻子走,無奈之下,宋襄公只好回兵救援。

這個時候,關於是戰是和的爭論再起,當時宋國的大臣們,比如輔佐宋襄公多年的公孫固,就認爲以宋國此時的國力,是根本不可能和楚國作對的,就算這一戰打贏了,下一戰也很可能失敗,因爲宋國的地理位置外加軍事實力,是無法和楚國相抗衡的,所以利用大國之間的矛盾來保證自己的安全才是最好的選擇,盲目的爭霸戰爭,只會斷送了宋國。但是宋襄公卻什麼都聽不進去,他的腦袋裏,滿是他所崇尚的“仁義”二字,他反覆地說,我是一支仁義之師,還怕楚國的虎狼之師嗎?

十月,宋襄公率軍在泓水列陣,和楚國軍隊決戰。這場戰鬥,宋國軍隊機會還是把握得非常好的,當時他們搶在楚國前面抵達了戰場,這時候的楚國人,正浩浩蕩蕩地準備渡河,這正是宋國軍隊發動攻擊的好機會。公子目夷發現了這個戰機,連忙要求宋襄公立刻出擊,趁楚國渡河的時候發起襲擊,將其徹底消滅,但是宋襄公卻拒絕了,他認爲這時候如果發動進攻,是一種非常不仁義的表現。楚國人渡河以後,緊鑼密鼓地排陣,公子目夷一看着急了,他拽着宋襄公的袖子說,如果現在不立刻發動進攻,那麼等着楚國人排好陣勢,我們就會全軍覆沒的。宋襄公還是很固執,這你就不懂了,這叫禮數,如果敵人還沒有排好陣容,我們就發動進攻,這是不仁義的,就算打贏了也不光彩。

就這樣宋國大好的獲勝機會,就白白地浪費了。楚國在成功渡河之後,立刻發動了進攻,弱小的宋國軍隊根本不是楚國的對手,彪悍的楚國人一輪衝鋒,就把宋國軍隊打得崩潰了。結果宋襄公本人被包圍,幸虧公子目夷拼死保護,總算從楚國人的包圍圈裏逃出生天,但宋國軍隊,卻因此全軍覆沒,宋襄公本人也大腿受傷,可謂損失慘重。泓水之戰,宋襄公很仁義,後果很嚴重。宋國的精銳軍隊在這場荒唐的戰役中,幾乎全部一次性賠光,宋國這樣一個小國,一旦經歷了這樣的慘敗,也就意味着幾代都恢復不過來。在宋襄公之前,宋國好歹還能保持一個老二的地位,這樣一來,就徹底淪落成弱者了。

可笑的是,即使慘敗到如此,宋襄公也依然不認爲自己有錯,回國之後,大臣們埋怨他不該和楚國打仗,打仗也不該這麼個打法,宋襄公卻仍然十分嘴硬:“我這是仁義,打仗就應該這麼行仁義,比如看到對方頭髮花白的士兵,就不要抓了,看到對方的士兵受傷了,就不要再傷害他了。”公子目夷聽後冷笑說:“打仗就是爲了打敗敵人,像你這種打法,又有什麼意義呢?”宋襄公無言以對,其實他也來不及反思了,就在這場戰敗一年以後,憤恨交加的宋襄公離開了人世。

大講仁義的一代霸王宋襄公爲何卻成了千古笑談 第4張

在泓水之戰後,楚國之所以沒有乘勝追擊,滅亡宋國,還是多虧了公子目夷的從中斡旋。公子目夷走訪了齊秦兩個國家,請他們出面干涉,在兩大國的干涉下,楚成王也做出高姿態撤軍,也正因爲如此,楚國知道了此時中原諸侯還是鐵板一塊,很難輕易北進。所以,在此後的一些年裏,楚國還是把主要精力放在南吞百越,積累實力上,他真正開始再次北進,應該是晉文公重耳爭霸的時候了。

不過愚蠢的宋襄公,在臨死之前總算英明瞭一把,他對即將即位的太子說,宋國現在的局勢很不妙,秦國、齊國都靠不住,楚國肯定有一天會再次北上,宋國到那時候將再次面臨危險,如果是那樣的話,到時候能夠幫助我們的,只有晉國公子重耳,他將來一定會成爲霸主,也一定會成爲宋國的保護者。在之後的晉楚城濮之戰中,最後的戰局,證明了宋襄公的正確,假如大多數時間他都能保持這樣的睿智,他和他的宋國,也不會落到這個結果了。

宋襄公爭霸的失敗,與其說是一個國家的失敗,不如說是一種社會舊秩序的失敗,宋襄公所堅持的,依然是西周宗法制社會的舊道德,可是他生活的年代,是一個禮崩樂壞的時期,大家都不按照套路出牌,那麼按照套路出牌的宋襄公,也就只能吃虧了。泓水之戰的另一個意義是,從此開始,像西周時候那樣擺開陣勢開練的打戰,越來越少了,戰爭的手段日益豐富,兵法詭道,漸漸成爲戰爭的主流。

宮廷野史
演義趣聞
奇聞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