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隋唐之前選拔官員是舉孝廉 舉孝廉到底是什麼樣的

隋唐之前選拔官員是舉孝廉 舉孝廉到底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代舉孝廉,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隋唐之前選拔官員是舉孝廉 舉孝廉到底是什麼樣的

董仲舒

在隋朝採用科舉制之前,兩漢的取仕制度——“舉孝廉”曾深刻地影響了當時的中國社會。“舉孝廉”取仕起源於漢代也止於漢代(魏晉南北朝採用的是九品中正制),發起人就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董仲舒。舉孝廉的思想源於《孝經》的“以孝治天下”,《孝經》上說:“夫孝,天之經,地之義。”

隋唐之前選拔官員是舉孝廉 舉孝廉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2張

漢高祖

漢高祖劉邦當上皇帝后,立即尊其父爲太上皇,這個在戰場上揚言要與項羽“同分父親一杯羹”的傢伙定然不是什麼孝子,在取得天下後,突然變臉,做起大孝子來,這是爲什麼呢?其實“孝敬父母”只是幌子,讓天下百姓都做皇帝的“順民”纔是根本目的。漢武帝時,正式採納董仲舒的建議把“舉孝廉”確定爲基本的取仕制度,從此漢朝全國各郡每年推舉一位孝子(怎麼考覈?)和一名廉士(還沒做官怎麼知道廉不廉?)入朝爲仕。“孝”與“廉”,原本在儒家思想中,都只是各人修養的道德標準,和一個人有無政治和行政能力無關(曹操用人就只看能力不看品德)。當“舉孝廉”成爲進入仕途的制度後,士子們便不再用功讀書,而是開始變着方兒地比誰更“孝”,更“廉”,結果也便可想而知,各地選拔上來的都是些即不“孝”也不“廉”的僞君子。從某種意義上說,董仲舒“舉孝廉”的提議,開創了國人虛僞媚上的先河(影響一直到今天),從根本上戕害了先秦淳樸、昂揚、自由的民族性格,使得整個中華民族在之後的近2000年中,始終未能擺脫這種“精神奴化”的深刻影響。

隋唐之前選拔官員是舉孝廉 舉孝廉到底是什麼樣的 第3張

王莽

西漢由此培養了一大批這種“僞君子”士大夫,直至最後被一個當時最大的“僞君子”王莽所滅。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