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戰史記錄 > 將星傳奇 > 曼施坦因:從五個方面來看並非德國最好的將軍

曼施坦因:從五個方面來看並非德國最好的將軍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3.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般的二戰軍事愛好者和研究德國軍事的學者都會認爲隆美爾、曼斯坦因和古德里安是納粹德國最好的軍事將領,曼施坦因更是被稱爲“閃電伯爵”,軍事天才,戰略家。

古德里安看好他爲陸軍總司令的最佳人員,他本人也很想成爲第三帝國東線的軍事領導人。本文以戰史、當事人的回憶錄等史籍爲依據,儘量冷靜客觀地談事論人,還原這位“閃電伯爵”——“納粹第一將”征戰神話的真貌。

  一. 曼施坦因曾經輝煌的軍事成就。

在1939年9月的波蘭戰役中,曼施坦因所起的主要是一個參謀官的作用,他擔任着入侵波蘭的南方集團軍羣參謀長。戰役中他提出過一些非常合理的建議,譬如曼施坦因所在的南方集團軍羣連續圍殲波軍主力,據說當時的司令官就是採納了曼施坦因的建議。在德軍合圍華沙後,又是曼施坦因建議德軍使用炮兵和空軍轟炸以及斷水、斷糧等手段進攻華沙以逼迫波蘭投降,避免了慘烈的城市巷戰。9月28日,走投無路的波軍終於全線投降了。

波蘭戰役之後,曼施坦因制訂了入侵法國著名的“曼施坦因計劃”。1940年2月1日,曼施坦因出任了德軍第38軍軍長。按照“黃色方案”德軍集中使用裝甲部隊穿越阿登森林,然後迅速佔領馬斯河的橋頭堡,並向東進攻迂迴馬其諾防線,很快地將法軍切斷在北部,“歐洲的頭號軍事強國”只一個月就潰敗了。法蘭西戰役的迅速勝利無疑要部分歸功於“曼施坦因計劃”的出奇制勝。

1941年2月,曼施坦因任新組建的第56裝甲軍軍長,準備入侵蘇聯。1941年6月22日至26日,蘇德戰爭爆發後,曼施坦因指揮的裝甲軍向蘇聯境內縱深推進了320公里,攻佔了多納河上的橋樑後,幾乎就衝進了列寧格勒,這爲他贏得了“閃電伯爵”的稱號。

9月,曼施坦因出任南線(克里米亞)德軍第11集團軍司令,隸屬於龍德施泰特元帥指揮的德軍南方集團軍羣。他指揮着第11集團軍成功地向南推進攻陷了克里米亞,俘虜蘇軍士兵43萬。到11月16日,完全佔領了除塞瓦斯托波爾要塞外整個克里米亞。冬季來臨的時候,曼施坦因又頂住了蘇軍的反擊並繼續向南推進。1942年7月1日,曼施坦因的部隊佔領了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他在回憶錄中稱在塞瓦斯托波爾抓獲了十萬蘇聯俘虜,據戰後蘇聯方面的資料顯示許多被俘的並不是真正的軍人。

功勳卓著的曼施坦因被晉升爲德軍陸軍元帥。7月下旬,第11集團軍被轉到北線,加入到北方集團軍羣。1942年8月,曼施坦因負責指揮德軍進攻列寧格勒。這一時期,曼施坦因建立的軍功可以用“輝煌”二字來形容。

軍事學術上,曼施坦因第一個提出了建立獨立突擊炮兵種的設想。後來納粹德國組建了一些獨立的突擊炮單位,這種裝甲機動炮羣肯定能有效支援以寡敵衆的德國步兵,只是技術上存在缺陷,數量太少等因素的影響,突擊炮羣起不到決定戰局的作用。憑心而論,曼施坦因的“曼施坦因計劃”是兵家的典範,在列寧格勒、克里米亞、哈爾科夫他也確實幹得不錯!還寫了一本好的軍史書籍——《失去的勝利》。

曼施坦因:從五個方面來看並非德國最好的將軍

  二. 在決定國運的決戰中所犯下的錯誤:

  第一.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錯誤。

當德國第6集團軍在斯大林格勒陷入蘇聯軍隊的合圍陷阱時,是撤退還是堅守,希特勒十分的矛盾,從感情上他無法接受撤退的事實,日爾曼軍人的字典裏沒有“撤退”這兩個字,俄羅斯這樣的二等民族竟然逼得最優秀的日爾曼軍人狼狽而逃,太說不過去了。但是希特勒很清楚被包圍的後果,他首先只是讓蔡茨勒將軍轉告保盧斯原地待命,並且一度希特勒還準備簽署讓保盧斯突圍的命令。

