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遵守周禮,是愚蠢至極?還是仁義精神?

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遵守周禮,是愚蠢至極?還是仁義精神?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遵守周禮,是愚蠢至極?還是仁義精神?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春秋時期正處於西周與戰國兩個時代的轉折點,周王室衰弱走向瓦解,面對中原四分五裂的格局,出現南北征戰的局面。這是逐漸禮崩樂壞的時代,人心叵測,野心勃勃。

宋襄公作爲春秋五霸之一,他身上既有英明決策流芳百世,又有迂腐頑固的思想作祟導,最終一代霸業悲劇收場。

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遵守周禮,是愚蠢至極?還是仁義精神?

宋襄公“讓國”之美背後的守舊思想

宋襄公“讓國”之舉倍受褒揚,公元前652年,宋桓公病重之際,急召(茲父)宋襄公及目夷(子魚)至殿囑託身後之事:

“宋公疾,大子茲父固請曰:‘目夷長,且仁,君其立之。’公命子魚。子魚辭,曰:‘能一國讓,仁孰大焉?臣不及也,且又不順’,遂走而退。”

宋襄公是嫡長子,按照道理來說繼承國君是應該的事情,但是宋襄公卻以目夷年長且仁義爲由而讓出了國君之爲,直到目夷堅決推辭而作罷。

宋襄公通過“讓國”一事,在時代中凸顯出來,春秋混戰不斷,皇子王孫時刻爲皇位這塊蛋糕弒父殺兄,拉幫結黨無情爭奪。而宋襄公的“寬容、禮讓、大度”這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此事在當時令衆人大吃一驚,宋襄公的胸懷之大更是成爲佳話。

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遵守周禮,是愚蠢至極?還是仁義精神? 第2張

讓國之美,在宋襄公的角度有怎樣的闡釋?宋襄公出身於殷商貴族,西周那一套禮樂之教對宋襄公耳濡目染。在宋襄公的思想裏,依然保留着那一套傳統觀念。

可是,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專政與皇權成爲人們爭奪的重點,不再實行“禮讓”制度。理想主義制度逐漸被血淋淋的現實社會取代。

宋襄公並不能敏銳察覺,即使改變,依然認爲周室禮教主宰這一切。“井底之蛙”形容此刻的宋襄公再不爲過。此時的宋襄公沉浸於自我矇蔽之中,仍未醒來。

泓水之戰中突顯宋襄公之“迂”與“愚”

影響宋襄公霸業走向的,絕非宋襄公口頭的讓國,而是操起武器實戰,如果說宋襄公的“讓國”並沒有突顯宋襄公的守舊的弱點,僅僅是他高尚的一面。那麼,從泓水之戰起,宋襄公的路徹底走偏。

孟子曰:春秋無義戰。戰火頻繁的時代,人們對自身所需追求得更加直接,權利成爲拉開戰爭的勝利品。因此,戰爭不再是禮樂制度中軍事禮節的“擺設”,作戰手法和謀略逐漸變得五花八門。

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遵守周禮,是愚蠢至極?還是仁義精神? 第3張

可以說,只要能過最快達到目的不惜一切手段,其中,軍事謀略成爲戰爭中重要的指導。一些先進的作戰觀念得以凸顯,如:遠程奔襲、迂迴包抄、殲滅戰、伏擊戰、“半渡而擊”、“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避實就虛等等。

識時務者爲俊傑,不但有明爭——實力的抗衡,更有暗鬥——技巧取勝。春秋之戰是血淋淋的,禮節已經被踐踏無視。

環境如此,領袖應該具備隨機應變的實力,把握戰機。根據《左傳·僖公二十二年》記載: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泓水。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衆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

面對敵軍有利戰機,子魚兩次請求出戰都被駁回。宋襄公一定要等到敵軍站好隊伍才作戰,否則就是不道義的事情,足以見得舊思想觀念對宋襄公的禁錮。

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遵守周禮,是愚蠢至極?還是仁義精神? 第4張

宋襄公在危急關頭,依舊秉持“不鼓不成列”的信條,依然“以禮待人”,發揚禮樂指教足以見其“迂腐”。作戰是宋軍本就出於人少的劣勢,領導者更應該趁敵軍隊伍未整時先發制人,趁其不備襲之,用最小損失將敵軍打個措手不及,成功方能機率大增。

子魚兩次提醒宋襄公,可見子魚有審時度勢的遠見。宋襄公沒能分清場合和局勢,沉浸在高尚思想中。可是在權力爭奪中,根本無人在意是否仁義,包括楚軍在內。

泓水之戰因爲宋襄公思想頑固一敗塗地。

史論縱橫說

春秋時代的外交政策雙線並行。一是由空有虛名的周王室實行周禮,封有能力者爲侯伯。二是現實中的外交:戰爭、貿易等用一系列條件換取自身所需。

宋襄公在泓水之戰中遵守周禮,是愚蠢至極?還是仁義精神? 第5張

此外,一國國力是否強盛也決定着國家在衆國家的地位。宋襄公卻想用周王室的禮儀制約別的國家,達到自己稱霸的目的。這是可笑的。宋襄公一直是周禮的追從者,不但對自身定位十分迷茫,更妄想用這樣的舊制度約束他人,他的妄想軟弱無力,最終被淘汰。

時代變了,宋襄公卻沒變。宋襄公的仁義絕對不是真的仁義,他接受的周室禮教與新時代格格不入,仁義在新時代下演變成了迂腐。他保守的思想與社會快速的發展產生了衝突,宋襄公不能夠縱觀大局,發現自身問題,一錯再錯,釀成了悲劇的發生。

仁義還是愚蠢,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闡釋。宋襄公的悲劇印證了這一點。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