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歷史記事 >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有什麼區別?兩者有什麼分歧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有什麼區別?兩者有什麼分歧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唯物主義:世界的本質是物質,世界上先有物質後有意識,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

戰國荀子:“天地合而萬物生,陰陽接而變化起。”

東漢王充:“天地合氣,萬物自生。”

南朝範縝:“形存則神存,形謝則神滅。”

明朝王夫之:“氣者,理之依也。”“天下唯器”,“道者器之道”,“無其器則無其道”。

唯心主義:世界的本質是意識,不是物質決定意識,而是意識決定物質(意識第一性,物質第二性。)

主觀唯心主義:世界由人的意識派生、決定。

宋朝哲學家陸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明朝哲學家王陽明:“心外無物”。“眼開則花明,眼閉則花寂”。

英國哲學家貝克萊:存在就是被感知。物是“感覺的組合”、“觀念的集合”。

客觀唯心主義:世界由某種神靈或不可捉摸的絕對觀念及力量創造、決定。

宋朝哲學家朱熹:“理在氣先。”

柏拉圖:世界是“理念”的影子。

黑格爾:世界的本質是獨立存在的“絕對精神”。

宗教:上帝、神創造、神祕力量和支配世界唯心主義兩種形式,雖有某些差別,但本質上是一致的。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有什麼區別?兩者有什麼分歧

結論:其認爲,思維、意識是第一性的,存在、物質是第二性的,顛倒了思維和存在、意識和物質的真實關係,背離了自然科學和人們的實踐座標,實踐是科學的基礎。以本體論劃分,唯物論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1)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物質;自然界、社會的存在及其發展是客觀的;人們改造自然、變革社會的活動要以承認自然、社會的客觀性爲前提。

(2)人的意識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意識能夠反作用於客觀事物,不同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着不同的反作用;意識對客觀事物的反映受到多種因素的制約。

(3)人具有主觀能動性客觀規律性和人的主觀能動性;對中國而言,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瞭解國情,立足國情。

(4)物質和意識的關係物質和意識的關係問題是哲學的基本問題;一切從實際出發是人們正確認識世界、有效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點;對中國而言,從實際出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1.注意哲學上的物質概念與物質的具體形態、以及物理化學上的物質的區別。

2.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物質的根本屬性是運動。兩者是不同的,前者是區別於意識而言的唯一特性。後者是指物質具有的屬性中最根本的是運動。

3.世界的本原是物質,這揭示了世界的來原。世界的本質是物質,這揭示了世界的共同屬性和本質特徵。物質第一性,它是相對意識第二性而言的。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揭示的是物質決定意識。

4.意識的能動作用,首先表現在人的意識能正確反映客觀世界,其次集中表現在意識能反作用客觀事物。前者不排斥意識對物質的反映有錯誤的方面,但強調能正確反映,要求人類不斷探索,追求真理。後者在前者的基礎上得出兩方面: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的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的發展。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有什麼區別?兩者有什麼分歧 第2張

5.物質決定意識是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哲學理論依據。從實際出發簡單地說就是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從物質出發,就是路線方針政策和理論與客觀存在的事實相一致。因此要反對從主觀出發。

6.從實際出發要實事求是,從實際出發與實事求是又不是等同的。前者的理論前提是物質決定意識,後者的理論前提是按規律辦事。

7.規律的客觀性與人的主觀能動性是唯物論、辯證法和認識論的統一。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必須以遵循客觀規律爲前提,不能違背客觀規律。尊重客觀規律必須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承認規律的客觀性爲前提,這是堅持這一問題中的唯物論,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在變化發展中把握規律,體現了這一問題的辯證法,在認識過程中不斷髮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又體現了認識論。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