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清朝養廉銀製度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官員廉潔奉公,潔身自好

清朝養廉銀製度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官員廉潔奉公,潔身自好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很多人都不瞭解養廉銀製度的事情,接下來跟着小編一起欣賞。

在我國漫長的古代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養廉銀,這是清朝雍正年間獨創的一種官員薪俸制度,其動機和目的正如它的名字而言,是希望官員在經濟收入大幅度提高後,能夠廉潔奉公,潔身自好。 雍正皇帝繼位之後,發現地方官員收支嚴重不平衡。

可是雖然他們的鳳雲很低,但是他們有負擔的事情卻很多,不僅要照顧自己一家生活,而且還要有大量的公務支出有什麼負擔,比如,如巡撫和總督要負責給幕僚開工資,負責衙門的日常支出,甚至與皇帝每年通信的路費要他們自掏腰包來承擔。

官員的支出很大,但收入卻很低,因此就形成了一種陋規,例如上級官員想方設法要下級官員給他進貢,每年過節過年大量收禮,而下級官員呢,除了要養家,還有討好上官,因此他們就想盡一切辦法去壓榨百姓,以民養官。時間一久,貪污之風盛行。

清朝養廉銀製度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官員廉潔奉公,潔身自好

到了雍正皇帝繼位的時候,爲了改變這種現狀,於是他實行了一種養廉銀製度,這樣這些陋規就失去了存在的藉口。 養廉銀的制度存在對當時的政治經濟社會生活等方面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尤其是在穩定官員隊伍,肅清貪污之風,發揮了重大的作用。既整治了吏治,又籠絡了各級官員,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但由於各種侷限性,養廉銀並非從國家這項支出中支出,而且缺乏完善的制度內容,因此只能是治標不治本,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官員的貪污腐敗問題。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那段歷史中,去看看這種制度,究竟是如何產生和發展的?一、養廉銀的產生

如我們上文所說的,養廉銀製度是一種清代獨創的財政制度,它存在的目的主要是爲了限制官員任意讓人民索取錢財,即保障官吏的生計與地方衙門的各種開支,以此來杜絕貪污之風。我們都知道官員之所以貪污,主要是因爲收入太低,而支出又太大,但爲什麼清朝官員的俸祿如此低微呢?我認爲,有兩個原因,第一方面是由於清朝承襲了明朝的制度,因爲在明朝官員的俸祿就十分微薄。

還有一方面是因爲,清朝初期政局不穩,再加上連年征戰,軍費大量支出以及國家財政十分困難,這也是造成官員俸祿低微的原因。正因爲如此官員爲了維持生活,以及送禮打點上官等收費,在低薪這種制度的推動之下,他們採用了各種各樣的方法以此來獲得銀兩,貪污之風自然盛起。

清朝養廉銀製度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官員廉潔奉公,潔身自好 第2張

在清代還有一種情況叫做耗羨,它是一種在地丁正項之外徵收的附加稅,這也是沿襲了明代的舊制。而且這種情況在清朝是被允許的。雍正皇帝繼位之後,在吸取了歷代官員俸祿制度的經驗教訓上,以及朝臣建議的基礎,結合了本朝實際的情況,他提出使之前地方官員的私自收入轉歸爲政府的財政收入,並從中拿出部分作爲養廉銀分發給各級官員,以此來彌補官員的俸祿微薄和地方財政的虧空,這也就是養廉銀製度產生的原因。

二、養廉銀支給範圍及逐漸制度化

最開始提出將耗羨歸公併發放養廉銀的建議,是由山西巡撫諾岷提出的。雍正帝應允之後,自山西開始試行這種制度,州縣官須將他們徵得的耗羨放至布政使司庫,由布政使計算,並分配各官員養廉數目和公共開支。山西全面實行之後,後山西布政使高成齡又向雍正皇帝上書,建議全國性大範圍使用這種制度,至此,耗羨歸公正式實施,這也是養廉銀製度的開始。養廉銀首先從外省官員開始發放,隨後發展到京官和八旗子弟。

