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未解之謎 > 清朝養廉銀是怎麼出現的 該制度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清朝養廉銀是怎麼出現的 該制度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清朝養廉銀的文章,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

養廉銀是清朝創於清世宗初年,是雍正皇帝對於政治和經濟的一系列改革中的措施之一,是官吏俸祿制度的一次重要改革。這一制度對當時的政治、經濟以及社會生活諸方面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作爲一項獨創性的官員俸祿制度,雍正皇帝的動機,是希望官員憑此待遇而免於貪污瀆職,能夠廉潔奉公。因此清朝官吏的養廉銀不僅是一項經濟措施,更是清朝整頓封建制度的一項綜合改革措施。然而養廉銀製度並不是解決官吏清廉的良策。

清朝養廉銀是怎麼出現的 該制度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雍正皇帝

制定養廉銀的背景

1、官場貪污情況嚴重

清朝官吏的貪污之風從建朝開始就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雍正十三年間就爆發了提督劉世明貪污軍餉的案件;還有許多人從工程錢財上動手腳,剋扣工程的款項,造成了許多人爲災害,讓老百姓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以至於爆發了許多起義。

而且,不管是職位高低的官員都參與到其中來,他們互相配合,互相包庇,成爲了一種共生關係。使得當權者只看到了表面的貪污情況,但是卻沒有看到貪污的根本原因。

清朝養廉銀是怎麼出現的 該制度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第2張

處置貪污官員

2、中央財政入不敷出

從康熙一朝開始,中央和地方的國庫情況就日益困難,到了康熙後期,國庫的收支情況入不敷出愈演愈烈。據《清實錄》記載,康熙去世時,國庫僅有餘銀八百萬兩。最大的原因,是當時軍費的大量輸出。康熙在位期間,向東收復臺灣、向南平三藩,同時還向西平定準噶爾,頻繁的戰爭大量挪用了國庫的財產,消耗了清朝的財力。

在挪用的途中,挪用的數額巨大和挪用的錢財出自何處無人詢問,久而久之虧空的財產越積越多;其次,康熙皇帝生性寬容,對於官場中挪用庫銀的態度非常容忍。地方庫存中的錢銀被大量挪用,不斷虧空,導致國庫收入減少,入不敷出,最終造成了國家財政經濟危機。

清朝養廉銀是怎麼出現的 該制度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第3張

康熙出征

3、官員俸祿過低

明朝時期,由於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寒,所以他認爲“凡官必貪”,對官員的俸祿給予的很低。清初繼承明朝的制度,同時清初時期財政入不敷出,官員俸祿極低。但這些俸祿根本無法滿足於官員的日常花銷,於是官員便關心如何增加收入,這也是清朝官員貪污橫行的重要原因。

4、耗羨火耗之重

由於正常的俸祿收入難以應付一家大小的開銷,官員們通常都通過徵收更多的耗羨來彌補俸祿的不足。官員在徵收的時候會爲了自己的利益多收取火耗,之後再去掉應交的損耗,剩下的就成爲了官員的私有財產。

清朝養廉銀是怎麼出現的 該制度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第4張

朱元璋

因此,官員們對於徵收火耗十分賣力,濫徵濫派的現象非常嚴重。清朝法律規定雖然沒有限制火耗輕重,但實際上火耗僅爲平均每兩一到二分,但徵收的火耗卻高達每兩二到三錢。由於康熙後期庫存虧空現象嚴重,加徵耗羨火耗來彌補財政虧空的情況也成了常見的手段。這成爲了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養廉銀製度的基本內容

1、養廉銀的實施

養廉銀製度是雍正年間新創立的一項制度。

《清實錄》記載,雍正二年上諭“州縣火耗原非應有之項,皆在州縣,而加派橫徵,侵蝕國帑。何不如上司撥火耗以養州縣?”

隨着雍正的上諭,養廉銀製度正式出臺,他的上諭也是養廉銀的根本依據。此後隨着內閣先後擬定相關規定,至雍正十三年,正式設立“耗羨奏效制度”,這也標誌着養廉銀法制化的出現。

清朝養廉銀是怎麼出現的 該制度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第5張

設立耗羨奏效制度

2、養廉銀的財政來源-耗羨歸公

養廉銀作爲一筆龐大的財政支出,必須要有穩定的財源。因此,雍正皇帝推出了耗羨歸公制度來解決這一問題。把原來隨意徵收的耗羨確定爲統一的徵收比例,以此來保證養廉銀的穩定。

(1) 原則

雍正皇帝制定耗羨歸公制度的時候規定了幾個原則。第一,各地方只能減少減少徵收耗羨的比例不能加收更多,各地嚴禁加收火耗,如果發現可以直接就地正法;第二,各地方要把耗羨銀統一交到司庫後,再發放下去。

清朝養廉銀是怎麼出現的 該制度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第6張

地方官員

(2) 用途

耗羨歸公主要有三大用途。第一,充作地方公用,地方公用指的就是維持地方官府運轉所必需的經費。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發給官員養廉,耗羨歸公的重要目的就是發給官員作爲養廉銀。第三就是彌補財政虧空,改善國家財政乏力的局面,這一點被很好的實現了。

(3)養廉銀的發放對象

在養廉銀製度實施的一開始,養廉銀只發放給地方官員,不包括所謂的“京官”。但是作爲京官,收入卻比地方官吏要低得多。因此很多京城的官員紛紛申請外調,導致許多人才從京城流失。後來養廉銀的發放對象就包括了“京官”。

清朝養廉銀是怎麼出現的 該制度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第7張

京官

3、養廉銀的利與弊

(1) 養廉銀製度的好處

首先,養廉銀製度降低了火耗的徵收,緩和了官員和老百姓的矛盾。統治者推行養廉銀製度,耗羨徵收比例正常,使得濫徵現象減緩,階級矛盾緩和,穩定了社會秩序。

其次,在養廉銀製度出臺之前,官員們對於徵收火耗有着很大的自主權,養廉銀製度同意了火耗徵收的比率,對於制止官員的貪污腐敗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清朝養廉銀是怎麼出現的 該制度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第8張

官員的養廉銀

(2) 養廉銀製度的弊端

第一, 養廉銀的執行缺乏了有效的監管。養廉銀的實施是依靠統治階級的重視程度決定的,制度本身沒有一個規範性的體系,也沒有人監督。出來的效果就完全取決於統治階級的影響。

第二, 養廉銀既然是政府發放給官吏的補貼,就應該從國家的正常收入中來獲取,但是養廉銀的來源是耗羨銀兩,耗羨本身就是強加在老百姓上的苛稅,沒有消除官員壓榨老百姓的現象,這是清朝養廉銀製度的最大缺點。

清朝養廉銀是怎麼出現的 該制度的基本內容是什麼 第9張

壓榨老百姓

總結

清朝的養廉銀製度是當時政治與社會經濟相結合發展的產物,他的產生是與當時的現狀息息相關的。但是養廉銀的出現並不能真正的遏制官員的腐敗,只有財產而沒有相對應的監督,也沒正常的經濟來源,只能依靠着統治階級的主觀意識來執行。到最後,養廉銀製度的作用,只能伴隨着清朝的衰弱而弱化了。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