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爲什麼說管仲是利己主義者和實用主義者?他有哪些經歷?

爲什麼說管仲是利己主義者和實用主義者?他有哪些經歷?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8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是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春秋時期法家代表人物。管仲輔佐齊桓公成爲春秋時期的第一位霸主,被後人譽爲“華夏第一相”。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司馬遷說:“管仲世所謂賢臣,然孔子小之。”(《史記·管晏列傳》)其實孔子對管仲的評價並不低,他雖然說過管仲器量狹小,不知節儉,更不知禮,但他也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所以,管仲也被稱爲“聖人之師”。

管仲在治國時十分重視法律的作用,《管子》一書中也包含了許多法家思想,所以管仲又被稱作“法家先驅”。

但要是拋開所有罩在頭上的神聖光環,仔細研讀他的生平和思想,我們就會發現,這個大家讚譽有加的人物,其實是一個徹底的利己主義者和實用主義者。

爲什麼說管仲是利己主義者和實用主義者?他有哪些經歷?

一、從早年經歷看管仲

《史記》裏記載,管仲和鮑叔牙是好朋友,他們曾經一起做生意,管仲出的錢少,鮑叔牙出的錢多,結果賺了錢以後,管仲卻每次都要多拿一份兒。鮑叔牙對此表示理解,他說因爲管仲家裏窮,所以要多拿一點。

“管鮑分金”的故事在歷史上很有名,但從道德要求的角度來看,貧窮絕不是不講道義的理由,這裏只能體現管仲爲人的本性:他是隻顧自己的,只講實效的,並不在乎別人對他的看法。

後來管仲和鮑叔牙一起當兵打仗,每當戰事不利撤退的時候,管仲總是率先逃跑,鮑叔牙又爲他解釋說,管仲家裏有老母親。

要活着照顧母親,好像是很冠冕堂皇的理由。可是,誰家沒有母親呢?哪一個士兵不想活着和家人團聚?若是大家都搶着逃命,仗還怎麼打?說到底,還是自私自利的體現。

幸運的是,管仲有鮑叔牙這個真正的好朋友,不僅一直理解他、幫助他,而且在他作爲階下囚時極力地推薦他。而且,他遇上了不計前嫌,能夠任賢用能的齊桓公。

爲什麼說管仲是利己主義者和實用主義者?他有哪些經歷? 第2張

二、從治國措施看管仲

“尊王攘夷”是管仲爲齊桓公在政治外交上打出的最重要的一張牌。這個口號看似高大上,喊出來很響亮,但其實它只是爲齊國的利益服務的。

首先,有了這個口號,就有了征伐的藉口,比如討伐山戎等等,既可以在周天子、列國諸侯間留下好印象,又可以顯示自己的實力,以取得“霸主”的地位。正是有了這些“名正言順”的對外征伐,齊桓公才能夠“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成爲霸主,不僅可以在政治外交上得到諸多好處,也可以帶來經濟收益,齊桓公以霸主身份大會諸侯,很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統一各國關稅。管仲這樣做,相當於是創建了一個區域經濟的關稅同盟體,對齊國的經濟發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管仲治國,特別注重發展經濟,主張通過改革來富國強兵。在改革中,他能抓住實際效益,只要能達到目的,並不在乎利用什麼方法。

爲刺激經濟發展,他降低了關稅,國內的漁鹽過關只登記不徵稅,出口商品實行單一稅制,還專門修建了招待外國商人的客舍,提供飯食。這樣,來齊國做生意的商人越來越多,“天下商賈歸齊若流水”(《管子·輕重乙》)。這使得齊國的商業一片繁榮,臨淄成了當時最繁華的城市。

管仲還提出把山、海等資源歸由國家管控的政策。也就是把山上出產的鐵礦,海里出產的鹽收歸國有,實行鹽鐵專賣。這一招,若由後來的儒家來看,一定會說是“與民爭利”,但對於增加國家財富來說,這卻是一個最實用也最有效的辦法,所以被後世的王朝沿用了兩千多年。

爲了富國,管仲還想出了一個“寓稅於價”的辦法。就是把稅收隱藏在商品的價格裏,讓老百姓看不見、摸不着,在不知不覺中納了稅。這樣既增加了收入,還避免了招致不滿,也就是所謂的“取之於無形,使人不怒”。這在道德君子看來,也難免“欺民”的嫌疑。

