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寒人掌機要的形成過程是什麼樣的 歷史上該制度的意義是什麼樣的

寒人掌機要的形成過程是什麼樣的 歷史上該制度的意義是什麼樣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寒人掌機要”是劉宋時開始產生的政治局面,由宋武帝劉裕開創,到宋孝武帝劉駿時全面完善而形成的一種政治局面,並被此後的南朝各代所延續。

形成過程

“寒人掌機要”的政治局面是經劉宋宋武帝,宋文帝,宋孝武帝三代人的努力所創造的一種政治局面,隨後貫穿整個南北朝,延續至隋唐。

寒人掌機要的形成過程是什麼樣的 歷史上該制度的意義是什麼樣的

劉裕時期

“寒人掌機要”在宋武帝劉裕時期,形成了基本的政治雛形和架構,由此奠定了南朝各代基本的政治格局。

東晉門閥政治產生的根源在於士族專兵,皇權喪失了軍事基礎無法與門閥士族對抗,因此門閥政治橫行於東晉一朝。劉裕代晉建宋後,針對此問題,將自己的核心集團——晉末的北府兵由東晉徐、兗二州控制的方鎮武力改編爲由皇帝直接指揮的中央禁軍,由中央領軍將軍、護軍將軍、中領軍、中護軍、屯將軍等武官統領,中央尚書檯(省)下的五兵尚書或皇帝所親信的寒門掌握的某些機構如制局監秉承皇帝旨令,掌管軍官任免及軍隊調動,中央禁軍也因此被稱爲臺軍。臺軍的構成及地域來源雖然在宋孝武帝時加入了雍州豪族的集團軍,但臺軍一直是中央藉以控制地方的主要武裝。臺軍將領幾乎全是皇帝的僱從親信或皇帝信任的寒人武將。他們通過軍功上升,以致出將入相,劉宋時期的門閥士族因此喪失了他們在東晉時期專兵的特權,失去軍事基礎的門閥士族因此再也無法對抗以強大的軍事力量作爲基礎的劉宋皇權。這樣,東晉時期皇權衰弱的局面不復存在,東晉門閥政治演而爲劉宋皇權政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在劉宋得到重新確立。

因此宋武帝劉裕時期,寒門出身的武將因此執掌軍權,同時劉裕在東晉義熙年間和劉宋永初年間,均推行了系列抑制豪強,重用寒門的改革措施,寒人不僅在軍事上全面執掌大權,更在政治上也獲得了參與執掌機要之職的權力,東晉“門閥與皇帝共天下”的局面徹底終結,而劉裕臨終前安排的四位輔政大臣,除謝晦以外,其他三位皆出身寒門。但必須指出,宋武帝劉裕時期,僅僅是寒人蔘與執掌機要之職的開始階段,這一時期門閥士族雖然已經屈服於皇權,且徹底喪失了軍權,政治上的權力也被削弱,但任何政治勢力的消亡都需要一個過程,尤其是士族雖然在軍事和政治領域越來越衰落,但他們在文化和社會上的影響力仍然存在,故宋武帝劉裕在剝奪士族軍事大權,委任寒人執掌軍權,任用寒人蔘與執掌機要之職,限制和打壓士族的政治特權的同時,又對主動臣服自己的士族進行了一定的拉攏和優待,以利用其在社會與文化上的影響力鞏固政權。

寒人掌機要的形成過程是什麼樣的 歷史上該制度的意義是什麼樣的 第2張

文帝時期

宋文帝劉義隆即位初期,曾藉助門閥士族的影響掃除輔政大臣集團,王弘、王華、范曄等門閥士族一度迴歸了政治中心,但這只是士族最後的迴光返照,因爲此時劉宋的皇權力量經宋武帝劉裕的改革已經得到了壯大,具備了對除皇權之外的一切政治力量的壓倒性優勢,皇權的復興已經成爲不可阻擋的歷史趨勢。宋文帝皇位穩固後,便開始重新迴歸宋武帝劉裕的政治路線,不斷加強皇權的力量,抑制士族,任用寒人。宋文帝通過委任諸弟控制州鎮,參與執掌朝政,又加以防範,同時配備有真才實學的寒人加以輔佐,並擡高由寒人擔任的中書舍人的地位和權力,以徹底壓制門閥士族的政治影響,又進一步增加中央禁軍及太子東宮軍隊的力量,選備有傑出軍事才能的寒人擔任軍隊統領,擴充皇權的軍事基礎。皇權力量得到進一步壯大,因此門閥士族在重獲短暫的政治榮光後不得不承認現實,僅僅在迴歸政治中心的三年之後,王弘、王華等高門士族又被迫上表讓出高位實權之職,范曄、劉湛等高門士族更是被宋文帝藉機誅殺和剷除。值得指出的是,在文帝委任其弟劉義康輔政的十餘年間,史載其“愛惜官爵,未嘗以階級私人”,用人不論門第,出現“雖復位卑人微,皆被引接”的局面。宋文帝在位時,由文帝本人和其弟劉義康,引用的寒人與寒士,如沈慶之、秋當、周糾、戴法興、劉道產、鄧雍之、蘇寶生、王弘(此爲寒門王弘,與琅琊王氏的王弘同名)、徐爰等等。此外,地方的地方州府,宗王藩府也大量招聚寒門才學之人,充任文職僚屬。隨着文帝統治時,南方的進一步開發,經濟的進一步發展,出現了一大批通過經營土地和經營商業而致富的寒門富室,這也使得相當一批寒門有較強的經濟基礎,通過各種手段,甚至不惜私下買賣士籍,篡改籍注,尋求政治地位的上升。宋文帝在位三十年,“寒人”的力量不管是在中央還是地方州府和軍府,都得到進一步發展,這一時期的寒人主要充任具體事務的官職,這些被破格任用的寒門,其中不乏多有善政之人,如劉道產鎮守雍州期間,“百姓樂業,民戶豐贍……《襄陽樂歌》,自道產始”,這一時期也是這一新型政治局面發揮了克服魏晉門閥弊政的功效,取得最大效益的時期,史稱“元嘉之治”。

