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抗日戰爭 > 中國37毫米戰防炮:砸爛日軍坦克的“鐵拳”

中國37毫米戰防炮:砸爛日軍坦克的“鐵拳”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1.4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所謂“戰防炮”,實際是舊中國軍人對“反坦克炮”的稱呼,主要通過直接瞄準方式打擊坦克裝甲車輛。抗戰期間,中國軍隊裝備過不少戰防炮,其中德國PaK-35/36型37毫米戰防炮數量最多,名氣最響,在抗擊日軍坦克時起到較大作用。

  坦克殺手 輕便靈活

PaK-35/36是上世紀30年代德國萊茵金屬公司開發的步兵用戰防炮,它體型小巧,炮管長1.66米,炮寬1.65米,炮高1.17米,行軍重量只有450千克,因此機動性能非常好,即使不用牽引車,4名士兵也能推着它到處跑。

該炮射速爲13發/分鐘,炮口初速762米/秒,有效射程300-600米。對付坦克時,它主要發射37毫米被帽穿甲彈,100米距離上能穿透34毫米厚的均質鋼裝甲,500米距離的穿甲能力爲29毫米。

PaK-35/36的穿甲威力在歐洲戰場上對付坦克其實並不夠用,因此德軍從1940年開始換裝口徑更大的火炮。但在中國戰場上,PaK-35/36的穿甲威力對付日軍坦克綽綽有餘,因爲日軍裝甲最厚的97式改中型坦克也只有25毫米,而在侵華戰場上常見的日軍89式中型坦克裝甲厚度僅爲17毫米,數量更多的94式超輕型坦克、95式輕型坦克的裝甲厚度僅6-12毫米。況且日軍坦克裝甲板基本採用鉚接結構,而非焊接結構,面對PaK-35/36戰防炮打擊時就更顯得脆弱。

中國37毫米戰防炮:砸爛日軍坦克的“鐵拳”

中國向德國購買PaK-35/36戰防炮的時間大約是1934年,據時任蔣介石軍事顧問的德國將軍法爾肯豪森在同年10月24日發佈的公文中說明,爲了完成整編部隊計劃,中國向德國訂購大量軍火,其中在1935年春要交付的軍火裏就包括PaK-35/36型37毫米戰防炮20門。1935年12月,國民黨兵工署的報告稱,已運抵中國的PaK-35/36型戰防炮達到60門。1936年和1937年,中國又向德國訂購數百門PaK-35/36戰防炮。至1938年德國停止對華出口武器時,中國從德國進口的PaK-35/36戰防炮約爲500門,炮彈55萬發。

  多地參戰 戰績不凡

PaK-35/36型戰防炮主要裝備國民黨中央軍,但因該炮接收較晚,到抗戰全面爆發時,真正成建制編入該炮的只有調整師中的第36師、第87師、第88師、中央軍校教導總隊、裝甲兵團和稅警總團。其中,每個調整師、稅警總團有一個4門制(一說6門制)戰防炮連,中央軍校教導總隊每個團有一個6門制戰防炮連,裝甲兵團有一個戰防炮營(轄3個6門制戰防炮連)。

該炮首次抗擊日軍是在淞滬會戰中。當時國民黨中央軍新整編的精銳部隊幾乎都投了進去,與日軍在上海大街小巷展開血戰。面對日軍坦克的衝擊,PaK-35/36型戰防炮能在500米以外撕開日軍89式中型坦克的薄皮裝甲,令日軍大感驚訝。在圍繞上海北部要地大場的爭奪戰中,甚至出現七八輛日軍坦克面對中國軍隊一門37毫米戰防炮不敢衝擊的情況。

1938年臺兒莊戰役是PaK-35/36型戰防炮表現最爲精彩的一幕,中國軍隊用它擊毀日軍坦克13輛,以致日軍稱其爲“令戰車(坦克)兵泣下的可怕武器”。但在表現臺兒莊戰役的影視劇中,卻很少出現該炮的身影,只有普通士兵用集束手榴彈冒死攻擊日軍坦克的鏡頭,這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不得不承認,在長期作戰消耗下,中國軍隊的PaK-35/36型戰防炮逐漸有些“力不從心”,特別是日軍優勢的炮兵火力以及步兵擲彈筒給中國戰防炮部隊造成較大損失。檔案記錄,PaK-35/36型戰防炮由於有效射程太近,必須部署在一線才能奏效,很容易被日軍遠程火炮和步兵擲彈筒壓制。到1938年武漢會戰結束後,PaK-35/36戰防炮的數量已經銳減到最低水平,剩餘的火炮雖然繼續參加了幾次戰役,甚至隨中國遠征軍參加了1942年第一次緬甸作戰,但再無出彩表現了。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