但當時兩個人的意見影響了希特勒的決定。第一個是空軍元帥戈林,戈林向希特勒保證他的空軍將全力支援第6集團軍,完全有能力保障第6集團軍的結養;第二個影響希特勒決定的就是元首當時非常寵信的曼施坦因元帥。希特勒在決策前是聽取了曼施坦因元帥的意見,問他有沒有把握救出第6集團軍。曼施坦因說能夠救出。最新揭密的資料顯示,曼施坦因還認爲,第6集團軍如果突圍的話,即使成功,也會被追擊的蘇軍擊潰,第6集團軍的幾十萬人將成爲對穩定東線毫無用處的散兵遊勇,因此他委婉地表示不贊成突圍。於是希特勒排除一切干擾,堅決地命令保盧斯固守待援,失去了突圍的最佳時機。

曼施坦因出任新組建的德軍頓河集團軍羣司令,下轄着霍斯上將的第4裝甲集團軍,保盧斯上將的第6集團軍和羅馬尼亞第3集團軍,其中整個第6集團軍和部分第4裝甲集團軍的兵力已經被包圍在斯大林格勒。曼施坦因元帥當時躊躇滿志,在魏克斯將軍的司令部,當魏克斯憂心沖沖地跟他講第6集團軍的危險境地時,他信心十足地打斷了魏克斯,“你放心,我會盡力的。”並且隨後親自給保盧斯發去電報,要保盧斯固守待援。這就是著名的“不要放棄,我會來救你們的,曼施坦因。”電文。可是到1943年1月8日,胡比將軍告訴曼施坦因這句話已經成爲包圍圈中第6集團軍官兵最流傳的一句話時,已經無法兌現諾言的曼施坦因矢口否認了,說自己從來沒有許下過這樣的諾言,是有人(暗指最高統帥部凱特爾等人)在無中生有地詆譭他的名譽。

即使在合圍形成的三週後,希特勒仍然在猶豫,懷疑自己讓保盧斯上將固守的決定是不是下錯了。但這時的元首隻能懷着良好的願望,把寶押在曼施坦因身上了。

曼施坦因的任務就是去援救這些被困的部隊。在11月28日時,實際上德國的頓河集團軍羣就已經發現了143個番號的蘇軍單位,曼施坦因指揮的頓河集團軍羣於12月12日發動進攻。到12月24日,救援的德軍部隊離斯大林格勒僅有50公里遠。但隨後蘇軍制訂了周密而毒辣的作戰計劃,投入了強大的反擊兵力,曼施坦因的頓河集團軍羣被無情的阻擋住了,並被迫後撤200公里。

第6集團軍彈盡糧絕、傷兵滿營,末日將至,曼施坦因不能做到他所承諾的。在兵臨絕境時,曼施坦因要保盧斯和他對進突圍,明知那是不可能。因此毫無誠意地派出了一個叫艾希曼的少校(情報處長)去聯絡保盧斯,而不是頓河集團軍羣的參謀長或者手下的某位將軍,事關幾十萬大軍命運的決策責任不可能是一個小小的少校所能承擔的。曼施坦因顯然並不是真正地希望第6集團軍與他對進突圍,他只是在履行自己撤退前的最後一道手續而已。然後在他的回憶錄中,以保盧斯拒絕突圍爲由,把斯大林格勒解圍失敗的責任推得乾乾淨淨了。

在斯大林格勒問題上,曼施坦因跟希特勒比有很大的不同,希特勒一旦堅定了一個信念就不再改變;而曼施坦因會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地修正自己的立場,這就是我們看曼施坦因在斯大林格勒問題上的表現,他一些自相矛盾的原因所在。但是曼施坦因曾影響了德國方面在堅守還是撤離上的決策是勿庸置疑的。