孝武時期

宋孝武帝劉駿即位後,在其父祖兩代人改革努力的基礎之上,大力推行集權改制,強化皇權,不僅在政治上全面削弱士族,更試圖在社會、文化等方面壓制士族的影響,同時全面起用寒人擔任要職,門閥士族因此被徹底架空淪爲邊緣,寒人得以廣泛參與到朝政上來。孝武帝統治時,許多門閥士族畏懼皇權的壓力,紛紛離開政治舞臺,寒人在朝堂則進一步得到擴充,孝武一朝形成了“主威獨運,官置百司權外假”的局面,因此到宋孝武帝時,“寒人掌機要”的政治格局至此全面形成。

寒人掌機要的形成過程是什麼樣的 歷史上該制度的意義是什麼樣的 第3張

孝武帝劉駿即位之初,便下詔撤除“錄尚書事”職銜,政事不得全部讓尚書令、尚書僕射處理,責令尚書省較低級的官員尚書郎勤於政事,後甚至同時置兩位吏部尚書以削弱其選舉權力,並以中書舍人戴法興、巢尚之等人處理中樞機要事務。寒人出身的戴法興、巢尚之、徐爰、蔡閒等人以低級官職專執朝權,官員選拔、升遷、獎懲,孝武帝都要和他們商議後再作決定,由高門士族擔任的尚書令、尚書僕射只剩下署空即在公文上簽名認可的權利。孝武帝同時重用江東寒門沈慶之與傖荒北人柳元景,依照兩人的功績,先後提拔爲三公,開啓吳興沈氏與河東柳氏攀升爲南朝高門的起始之路,並開創南朝寒門、寒人以軍功升爲三公的先例。 [6] 此外,孝武帝還提拔孤寒衰微的袁粲爲員外散騎侍郎和侍中;拔擢寒門出身的顏師伯、顏竣成爲高官重臣;重用卜天生、鮑照、宗越、徐愛等寒門士人。宋孝武帝還通過委任有真才實學的寒門士人擔任州鎮軍府掌管文書的典籤,使其往來於朝廷與州府之間,讓他們負責傳遞州鎮各項要務上報給中央審覈,同時負責監督,傳達中央命令和輔助地方州鎮長官處理事務,並擁有隨時將情況直接報告朝廷的權力,州鎮起兵反抗朝廷的可能性大大削弱。此外,劉宋初年曾對魏晉以來的郡縣官多爲士家大族把持且任期過長的問題進行改革,地方的郡縣官開始增加了一定的寒門比例。但由於不少士族在劉宋之前就長期擔任郡縣官,而那些即使有理政才幹的寒門往往因爲入仕年限比不上那些士族而在郡縣官的任免中處於劣勢。孝武帝對此進行了進一步改革,詔令郡縣官的任免應以實際才幹爲主,取消郡縣官任免的入仕年限的門檻並縮短其任期,將郡縣官的一任六年改爲三年,同時重申劉宋武帝以來的官員選拔機制,寒門士人入仕升遷的渠道進一步得到了擴充。劉宋自武帝劉裕起,就一直重視學術和教育,復興儒學,不斷排抑士族所尊崇的玄學空談之風,此前魏晉時由士族所壟斷的辦學、選舉特權也漸漸向寒人開放,達到了宋孝武帝時達到了一個高峯。孝武帝不僅在政治上全面壓制士族,在社會與文化上也推出系列舉措抑制士族的影響,如進一步倡導儒學,興辦教育,大力推行復興禮樂的政策和活動,從寒門文士中徵聘儒學經師,限制士族所愛好的玄學之風,試圖將國家的力量向文化和社會領域滲透,門閥士族逐漸走向衰敗的趨勢越來越明顯。

宋孝武帝的集權化統治也被史書稱爲“主威獨運,官置百司權外假”,“寒人掌機要”的政治局面經宋孝武帝的全面完善,至此全面形成。

歷史意義

“寒人掌機要”使寒門庶族勢力逐步控制了政治中樞,爲寒人集團登上政治舞臺,進而取代士族奠定了根基,也爲隋唐科舉制的創立奠定了基礎。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