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什麼是養廉銀?清朝時養廉銀有麼有效果?

什麼是養廉銀?清朝時養廉銀有麼有效果?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清朝養廉銀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養廉銀是雍正皇帝專門爲官員推出的一項薪資制度。本來雍正皇帝的出發點是想高薪養廉,培養官員們廉潔的品行,避免朝中發生貪污。不過後面的事大家也知道了,清朝最大的貪官和珅冒了出來,爲什麼養廉銀沒能起到廉潔的效果呢?其實根據養廉銀的規則,官員的薪水已經有了10倍到100倍的提升,但似乎還是沒辦法達到養廉的效果,難道人性真的就是如此貪婪麼?其實雍正此招也是治標不治本。

什麼是養廉銀?清朝時養廉銀有麼有效果?

“養廉銀”是清雍正朝確立的一項爲促進官吏廉潔的制度。雍正朝後,清代官員除常俸,飯食銀外另可獲得一筆養廉銀,據蕭一山《清代通史》所記,這筆銀子遠遠高於官員常俸,其用意在“高薪養廉”。這項開銷的來源主要是雍正二年(1724)始,火耗歸公後新闢的財源。然而“養廉銀”制度的效果並不盡如人意。

養廉銀最大的弊端在於嚴重拖累了國家財政,是國家財政的巨大負擔。據蕭一山先生統計,清代官員,除卻親王以下至公、侯、伯、子、男等勳爵宗室外,自正一品至從九品薪俸自白銀180兩(京官另撥俸米90石)到31.5兩(京官另撥俸米15.75石)。而與此相對應的地方上督撫一級的官員(最高級別)一年的養廉銀達到15000兩上下(清代親王一年俸銀爲10000兩上下),布政使8000兩上下,各級官員均享受養廉銀,一直髮放到知縣一級(多爲正七品)。據統計雍正朝每年花在養廉一項上的銀子高達422萬兩之多,與此相對,當時政府一年總收入約爲4300-4400萬兩,總支出約爲3500萬兩。換句話說,國家收入的10%,支出的約1/8花在了高薪養廉上。

其二,養廉銀最受詬病之處在於“養廉不廉”。養廉銀在雍正朝起到了一定的效果,自康熙末年以來吏治敗壞之局面稍有緩和(康熙朝官俸過低,幾不能滿足官員日常開銷,清廉官吏連騎馬、坐轎都難以維持,故其時養廉銀卻有必要),而經乾隆一朝浮華影響,吏治更行敗壞,貪腐盛行,知識階層與官吏道德淪喪,“鉅貪”和珅廣爲人知,然乾嘉兩朝大貪絕不止於和珅一人。進入道光朝後,吏治敗壞已至不可收拾的境地,此後晚清腐敗,更是令人髮指。應該這麼說,養廉銀給了官員以優渥的生活,使得其不靠貪污能活出官員的“體面”。但是與之相對應的反腐懲貪的手段並沒有能夠配套,不管是雍正朝的“完贓減等例”,還是乾隆朝的“議罪銀”都嚴重敗壞了吏治。前者給了官員以僥倖,貪污的成本下降了;後者曾荒唐的抓小放大,真真應該嚴抓的問題被掩蓋在了議罪銀所議的小過小失之下。

什麼是養廉銀?清朝時養廉銀有麼有效果? 第2張

其三,養廉銀來自於火耗歸公。火耗歸公本是不得已之法,實在是地放巧立名目征斂過盛,雍正帝才收歸國家。然而,火耗歸公把本不合法的附加稅合法化,開了一個很不好的頭。

不過最後我想特別提出一點補充,養廉銀設立之目的不僅是爲了促進官員廉潔。康熙末年吏治敗壞不僅是貪腐盛行,且由於康熙帝本人在政治上“不生事”的守成傾向,官員碌碌無爲,不任事的風氣大興,這對國家危害甚於貪腐。這個“養廉”字不僅針對腐敗,也是針對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