但管仲不在乎這些,只要是有利可圖的事情,他都敢於去做。

比如,在《管子·輕重戍》裏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

魯國和樑國都是齊國的鄰國,二國的民衆都擅長織綈(一種高檔的絲織品)。管仲就讓齊桓公帶頭穿綈衣,於是齊國很快形成了穿綈衣的時尚,對綈的需求大增。管仲卻不允許本國人生產綈衣,全部要從魯、樑二國買進,並且許諾兩國的商人,說要用重金買進他們的綈布。

魯、樑二國的百姓就有利可圖,就紛紛從事織綈,農事也被荒廢,一年之後,糧價暴漲。在此刻,管仲卻下令關閉了魯、樑二國的通商關口,不賣糧食給他們,也不再進口一匹綈布。

兩國經濟崩潰,難民紛紛逃入了齊國,管仲讓他們去開墾齊國的荒地,促進了齊國的農業生產。而魯、樑二國從此一蹶不振,不得不向齊國納幣修好。

還有,管仲鼓勵消費,鼓勵奢侈消費。他認爲“儉則傷事”,只有不斷消費,才能促進生產和商品流通,國家纔會富強。

於是,爲了吸引外來商人,爲了吸引消費,管仲在齊國還設立了七百處“女閭”。“女閭”也就是妓院,所以管仲也成了中國官營“妓院”的祖師爺,這對後世也可以說是影響深遠。

從這些都可以看出來,管仲治國完全是從實效出發,只要是有利的事情,他就一定會做。他是一個極致的利己主義者和實用主義者,不在乎道德的批判,更不在乎他人的看法。

爲什麼說管仲是利己主義者和實用主義者?他有哪些經歷? 第3張

三、從經濟思想看管仲

管仲是個講實用主義的人,他的經濟思想首先就是實用,換個說法,就是唯利是圖。

“國多財則遠者來,地辟舉則民留處,倉稟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管子·牧民》)這是管仲的名言,有人說管仲並不是只講利益,他是要在經濟發展後,纔去開啓精神、道德上的追求。

但其實在管仲心中,只要“倉稟實”“衣食足”就夠了,“禮節”“榮辱”並不重要,或並不值得他重視。因爲在他的治理下,齊國已經富強了,但他並沒有做關於教化的事情。

其實,管仲重“利”,和後世儒家舍利取義的觀念是大相徑庭的。只談現實,不說理想,更加的易知易行,這是管仲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

管仲經濟思想中很重要的一點是倡導奢侈消費。他提倡奢侈,提倡享樂,這本就是利己和實用的最大體現。

中國曆來倡導節儉,尤其是在生產力極不發達的古代社會。管仲卻說“儉則傷事”,在他看來,大家都不消費,就會造成商品流通的減少,從而妨礙生產營利的活動,“儉則金賤,金賤則事不成,故傷事。”(《管子乘馬》)節儉反而對社會不利,這理論在古代可以說是獨一份的。

節儉不行,那該怎麼辦?管仲說:“莫善於侈靡。”(《管子侈靡》)也就是要多多消費,甚至是無比奢侈地去消費。

對此,郭沫若在《侈靡篇的研究》(《歷史研究》1954年第3期)一文裏說:“他是肯定享樂而反對節約的,他是重視流通而反對輕視商業的,他是主張全面就業而反對消極賑濟的,爲了能夠全面就業,他主張大量消費,甚至主張厚葬。”

管仲在自己身上踐行着這一觀點。他本身就是一個享樂主義者,生活也很奢侈。孔子說他的奢侈堪比國君,“其侈逼上”,《史記》說他“富擬於公室”。據《韓非子》和《論語》等書記載,齊桓公把齊國市租的十分之三都賜歸管仲。

爲什麼說管仲是利己主義者和實用主義者?他有哪些經歷? 第4張

小結

從上述這些,我們不難看出,管仲這個人就是一個徹底的利己主義者和實用主義者。

當然,我們肯定這一點,並不是要否定管仲的成就。他是春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這無須多言,就像《史記管晏列傳》裏所說的:“管仲既任政相齊,以區區之齊在海濱,通貨積財,富國強兵……”

但我們可以明白一點,一個傑出的人物,一個做出了極大貢獻的人物,也可以是一個只講求實用的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

歷史從來就不是非黑即白的。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