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學語錄 > 古文名著 > 【李逢吉爲相,內結知樞密王守澄】原文及翻譯

【李逢吉爲相,內結知樞密王守澄】原文及翻譯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逢吉爲相,內結知樞密王守澄,勢傾朝野。惟翰林學士李紳,每承顧問,常排抑之。擬狀至內庭,紳多所臧否。逢吉患之,而上待遇方厚,不能遠也。會御史中丞缺,逢吉薦紳清直,宜居風憲之地。上以中丞亦次對官,不疑而可之。

初,穆宗既留李紳,李逢吉愈忌之.紳族子虞頗以文學知名,自言不樂仕進,隱居華陽川。及從父者爲左拾遺,虞與耆書求薦,誤達於紳。紳以書誚之,且以語於衆人。虞深怨之,乃詣逢吉,悉以紳平日密論逢吉之語告之。逢吉益怒,使虞與補闕張又新及從子前河陽掌書記仲言等伺求紳短,揚之於士大夫間,且言:“紳潛察士大夫,有羣居議論者,輒指爲朋黨,白之於上。”由是士大夫多忌之。

及敬宗即位,逢吉與其黨快紳失勢,又恐上覆用之,日夜謀議,思所以害紳者。逄吉乃令王守澄言於上曰:“陛下所以爲儲貳,臣備知之,皆逢吉之力也。如杜元穎、李紳輩,皆欲立深王。”度支員外郎李續之等繼上章言之。上時年十六,疑未信。會逢吉亦直奏言紳不利無佔請加貶謫上猶再三覆問然後從之。二月癸未,貶紳爲端州司馬。逢吉乃帥百官表賀,右拾遺內供奉昊思獨不賀。逢吉怒,以思爲吐蕃告哀使。丙戌,貶翰林學士龐嚴爲信州刺史,蔣防爲汀州刺史。嚴與防皆紳所引也。

張又新等猶忌鍾,日上書言貶紳太輕,上許爲殺之。朝臣莫敢言,獨翰林侍讀學士韋處厚上疏,指述:“紳爲逢吉之黨所讒,人情嘆駭。紳蒙先朝獎用,借使有罪,猶宜容假,以成三年無改之孝,況無罪乎!”於是上稍開寤。會閱禁中文書,有穆宗所封一篋,發之,得裴度、杜元穎、李紳疏請立上爲太子。上乃嗟嘆,悉焚人所上譖紳書。雖未即召還,後有言者,不復聽矣。

(選自《通鑑紀事本末》卷三十五下,有刪節)

【李逢吉爲相,內結知樞密王守澄】原文及翻譯

譯文

李逢吉擔任宰相,在宮中交結知樞密王守澄,權勢傾蓋朝野。只有翰林學士李紳,在每次接受皇帝諮詢時,經常排斥貶抑李逢吉。李逢吉擬好的呈狀送到內庭,李紳多有批評。李逢吉十分擔心,但皇上對李紳正十分信任,李逢吉無法使皇上疏遠他。這時恰好御史中丞一職出缺,李逢吉便推薦李紳,說他清廉正直,適合承擔監察職責。穆宗考慮到御史中丞也是次對官,未加懷疑就同意了。

當初,唐穆宗把李紳留在朝廷任職後,李逢吉更加忌恨他。李紳的族侄李虞因爲文章才學而知名,他自稱不喜歡做官,隱居在華陽川。等到他的叔父李耆擔任了左拾遺,李虞寫信給李耆請求推薦,這封信誤送到李紳手中。李紳寫信譏諷他,並把這件事告訴了衆人。李虞非常怨恨李紳,於是去見李逢吉,把李紳平時私下議論李逢吉的話全都告訴了他。李逢吉更加生氣,讓李虞和補闕張又新以及他的侄子、前河陽掌書記李仲言等人伺機探察李紳的過失,在士大夫中間張揚,並且說:“李紳暗地裏窺察士大夫,凡有人在一起議論,便指斥爲朋黨,向皇上告狀。”由此士大夫也大多忌恨李紳。

等到敬宗即位,李逢吉和他的黨羽對李紳失勢拍手稱快,但又恐怕敬宗重新任用他,日夜謀劃商量,想能夠傷害李紳的辦法。李逢吉於是讓王守澄對皇上說:“陛下所以能被立爲皇太子,我全都知道,這都是李逢吉的功勞。像杜元穎、李紳這些人,都是要立深王李察的。”度支員外郎李續之等人接着上奏也這樣說。皇上這時十六歲,疑而不信。這時正好李逢吉也有上奏,說李紳不忠於皇上,請予以貶謫。皇上仍再三詢問是否屬實,然後聽從了他的意見。二月初三,貶李紳爲端州司馬。李逢吉率領百官上表稱賀,只有右拾遺內供奉吳思不參與祝賀。李逢吉發怒,讓李思去做吐蕃告哀使。初六,貶翰林學士龐嚴爲信州刺史,蔣防爲汀州刺史。龐嚴和蔣防都是由李紳推薦任職的。

張又新等人仍然忌恨李紳,每天上書說對李紳貶得太輕,敬宗許可殺掉李紳。朝臣沒有誰敢說話,只有翰林侍讀學士韋處厚上書,指出:“李紳被李逢吉一夥誣陷,人們都爲之嘆息震驚。李紳被前朝獎賞重用,即使他有罪,也應給予寬容,來成就陛下不改父道的孝行,何況他無罪呢!”於是皇上漸漸覺悟。這時恰巧皇上閱覽宮中的文書,發現有穆宗封存的一箱文書,打開後,看到其中有裴度、杜元穎、李紳請立自己爲太子的上疏。皇上於是感慨嘆息,把朝臣誣陷李紳的上書全都燒掉。雖然沒有立即把李紳召回朝廷,但以後再有人說李紳的壞話,皇上也不再理會了。

詩詞名句
成語典故
神話故事
傳統文化
古文名著
姓氏文化
歇後語
對聯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