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後漢書·楊終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楊終傳

《後漢書·楊終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楊終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後漢書》是由南朝宋時期歷史學家范曄編撰的紀傳體史書,屬“二十四史”之一,與《史記》《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主要記述了東漢195年的史事。下面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後漢書·楊終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楊終傳

《後漢書·楊終傳》原文及翻譯

原文:

楊終字子山,蜀郡成都人也。年十三,爲郡小吏,太守奇其才,遣詣京師受業,習《春秋》。建初元年,大旱谷貴,終以爲廣陵、濟南之獄,徙者萬數,又遠屯絕域,吏民怨曠,乃上疏曰:昔殷民近遷洛邑,且猶怨望,何況去中土之肥饒,寄不毛之荒極乎?且南方暑溼,障毒互生。陛下留念省察,以濟元元。書奏肅宗下其章司空第五倫亦同終議校書郎班固等難倫以施行既久孝子無改父之道先帝所建不宜回異終又言:“宣帝博徵羣儒,論定《五經》於石渠閣。方今天下少事,學者得成其業,而章句之徒,破壞大體。宜如石渠故事,永爲後世則。”於是詔諸儒於白虎觀論考同異焉。會終坐事繫獄,校書郎班固等,以終深曉《春秋》,學多異聞,表請之,終又上書自訟,即日貰出,乃得與於白虎觀焉。後受詔刪《太史公書》爲十餘萬言。時太后兄衛尉馬廖,謹篤自守,不訓諸子。終與廖交善,以書戒之曰:《禮》制,人君之子年八歲,爲置少傅,教之書計,以開其明;十五置太傅,教之經傳,以道其志。漢興,諸侯王不力教誨,多觸禁忌,故有亡國之禍,而乏嘉善之稱。今君位地尊重,海內所望,豈可不臨深履薄,以爲至戒!廖不納。子豫後坐縣書誹謗,廖以就國。終兄鳳爲郡吏,太守廉範爲州所考,遣鳳候終,終爲範遊說,坐徙北地。帝東巡狩,鳳皇黃龍並集,終讚頌嘉瑞,上述祖宗鴻業,凡十五章,奏上,詔貰還故郡。永元十二年,徵拜郎中,以病卒。

(選自《後漢書•楊終傳》,有刪改)

《後漢書·楊終傳》原文及譯文,節選自楊終傳 第2張

譯文:

楊終字子山,是蜀郡成都人。十三歲時,任郡中小吏,太守對他的才能感到很驚奇,派他到京城從師學習,學習《春秋》。建初元年,大旱,谷價昂貴,楊終認爲廣陵、濟南的案件,被流放的人上萬,又聚居在邊遠地區,吏民長久怨恨,於是上疏道:從前般商的百姓就近遷到洛邑,尚且還怨恨、不滿,何況離開肥沃的中原土地,寄居在不長草木的極遠之地呢?而且南方溼熱,瘴氣叢生。(希望)陛下您能夠留心考察,來教濟百姓。奏章呈上後,肅宗將他的奏章交給大臣討論。司空第五倫也贊同楊終的奏議。校書郎班固等人詰難第五倫,認爲(移民之法)施行已久,孝子沒有改父之道,先帝所建制度,不應改變。楊終又說:“宣帝廣泛徵召羣儒,在石渠閣商討修訂《五經》。當前天下太平無事,求學的人能夠完成學業,然而那些不能通達大義而拘泥於辨析章句的儒生(或“人”),破壞了(原本)重要的原則。應照石渠舊例,永爲後世的法則。”於是下詔召集衆多儒生在白虎觀討論考察(各經書內容的)異同。恰巧趕上楊終因事獲罪被囚禁於監獄,校書郎班固等人,以楊終對《春秋》很有研究、學術上多獨特見解爲由,上表請求放人,楊終又上書替自己申訴,當天便被赦免放出,於是得以參與白虎觀(的討論)。後來受詔刪削《太史公書》爲十多萬字。當時,太后的哥哥衛尉馬廖,謹慎篤實,堅持自己的操守,但不教導他的兒子們。楊終與馬廖交情不錯,他用書信告誡馬廖,(信中)說:《禮》規定,君主之子八歲時,爲他設少傅,教他寫字計算,以啓蒙他的心智;十五歲時設太傅,教他經傳,以引導他的志向。漢朝興起,諸侯王不致力於教誨,多觸禁忌,所以有亡國之禍,而缺乏嘉善的稱譽。現在您地位尊貴顯要,爲天下人所仰望,怎能不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把這作爲最值得警戒的事!馬廖不接納(他的意見)。他的兒子馬豫後來因張貼文書誹謗而獲罪,馬廖因此回到封地。楊終的兄長楊鳳是郡吏,太守廉範被州府考察,派楊鳳問候楊終,楊終替廉範遊說,因此獲罪被流放到北部地區。皇帝向東出行視察,鳳凰黃龍一起會集出現,楊終讚頌這是祥瑞之兆,(向皇帝)陳述祖宗的宏圖大業,共十五章,奏章呈上之後,皇帝下詔赦免他也並讓他返回故郡。永元十二年,(朝廷)徵召任命爲郎中,後因病去世。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