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明朝內閣與宦官制度並存,帶來了怎樣的後果?

明朝內閣與宦官制度並存,帶來了怎樣的後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歷代皇帝爲鞏固自身的權力和國家的管理,制定了各種各樣的制度,其主要目的就是防止手下官員結黨營私,互相勾結,威脅到自己的地位。很多在歷朝歷代威脅國家統治的舊毒創意,最後都成爲他們滅亡的主要原因。

在明朝,可謂是把皇權的集中加強做到了歷朝的極致,皇帝獨攬大權,集權力於一身。他發行的制度有一個歷史上沒有出現過的特點——兩制並存。

這個特殊的行政制度起到了很顯著的效果,幫助皇帝更好的管理官員,讓官員之間相互牽制,相互制約,以此來維持朝政的穩定和秩序。但這一制度,爲什麼最終還是導致了明朝的滅亡?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一、兩個制度並存

1、內閣制度

內閣制度又被稱爲“議會制度”,以總攬國家權力並對議會負責的形式,又被稱作責任內閣制,它是以議會爲基礎產生的。

朱元璋對他進行了多次的改革,最終以皇帝祕書的身份存在,輔助皇帝管理朝政。到了大明的宣德朝時期,內閣的權力開始逐漸上升,變成爲朝廷運轉的中樞,內閣的首輔變相的成爲宰相。

明朝內閣與宦官制度並存,帶來了怎樣的後果?

2、宦官制度

宦官是專門用來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一個機構。宦官也被稱爲太監,指經過閹割,失去正常性生活的男性。

他們主要幫助皇帝批閱奏章,傳達聖旨,照顧生活起居,可以說是與皇帝最接近的人,可想而知權力的龐大。

宦官制度在剛建立的時候權力沒有很龐大,他們只算是下人中最高級別的存在,也就可以壓着其他的宮女侍從,後期才發展起了勢力。

明代皇權不斷擴大,宦官制度發展到頂峯,其複雜的機構和冗餘的人員只有在歷史上才能看到。太監是有禮祕書印製的,秉筆太監可以代表皇帝批准,他們的實權高於內閣。

明朝末年,內閣官吏被任命後,必須先去拜見司裏大掌管,掌管東廠的太監權力巨大。作爲“朝廷心腹”,東宮可以窺探皇宮之下的臣民。

明朝滅亡前夕,城防權力被宦官控制,打開了投降的大門。然而,明代的宦官並沒有對皇權構成威脅。

3、兩制並存

這兩種制度在國家共同存在,一起執行,這也是明朝時期的一個特色。皇帝分配給他們相等的權力,想要發號某一個命令,必須得到兩者共同的權力纔可以實行。

這就讓他們相互制約,相互配合,也就避免了權力相爭的問題,解決了皇帝怕被謀權篡位的苦惱。

這種制度實際上就是分解的相權,初期是造成了一定的積極效果,集中加強皇權,穩定了朝廷,但朝廷權力的鬥爭是不會被杜絕的,有權力,就會有鬥爭。這一種制度很快在明朝的中後期,特別是明末時期,他的弊端就體現了出來。

天啓崇禎以後,內閣對皇帝的約束,實際上取決於皇帝是否遵守政治慣例。即使內閣辭職,君主也不是不可能用一個新的順從的內閣來取代它。

明朝皇帝的權力只是略弱於清朝皇帝,但總體上還是加強了,然而明朝的皇帝大都不在意,似乎君主的權力是有限的。

明朝內閣與宦官制度並存,帶來了怎樣的後果? 第2張

二、並存制度對明朝的影響

1、政治系統內耗

明朝前期配合着新制度,國家發展穩定,皇帝都可以利用好這個制度,使國家更加繁榮昌盛並不斷的發展。

到明中後時期,新上任的幾代帝王,萬曆帝,天啓帝等,懈怠朝政,昏庸無能,無法管理官員,導致各個勢力脫穎而出,結黨營私,爭奪權力。魏忠賢等勢力形成,官員們內爭暗鬥,朝廷的政治系統被破壞。

2、干擾邊關佔守

歷朝歷代,帝王都是靠戰爭打下的江山,軍事力量是及其重要的。軍事是指,優秀聰穎的領導者,和訓練有素,驍勇善戰,團結統一的戰士們,這纔是一個優秀的軍事團體。

兩種制度,各方勢力相爭,導致國家沒有一個完整的體系,各自效忠着一方勢力,殘害着其他勢力,這樣殘破不堪的團體,無疑打不了勝仗。

戰爭節節敗退,城池接連被侵佔,面對地方的外部勢力,還要承受各勢力之間的內鬥,明朝終將被打敗。

3、財政枯竭

官員們之間的爭鬥,會用到大量的財產消耗,國家的存款都會被官員們捲入私囊,加上戰爭的損耗,城池的缺失,銀子如同流水般在支出。

戰爭迫使百姓流離失所,土地,糧食,人力,錢財,一無所有,只有支出沒有收入。當時的皇帝也很昏庸,不務政事,整日裏花天酒地,飲酒作樂。國庫很快就虛空了,這樣的一個國家如何生存?

明朝的滅亡無疑是遺憾的,巨大的資源和優勢都被荒廢,兩個制度一起實行,雖然導致了明朝的滅亡,但也並不是一無是處。

證明了沒有完美的制度,再嚴謹的制度都會造成好的或不好的影響,這取決於領導者怎麼去使用,用好了就像明朝前期那樣,快速發展,不斷變強;用不好了,就像明末時期那樣,逐漸瓦解,最終走向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