由於養廉銀還處在初始階段,因此他的發放會適當根據各種情況來做出調整,然後尋找適合各省的發放數額,因此就有了各省和個人養廉銀額增加和減少的情況。後來在乾隆年間對養廉銀進行了比較規範的調整。這一次調整對於發養廉銀有着重要的意義,也可以從中看出,即使同級別的官員,因爲各種因素,他們所得到的養廉銀也是有限制的。在這個基礎上,乾隆25年又對各省布政使的養廉銀進行了調整,比如除了江西,貴州,廣西三省之外,其他銀兩全部充公。

通過這次調整,清代外省文官的養廉銀額基本確定。 除了外省官員以外,京官養廉銀開始晚,雍正時期,京官可以拿兩份工資,但仍然滿足不了部分官員的財政需求,於是雍正末年俸祿微薄的京官也得到了養廉銀。經過雍正乾隆兩朝,幾次大的調整,養廉銀製度更加規範,至此開始全面實施。

清朝養廉銀製度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官員廉潔奉公,潔身自好 第3張

清朝武官和文官也是一樣的,由於文官養廉銀的實施很有成效,之後武官也隨之紛紛效仿,養廉銀開始成爲官員的正式收入。三、養廉銀製度實施及實際支給

養廉銀雖然有了一定的標準,但是在實際的支出過程中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在實施過程中依然充滿了各種探索性和不規律性。今天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養廉銀在官員實際辦公和生活中是如何支給的。

經過不斷完善,兩年已經出現了一種新的特殊方式——兼任養廉,顧名思義就是文武百官在除了自己本職之外,兼任其他的職位時所獲得的額外收入,也就相當於現代的兼職。但在當時,這種制度還是不夠完善的,到了乾隆中後期之後,養廉銀製度纔開始更加規範,其兼任形式也更加的細緻化和複雜化。

由於現任養廉制度的出現,也出現了以下幾種情況,如文官一官兼任多職,意思就是一個官員他可以兼任多種職位等。還有一種特殊形式,即文官擔任武官職位。

除此之外,清代還出現了一種鴿子養顏,只要是革職後欺負的官員,養廉銀兩次鴿子後停止發放,有時會猶如官員自身的革職養廉,就是對官員酌情處理,將其革職留任。養廉銀也根據其表現情況支付,這樣既起到了懲罰警示官員的目的,又使得他們能夠自我反省,將功贖罪。而武官革職後的養廉銀多是停支養廉,主要原因是武官比文官俸祿多有關。

養廉銀,在原則上是不準官員提前支出的,但由於種種原因時有發生,在以下兩種情況下,官員可以預借養廉銀,一是作爲赴任路費,二是作爲公私開支。養廉制度的實施,對清朝的政治經濟等諸多方面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而且通過實施養廉銀,既整治了吏治,抑制了官員的貪污腐敗,增加了國家財政收入,還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管理。

清朝養廉銀製度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官員廉潔奉公,潔身自好 第4張

兩年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種體貼官員生活和工作的表現,不僅緩解了官員的經濟壓力,而且使得官員有更多的精力在吏治上努力,而不是琢磨着通過各種渠道去收穫錢財。但人心是貪婪的,養廉銀的存在,固然刺激了官員斂財的慾望,但實際上並未起到應有的作用,反而養廉銀還養大了官員的胃口,導致了後來官員貪污舞弊,濫用養廉的情況愈演愈烈。

只能說一個事物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養廉銀製度的確使清朝的政治經濟文化得到了快速發展,但實際上是治標不治本的,因爲他缺乏正向的經濟來源,沒有完備的監督制衡機構,只有依靠帝王的統治意志才能發揮功效,在雍正的嚴格執行和監督下是名副其實的,但從乾隆後期開始,由於制度的鬆弛以及經費的緊張,養廉銀已經名不副實,最終只能伴隨着清朝的衰弱而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