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唯美主義運動 唯美主義代表人物

唯美主義運動 唯美主義代表人物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6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唯美主義,主張藝術哲學應獨立於所有哲學之外,藝術只能以藝術自身的標準來評判。外文名叫做aestheticism,代表人物是濟慈、雪萊、戈蒂埃、王爾德,重大事件是王爾德入獄。

簡介

唯美主義主張藝術哲學應獨立於所有哲學之外,藝術只能以藝術自身的標準來評判。唯美主義運動中的作家和藝術家認爲:藝術的使命在於爲人類提供感觀上的愉悅,而非傳遞某種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義者們拒絕接受約翰·羅斯金和馬修·阿諾德提出的“藝術是承載道德的實用之物”的功利主義觀點。相反,唯美主義者認爲藝術不應具有任何說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單純的美感。他們追求藝術的“美”,認爲“美”纔是藝術的本質,並且主張生活應該模仿藝術。

唯美主義運動 唯美主義代表人物

  唯美主義作品

形成發展

運動

唯美主義運動(Aestheticmovement)是於19世紀後期出現於英國藝術和文學領域中的一場組織鬆散的運動。通常,人們認爲唯美主義和彼時發生在法國的象徵主義或頹廢主義運動同屬一脈,是這場國際性文藝運動在英國的分支。這場運動是反維多利亞風格風潮的一部分,具有後浪漫主義的特徵。它發生於維多利亞時代晚期,大致從1868年延續至1901年,通常學術界認爲唯美主義運動的結束以奧斯卡·王爾德被捕爲標誌。英國的頹廢派作家們受瓦爾特·佩特的影響非常大。佩特在1867年至1868年之間發表了一系列文章,主張人們應該熱情的擁抱生活,追求生活的藝術化。頹廢主義者們接受了這一觀點(19世紀30年代,法國詩人、小說家奧菲爾·戈蒂埃最早拋出“爲藝術而藝術”的口號,並聲稱藝術與道德之間沒有關聯)。

唯美主義運動中的作家和藝術家認爲:藝術的使命在於爲人類提供感觀上的愉悅,而非傳遞某種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義者們拒絕接受約翰·羅斯金和馬修·阿諾德提出的“藝術是承載道德的實用之物”的功利觀點。相反,唯美主義者認爲藝術不應具有任何說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單純的美感。他們如癡如醉的追求藝術的“美”,認爲“美”纔是藝術的本質,並且主張生活應該模仿藝術。

唯美主義運動 唯美主義代表人物 第2張

  唯美主義作品

形成

唯美主義思潮的形成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十九世紀三十年代英國的浪漫主義詩人濟慈是唯美主義運動的先驅。他說:“美的東西就是永久的歡樂。”法國作家戈蒂埃是由浪漫主義向唯美主義過渡的作家。他反對藝術的功利主義,主張純藝術,追求形式美,提出“爲藝術而藝術”的主張,戈蒂埃成了唯美主義運動的倡導者。

十九世紀末的英國唯美主義運動的形成,具有兩大要素:一是比德(1839-1894)的快樂主義的批評;二是莫理思(1834-1896)的生活藝術化的思想。比德認爲,文藝批評家的職責不在於掌握知識,羅列材料,以滿足正確的美的定義,而應該具有一種特殊氣質,善於感受美的對象的能力,將自己同書本中的內容緊密地聯繫起來,從中探討得到的快感和樂趣,這纔是審美批評的根本。莫理思認爲,改造社會的目的是自由地伸展,就非使日常生活藝術化不可。任何文明社會,假如不能對它的成員提供這種環境,那麼世界就沒有存在的必要。比德和莫理思的上述觀點,奠定了唯美主義的理論基礎。再加上英國詩壇中拉斐爾前派的主要代表羅塞蒂(1828-1882)以及史文朋(1837-1909)等人的努力,終於形成了唯美主義運動。

唯美主義的真正代表是奧斯卡·王爾德(1856-1900),他是唯美主義創作的實踐者,又是唯美主義理論的倡導者。就藝術與現實的關係上說,王爾德認爲,藝術應該超脫現實,遊離人生。“現實的事件都是藝術之敵。一切藝術的壞處都是從實感產生。自然就是明白,明白就不是藝術。”一切拙劣的藝術都是從復歸自然的描寫和客觀地描述人生而產生的。因此,認爲凡是“回到生活和自然”的藝術都是壞的,藝術越遠離現實、超脫現實越妙。唯一美的事物,就是與我們無關的事物”。對於藝術對生活的作用,王爾德認爲,不是藝術再現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藝術。藝術不是人類社會生活的鏡子,生活僅僅是藝術的學生,藝術是至高無上的。有人認爲,這就從根本上否定了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的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也有人認爲,王爾德並未全盤否定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只是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罷了。社會意識有可能先於社會存在而變化發展,且藝術作爲一種先進的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對社會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從文藝創作的目的性上說,他宣揚“爲藝術而藝術”。認爲“藝術除了表現它自身之外,不表現任何別的東西。藝術有獨立的生命,正如思想有獨立的生活一樣”。小說《道林·格雷的畫像》是王爾德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唯美主義的旨在說明“人生是藝術的模仿,破壞了藝術,人的生命就不存在了”的作品。