綜上所述,曼施坦因元帥和戈林兩人對於斯大林格勒的悲劇具有無法推卸的責任。而戰後人們把斯大林格勒失敗的責任全部算在希特勒的專橫,獨裁,干預上,顯示是有失公允的。

  第二. 在庫爾茨克戰役中的重要失誤。

庫爾茨克戰役是一次本不該發起的得不償失的進攻,好大喜功的曼施坦因想重演一次41年基輔會戰的輝煌,他是德軍中唯一一個多次催促希特勒發動戰役的將軍。

在1943年3月,德軍在付出巨大的犧牲以後,擊敗蘇軍佔領了重鎮別爾哥羅德。曼施坦因想當然地認爲德國具有了消滅庫爾茨克突出部的蘇軍的軍事勢力,他建議南方集團軍羣與中央集團軍羣一道肅清在庫爾茨克的蘇軍集團,以縮短綿長的戰線,即“堡壘作戰計劃”。

曼施坦因的計劃遭到了絕大多數德國將領的反對,反對者中包括了大名鼎鼎的古德里安、摩德爾等人;中央集團軍羣司令克盧格元帥也表態,對曼施坦因的計劃中央集團軍羣是愛莫能助。

執行這次戰役即使是在1943年春也是不現實的,東線德軍的18個裝甲師只剩下495輛坦克,部隊沒有輪換與休整已經連續作戰10個月以上,十分地疲憊。

連綿的春雨使道路泥濘化、等待新裝備則使戰機完全逝去。在回憶錄中曼施坦因爲自己進行了辯解,聲稱他也曾建議取消庫爾茨克戰役,可惜他態度轉變的說法根本得到當事者的回憶錄的證實。其實他宣稱的那些建議取消庫爾茨克戰役的理由,並不是建議取消會戰,而是希望得到2個師的增援兵力以及催促儘快發起戰役的理由。曼施坦因的請求被希特勒冰冷地拒絕了。曼施坦因始終都是庫爾茨克戰役的積極倡導者和策動者。

曼施坦因:從五個方面來看並非德國最好的將軍 第2張

庫爾茨克戰役中面對嚴陣以待、力量對比懸殊的蘇軍,進攻的德軍遭到災難性的巨大損失。北路中央集團軍羣進攻方向被蘇軍判斷爲主攻方向,裝甲力量遭受了重大傷亡後,在摩德爾的堅持下轉入了防禦。而曼施坦因所在的南路德軍兵力強大,蘇軍防禦相對稍弱,因此南路德軍的進攻略好於北線。原本應該見好就收,可曼施坦因沒有戰略的全局觀,他着眼於一城一地的得失,認爲勝利已唾手可得。

《孫子兵法》稱爲大將者,必須要懂得“慎戰”,其實中外古今亦然。摩德爾元帥多次催促希特勒停止庫爾茨克戰役,而曼施坦因正好相反,堅持繼續進攻,投入了最後一支預備隊第24裝甲軍(下轄第23裝甲師、維京擲彈兵師)約150輛坦克。希特勒患得患失地相信了曼施坦因,希特勒的這一決定完全是基於對曼施坦因的無限信任和對勝利的無限渴望。曼施坦因的繼續進攻無法擊潰蘇軍預備裝甲力量,形勢迫使希特勒終於做出決定,調回了曼施坦因的幾個裝甲師,庫爾茨克戰役就這樣虎頭蛇尾地結束了。

事實與資料都證明,庫爾茨克戰役德國完全沒有獲勝的可能。從7月5日——23日,曼施坦因指揮的南部戰場殲滅蘇軍14395人,但自身損失54000人以及9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僅暫時佔領一些無關緊要的土地,沒有任何作戰或戰略價值。曼施坦因的堅持進攻只能是把德國最後一點裝甲力量全部折騰在佔據有利地形,善於防守的俄國人手裏。使德軍的裝甲力量(2400輛坦克或自行火炮)在不久後紅軍(7900輛)的大反攻面前捉襟見肘,並且在剩下來的戰爭歲月中一直處於被動。

庫爾茨克戰役後,蘇軍開始了大反攻,摩德爾早有防範,率北線德軍且戰且退;曼施坦因的南線德軍處在不利於防禦的進攻陣地上,遭受了本該可以避免的損失,以高昂的代價撤出佔領的陣地。曼施坦因拙劣的防禦對納粹德國的失敗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三。貢獻類比凸顯曼施坦因軍事能力之不足

曼施坦因在哈爾科夫、第聶伯河等防禦戰中曼施坦因發揮才能,將功補過多次穩定了脆弱的東方戰線。不過,完全依據他自傳《失去的勝利》來評價他的才華顯然是不準確。科涅夫在回憶錄就提到了曼施坦因誇大蘇軍軍力的作法,其中較明顯的謬誤是在哈爾科夫戰役中,他說德蘇兩方師的數量比例爲1:8,他把蘇軍所有的坦克軍(只是番號而已,實際兵力有的不到一個師)都算作德軍的軍級規模。作爲戰地指揮官他的情報不可能如此的不準確,只有一種解釋爲了誇大1943年哈爾科夫反攻的艱鉅性。

