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漢代的科舉制與察舉制的有什麼不同 爲什麼要這種方法選拔人才呢

漢代的科舉制與察舉制的有什麼不同 爲什麼要這種方法選拔人才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2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科舉制與察舉制的不同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很多人似乎都以爲察舉制是“推薦當官”。其實錯了。察舉制也要通過考試。察舉制,也考試。科舉制,也考試。區別在哪裏呢?考試資格。

漢代的科舉制與察舉制的有什麼不同 爲什麼要這種方法選拔人才呢

察舉制時代,州郡官員負責推薦人選,通過考覈之後就可以爲官。董仲舒獨尊儒術在制度上最大的影響,就在於將察舉制的人才考覈內容,由之前的各門學科幾乎都可以要,統一改成了儒學。然後在幾十年後形成了儒學獨霸天下的局面,並在此後逐漸導致了漢朝傾覆。比如滅亡西漢的王莽就是因爲篤信儒學,被儒家塑造爲活聖人,然後以全民實名推薦的方式當了皇帝。董仲舒之前,漢代官員的選拔很寬泛。

漢代的科舉制與察舉制的有什麼不同 爲什麼要這種方法選拔人才呢 第2張

察舉制真正的問題是,考覈內容的隨意性強。這一問題在以儒學爲規定內容以後得到一定解決,規範性有所提高,範圍明顯收窄。從最初實現了漢武帝本人打破舊派官員阻礙的目的,和起用新派官員建立新班底的作用,但是在後來反過來實現了儒學對政治的壟斷,脅迫了新的皇帝。發展到東漢時代學閥橫行的局面,動輒四世三公。三國時代實際上是漢靈帝通過鴻都門學組織了一次非儒學力量對儒學壟斷力量的一次反撲。最終結果是非儒學力量積澱不足,學閥們獲勝,於是就發展到魏晉時代的九品中正制。

漢代的科舉制與察舉制的有什麼不同 爲什麼要這種方法選拔人才呢 第3張

九品中正制是對察舉制缺點的無限放大。州郡官對人才的評定直接決定人才等次。國家,特別是帝王,對此毫無辦法。這是曹丕爲了登上帝位在人事權方面做出的重大讓步,其開闢的道路也就註定了此後魏晉南朝帝王的軟弱。我們通常所理解的察舉制,其實更接近於九品中正制。

漢代的科舉制與察舉制的有什麼不同 爲什麼要這種方法選拔人才呢 第4張

隋煬帝時代決心對此進行改革,加重考試的比重。我們常說隋煬帝開創了科舉制,就是因爲隋煬帝將考試的正規化規模化進行了加強。科舉制在字面上其實描述了察舉制的本質,就是分科舉人,當然,科舉制實際上是分科考人。而九品中正制則實際上是門閥世家的壟斷評分,和察舉制和科舉制都不同。

漢代的科舉制與察舉制的有什麼不同 爲什麼要這種方法選拔人才呢 第5張

科舉制實際上是先選舉人再考試。考試是關鍵。在唐宋時代,科舉的先決條件和察舉制類似,都是先要地方官“察舉”人才,然後送到京師去考覈。這兩個步驟和察舉制其實是一樣的。最重大的區別就在於考試的組織程度。科舉制考試的組織程度十分嚴密。但是最後科舉制還是向着脫離皇帝掌控的方向飛馳。

因爲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因:皇帝都是一代一代的,而科舉制運行則是三年一次無限循環連續不斷的。這樣,每過十幾年都會有一個新手皇帝上臺,這個時候舊的官僚集團就會壓制他。而新入職的官員,必須接受舊官僚集團的改造才能升遷。這樣官僚集團是一體的,連續性很強的,但是皇帝沒有連續性。君主制不適合長期治理的地方就在這裏:無法駕馭國家官僚體系這頭猛獸。

漢代的科舉制與察舉制的有什麼不同 爲什麼要這種方法選拔人才呢 第6張

科舉制本質上是對九品中正制的叛逆,是社會集團爭奪權力的必然結果。九品中正制時代,寒門庶族和豪門士族爆發了激烈的鬥爭,引發了連續的政治危機。這就是因爲社會上的實際的實力派要求分享權力。科舉制就是解決九品中正制對權力的壟斷問題的。

隋唐時代的科舉制,仍然要求地方舉薦。距離察舉制還比較近,距離九品中正制就有了方向不同。到了明代,科舉制就徹底轉變爲權力分享。秀才、舉人可以從民間角度直接干涉行政,參政議政,甚至決定官員仕途、重大決策。進士直接就參政執政。清代在明代這個體制上面又加了一個八旗貴族,形成了類似英國上議院和下譯院、美國元老院和衆議院的二元執政體制。科舉制是權力的一次大擴散,但是這次擴散是有限度的,只針對特定意識形態。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