唯美主義運動 唯美主義代表人物 第3張

  唯美主義作品

影響

唯美主義思潮對中國文壇頗有影響。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它曾流入中國,“新月派”文人徐志摩的詩,就明顯地存在唯美主義色彩,爲中國文學家魯迅所嚴厲痛斥。

唯美主義視浪漫主義詩人約翰·濟慈和雪萊爲先驅,也受到了拉斐爾前派的影響。在英國,唯美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奧斯卡·王爾德和阿爾傑農.查爾斯.斯溫伯恩,這兩個人都接受過法國象徵主義的影響。

和唯美主義運動有關聯的藝術家包括詹姆斯·麥克尼爾·惠斯勒和但丁·加布裏埃爾·羅塞蒂。唯美主義思潮對室內設計也產生了影響。唯美主義的室內設計師們喜歡以孔雀羽毛和藍白相間的中國瓷器作爲裝飾。唯美主義運動曾經受到來自雜誌《笨拙》以及吉爾伯特和蘇利文的小歌劇《忍耐》的嘲諷。

主張

唯美主義運動中的作家和藝術家認爲:藝術的使命在於爲人類提供感觀上的愉悅,而非傳遞某種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義者們拒絕接受約翰·羅斯金和馬修·阿諾德提出的“藝術是承載道德的實用之物”的功利主義觀點。相反,唯美主義者認爲藝術不應具有任何說教的因素,而是追求單純的美感。他們如癡如醉的追求藝術的“美”,認爲“美”纔是藝術的本質,並且主張生活應該模仿藝術。

唯美主義文學特徵

唯美主義運動的主要特徵包括:追求建議性而非陳述性、追求感官享受、對象徵手法的大量應用、追求事物之間的關聯感應——即探求語彙、色彩和音樂之間內在的聯繫。

人們一般認爲唯美主義和彼時發生在法國的象徵主義或頹廢主義運動同屬一脈,是這場國際性文藝運動在英國的分支。這場運動是反維多利亞風格風潮的一部分,具有後浪漫主義的特徵。

唯美主義有時被與惡魔主義連結,但是對惡魔主義和頹廢藝術不一定相符,倒不如說是感性的和文藝復興運動一起進行。有時也和神祕主義結合。

唯美主義運動 唯美主義代表人物 第4張

  唯美主義作品

唯美主義視覺藝術

唯美主義思潮對室內設計也產生了影響。唯美主義的室內設計師們喜歡以孔雀羽毛和藍白相間的中國瓷器作爲裝飾。在英國,它發生於維多利亞時代晚期,大致從1868年延續至1901年。設計史研究中往往也將同時在美國出現的具有相似傾向的設計潮流歸屬於唯美運動。

有必要指出的是,儘管唯美運動和藝術與工藝運動有時候顯得針鋒相對,但二者並行發展,並且共同處於維多利亞時代的折衷主義氣氛中,設計師之間常常頗有交往,彼此互相影響,有時候使用着共同的設計語言。唯美運動的核心思想認爲,藝術的使命在於爲人類提供感觀上的愉悅,而非傳遞某種道德或情感上的信息。因此,唯美主義者拒絕接受約翰·拉斯金那種把藝術與道德相聯繫的觀點。他們認爲藝術或其他裝飾不應具有任何說教的因素,提倡“爲藝術而藝術”,如癡如醉地追求超然於生活的純粹美,追求形式上的美感和藝術技巧。他們過着波希米亞主義(Bohemianism)的生活,即使貧窮,也熱愛美甚於熱愛生活。簡言之,就是“唯美是求”。

唯美主義文學代表人物

唯美主義視浪漫主義詩人約翰·濟慈和雪萊爲先驅,也受到了拉斐爾前派的影響。

在英國,唯美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是阿爾傑農·查爾斯-斯溫伯恩,和奧斯卡·王爾德,這兩人都接受過法國象徵主義的影響。和唯美主義運動有關聯的藝術家包括詹姆斯·麥克尼爾·惠斯勒和但丁·加布裏埃爾·羅塞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