曼施坦因擅長於組織計劃周密的進攻戰,但是防禦戰中他卻浪費了過多的兵力且有過較爲重大的失誤。希特勒曾指責曼施坦因應對南方集團軍羣的惡劣處境負責,浪費了許多的兵力。站在希特勒的思維角度分析:曼施坦因經常性地要求援兵,結果卻打得一塌糊塗,就是有再多的兵力調撥給他,也不夠他填黑洞。除了東線戰事的慘烈,紅軍攻擊力強悍等客觀原因之外,曼施坦因的指揮確實存在不足。

在明顯的優勢面前取得的勝利遠遠不能夠與在劣勢下指揮軍隊以弱勝強是更能體現一個將領的價值。並非某些人狹隘地認爲那樣“陸軍、海軍沒有可比性”,對於第三帝國國運的貢獻是具有可比性的。譬如鄧尼茨被稱爲第二次世界大戰“潛艇戰術鼻祖”,他在軍事上扮演的角色是一個“原本可以改變二戰進程式的人物”。儘管德國的潛艇數量不多,但鄧尼茨仍創造出了耀眼的戰績。他創造性地提出了“我們的潛艇必須結成羣,以羣對羣,才能打破英國人的護航體制!”全新的潛艇戰術。

1940年6月到11月,德國潛艇以僅損失潛艇6艘。共擊沉盟國艦船272艘,共計1,395,000噸。鄧尼茨放出的“狼羣”肆虐於大西洋和地中海,幾乎斷送了大英帝國的命運。英國首相丘吉爾在戰後的回憶錄中仍心有餘悸地寫道:“戰爭中,唯獨使我真正害怕的是德國潛艇的威脅!”1943年後,盟國強大的經濟、軍事潛力開始發揮決定性作用,利用商船改裝了近百艘專用的護航航空母艦,立體反潛代替了平面反潛。鄧尼茨潛艇數量不足,又缺乏空中支援,但仍以絕對劣勢牽制着盟國的海空兵力,推遲了第二戰場開闢的時間。

曼施坦因穩定他的南方戰線卻常常是以犧牲兄弟部隊,如中央集團軍羣或北方集團軍羣的兵力作爲代價的。在德軍陸軍中並非沒有優秀的做到進攻與防禦並重的將領,隆美爾就是其中最傑出的代表。首先隆美爾的《攻擊中的步兵》相形《失去的勝利》是一本更學術性的著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隆美爾的表現比曼施坦因更爲優秀,隆美爾先後兩次負傷,四次獲得軍功勳章。在非洲,隆美爾在不到六個星期的戰鬥中率部前進了350多公里,佔領了託卜魯克,征服了昔蘭尼加。以傷亡2000餘人的代價,俘獲敵軍約9.7萬人,戰車485輛,卡車4000輛,火炮數百門。盟國稱之爲“沙漠之狐”,甚至冠以“二十世紀的漢尼拔”的美譽。曼施坦因在東線雖然也取得過一些勝利,卻從來沒有贏得過蘇聯人的尊重。

防禦方面隆美爾曾在絕對劣勢下,面對着英軍 “十字軍遠征”的進攻,成功地將非洲軍轉移至卜雷加港,隆美爾還成功組織千里大撤退。可惜密碼被盟國破譯,隆美爾的最後反擊失敗了,一代梟將黯然結束了自己“非洲神話”。非洲軍團在平庸的阿厄尼姆大將的率領下最終走進了覆滅的墳墓。1944年隆美爾再獲啓用後,卓有成效地組織構築了“大西洋壁壘”,可惜諾曼底登陸時,工程並沒有完工。

摩德爾是德國陸軍另一位“防禦專家”,進攻方面其實摩德爾也同樣的優秀。更重要的是,摩德爾是一個善於在劣勢下將德軍引向成功的將軍。進攻方面,摩德爾參與了對波蘭、對蘇作戰初期的多次戰役,以及庫爾斯克戰役,阿登進攻戰役等;防守方面摩德爾取得了爾熱夫戰役、火星戰役、庫圖佐夫戰役、列寧格勒防禦戰、巴格拉季昂行動防禦戰“市場花園”防禦戰等的成功。摩德爾提出的“戰鬥羣”構想,“盾與劍”策略是比曼施坦因的突擊炮理論更爲實用的軍事理論。

