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詩詞名句 > 《後庭花破子·玉樹後庭前》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後庭花破子·玉樹後庭前》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後庭花破子·玉樹後庭前

李煜 〔五代〕

玉樹後庭前,瑤草妝鏡邊。去年花不老,今年月又圓。莫教偏,和月和花,天教長少年。

譯文

《後庭花破子·玉樹後庭前》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珍貴稀有的仙樹種植在後宮庭前,瑤草佈滿了室內鏡邊。去年的花樹依然生機勃勃,繁花錦枝,又在今年的月圓之夜競相開放,香氣襲人。不要讓這一切有變化!請讓青春年少,如同這花月一般永駐。

註釋

此詞作者有異議。從沈雄《古今詞話》“詞辨”雲:“《後庭花破子》,李後主、馮延巳相率爲之”,爲李煜中、後期的作品。

玉樹:神話傳說中的仙樹。《淮南子·地形訓》中記載:“(崑崙)上有木禾,其修五尋。珠樹、玉樹、璇樹、不死樹在其西。”

後庭:指後宮。

瑤草:《遺山樂府》中作“瑤華”。指傳說中的香草。

賞析

這首詞抒發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對青春年華的依戀之情。整首詞通過玉樹,瑤草,花,月長存不朽的嚮往,表達了對美好生活和年少青春的深深依戀,而這種濃厚的依戀,卻正是建立在明知以後將要失去的無奈和恐懼之上,這種感情在後主詞中,是不常見的。

《後庭花破子·玉樹後庭前》的原文是什麼?該如何理解呢? 第2張

開篇兩句寫景,點明地點和環境,自富貴氣滲透出作者強烈的依戀之情。“去年”和“今年”都是虛指,寫美好的生活畫面,時間的推移並不能使美好的事物轉變,“花不老”並不是真的花從不凋謝,而是在人眼中永不凋謝;“月又圓”也不是今日才圓,而是未見缺,只見圓。這裏的描寫,以心理真實去刻畫生活真實,用情感真實塑造了藝術真實,表現出作者對美好幸福生活的獨特感受。這種感受在後三句中得到了集中體現,作者把過去的感受化成獨特的人生期待和追求,他希望能真的象自己想象的那樣,花不凋、月常圓,人也和花和月一樣,青春永駐、幸福常在。

應該說,李煜前期的作品中春怨秋閨詞很多都有對人生的感嘆和希望,但有如這首詞一樣熱切的企盼和依戀的情緒並不多見。究其原因,大概因爲他那時並不能真正體味到“失而彌珍”的道理,所以他前期作品雖然怨深愁切,但對生活的底蘊卻並未有更深的感觸。而只有當他真正體味到一切將失而不能復得進,他方能真正對這一切產生深深的依戀,而這種依戀恰恰是建立在對未來的恐懼和憂慮之上的。由此可見,這首詞大概爲李煜中期的作品。

這首詞篇幅短小,但所指極大,語言明白如話,但字字寓有深意,通俗中見別緻,白描中見含蓄,表現了作者駕馭文思言詞的較高功力。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峯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