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密史 > 世界史 > 解密T 34坦克:“紅色戰神”是如何擊碎德軍戰車的?

解密T 34坦克:“紅色戰神”是如何擊碎德軍戰車的?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2.2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70年前,蘇聯人駕駛着T-34坦克開進了柏林,走向了勝利。

人們說,T-34坦克是二戰蘇軍的象徵。不僅如此,T-34還以其操作簡便,性能優異被認爲是二戰最好的坦克,其設計思路更是對後世的坦克發展有着深遠的影響。那麼,在烽火硝煙的歲月中,T-34上演了怎樣的精彩故事呢?

“紅色戰神”二戰登場

蘇聯的T-34坦克,可以說是二戰中的“超級明星”,在對抗德國等法西斯國家的戰爭中創下了一段永恆的傳奇,成爲名垂青史的“紅色戰神”。

“T-34坦克最大的優點是綜合平衡了坦克的3大主要性能——火力、防護力和機動性。按照當時的技術條件,這三點不可能面面俱到,大多數坦克都根據本國需要各有取捨。”南京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袁軍堂告訴記者,比如,德國人希望地面裝甲部隊能快速突擊,所以非常注重坦克的機動性,德國的Ⅱ號和Ⅲ號坦克在波蘭戰役和法國戰役中倚仗高機動性橫行無忌。但由於相對忽視了火力和防護力,在蘇德戰爭初期,被T-34打得“滿地找牙”。

在一個德軍37毫米反坦克炮營提交的交戰報告中,是這樣描述T-34坦克的:“一種從未見過的坦克出現在我部面前,我部立即開始炮擊,射距從1000米縮短到200米以內,始終無法擊穿其裝甲,只有100米內才取得了零星戰果……”

解密T 34坦克:“紅色戰神”是如何擊碎德軍戰車的?

火力、防護、機動皆有革新

“1940年型的T-34坦克火力主要武器是一門30.5倍口徑身管的76.2毫米坦克炮,這種長管火炮的裝備在當時是革命性的。它使用穿甲彈時的最大初速度超過600米/秒,在1000米的距離可以擊穿61毫米的均質裝甲。而當時德軍的Ⅲ號和Ⅳ號的正面裝甲厚度都在30毫米左右,就算在2000米的距離上也扛不住T-34坦克的打擊。並且,同時期德、美的坦克火力都不如T-34坦克,要麼坦克主炮太短,要麼主炮是短身管設計等,威力遠遠落後。”袁軍堂說,因此,在1940年,T-34的76.2毫米坦克炮則是坦克世界中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除了攻擊性強, T-34坦克的防護性也有了革命式的創新。在機身設計方面,它不像德國坦克那樣單純通過加厚裝甲來提高防護力,而是設計了傾斜裝甲,在車體正面裝甲有32度的傾角。這樣一來,即使正面裝甲厚度和德國的Ⅳ號相當,都爲50-60毫米,但其卻相當於100毫米左右的垂直裝甲。“當一塊垂直的鋼板受到穿甲彈打擊時,穿甲彈需要穿透的鋼板距離其實只是鋼板的厚度,但是當穿甲彈與鋼板成一定角傾斜打擊鋼板時,這時穿甲彈通過鋼板的實際距離就要遠遠超過鋼板的厚度了,相當於一個三角形的斜邊。”此外,傾斜的裝甲還能讓命中的炮彈無處着力,跳彈的機率大大增加。

此外,T-34坦克的機動性能非常出色,採用的是懸掛系統,坦克的每個車輪都可以獨立地隨地形起伏,越野能力極強,且根據蘇聯秋季泥濘、冬季積雪的道路實際情況,安裝了40-50釐米的加寬履帶,使得其不僅可以在一米深的積雪或者半米深的淤泥中正常行駛,並且還能通過0.75米高的障礙或2.4米寬的壕溝,而德國坦克則不能。此外,蘇聯也一改軍事強國坦克使用的中彈後易着火的汽油發動機,採用大功率、低能耗、殉爆機率低的柴油發動機,使得行駛速度更快和安全率更高。因此,敵軍坦克都害怕T-34的圍追堵截。

擊碎德軍戰車神話

在蘇德戰爭初期,鑑於德國坦克已無力威脅自己,T-34坦克經常採取“蹲坑”戰術,停在一個地方不動,連續攻擊德軍坦克和步兵,直到所有炮彈打光爲止。然而這種戰術,往往限制了T-34坦克的發揮,很多時候它被分散使用,不得不面對德軍坦克和步兵的聯合進攻。

實戰中,德軍大量使用88毫米高射炮進行攻擊,而T-34又缺乏無線電通訊裝備,致使一隊中最前邊的坦克遭到攻擊,後邊的卻還不知情,也就導致接二連三的坦克在同一位置被擊毀。但是,在莫斯科戰役後期,蘇軍開始嘗試將有限的T-34坦克組成數個快速裝甲集羣,對德軍側翼進行反攻。集中使用讓T-34坦克威力倍增,不但擊毀了大量德軍坦克,也使德軍步兵造成了慘重的傷亡。

“1941年的冬天,T-34坦克在史上最艱苦的戰役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它幾乎以一臂之力阻擋了‘無往不勝’的德國裝甲師,打破了德軍裝甲無堅不摧神話。”袁軍堂介紹。

解密T 34坦克:“紅色戰神”是如何擊碎德軍戰車的? 第2張

坦克:從“小遊民”到陸戰之王

坦克誕生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年,歐洲戰場陷入了僵局,交戰雙方爲打破陣地戰的僵局,迫切需要研製一種火力、機動、防護三者有機結合的新式武器,世界第一輛坦克“小遊民”由此應運而生。

早期坦克,由於受當時技術水平的限制和生產設備簡陋,性能較低,其火力主要用於殲滅有生力量和摧毀敵方防禦工事及火力據點,裝甲只能防禦槍彈和炮彈破片,沒有無線電通信設備和光學觀察瞄準儀器,行駛顛簸、速度緩慢,機械故障頻繁,乘員工作條件惡劣。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隨着坦克技術的提升,並伴隨着坦克作戰思路的改變,世界陸軍開始了機械化的新時期,對陸軍作戰行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