希特勒對曼施坦因的評價,“曼施坦因或許是總參謀部培養出來的傑出人才,但他只能指揮完整的新銳師,卻不會指揮我現在這樣的殘兵敗將。我沒辦法爲他組建一支全新的有作戰能力的部隊,因此任用他毫無意義。”

  四. 人際關係成爲曼帥仕途的暗礁

曼施坦因出身普魯士貴族,是軍人世家,據說跟興登堡還有親戚關係。他才智過人,從小就養成了爭強好勝的個性,喜歡逞口舌之勇。這也使他同最高統帥部的哈爾德、凱特爾、約德爾等人的關係非常地糟糕;他跟下屬斯大林格勒的倖存者之一的胡比將軍關係也很不好。

人們對曼施坦因元帥的積極評價據說大都是基於訪問前德國的一些跟曼施坦因元帥共過事的將軍或元帥,比較著名的有古德里安、梅林津等人。但是德國最高統帥部的那些將軍元帥們(包括希特勒本人)對曼施坦因都不太看好的事實卻很少被人重視。畢竟接觸到曼施坦因元帥戰略層面上思想的是最高統帥部的人員,而不是曼施坦因的部下或者對他接觸不多的古德里安等人。可惜那些對曼施坦因持否定態度的人,譬如希特勒、凱特爾、胡比等人,或死於戰爭,或在戰後作爲戰犯被處決,沒有留下回憶錄,我們只能從他們身邊的工作人員的回憶中的片段,從側面來管中窺豹。

曼施坦因:從五個方面來看並非德國最好的將軍 第3張

在克里米亞,曼施坦因曾槍斃過一個叫希波尼克的將軍,有無必要是值得商榷的。曼施坦因很少從整個第三帝國的利益來看戰局,總是強調集團的利益。在回憶錄中他把失去的勝利歸咎於希特勒對指揮的干預是沒有風度和說服力的。要知道在他被寵信期間,“每當希特勒講完話,陸軍元帥曼斯坦因就會第一個跳起來高喊:‘元首下令,我們服從!’”(見《希特勒檔案》)

而且曼施坦因常常提出一些不切實際的建議和要求,有的還深深地激怒了希特勒,爲自己的仕途蒙下了陰影。譬如,他一度向希特勒提出最高軍事領導權的問題,建議設立一個東線總司令,遭到希特勒的拒絕。”

  五. 曼施坦因元帥的結局

曼施坦因作爲德國陸軍前線的主官,其的失誤發生在決定第三帝國生死攸關的重大戰役中,希特勒要把他撤職,打入冷宮也並非太過冤枉的事。而德國南方集團軍羣在烏克蘭戰場的大崩盤,第1裝甲集團軍的被合圍是導致曼施坦因被撤職的直接原因。當時曼施坦因不顧缺乏渡河工具的實際,考量整條防線的穩定,命令胡比向西突圍。胡比從本集團軍的安危出發主張向南突圍,雙方發生激烈的爭吵。希特勒幾經動搖之後最終支持了曼施坦因的意見。結果胡比果然被俄軍重兵合圍,雖然後來突圍成功卻丟掉了絕大部分的裝備和重武器,第1裝甲集團軍作爲一個裝甲兵團已經名存實亡了。

棄用曼施坦因的理由,用希特勒的話來解釋是因爲東線大規模的裝甲進攻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德軍將由戰略進攻轉入戰略防禦。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曼施坦因是一個不善於防禦的將軍。從此曼施坦因被希特勒解職,再也未獲啓用。

曼施坦因用希特勒給他的獎金以及每個月4000馬克的薪金在東普魯士買了一處莊園養老。紅軍逼近東普魯士時,他逃往西線。1945年,曼施坦因在林茨被英國人俘虜並囚禁。1949年在漢堡的英國軍事法庭受審,被判18 年徒刑,同時移送維爾監獄執行。1953年5月,曼施坦因被赦免。1954年,西德建軍時大多數納粹將領成爲西德軍隊的骨幹,曼施坦因擔任過顧問一職。他更多的精力是用於回憶和總結,寫下了《失去的勝利》一書。1973年6月11日曼施坦因病逝於巴伐利亞(慕尼黑),終年86歲。

將星傳奇
古代戰役
戰史祕聞
抗日戰爭
軍事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