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土木堡之變時明朝軍備如何?邊境兵備廢弛

土木堡之變時明朝軍備如何?邊境兵備廢弛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8.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土木堡之變時明朝軍備如何?這是很多讀者都比較關心的問題,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自明成祖北伐之後,明朝的北部邊防趨於平穩,明宣宗巡邏並縮邊無意北征,而瓦剌忙着統一諸部也已無重大的軍事衝突,對於瓦剌韃靼探馬的侵犯,仁宣也是能忍即忍,宣德初年清平伯吳成等守興和衛,日事田獵,而忽守備。虜伺其出乘虗入城,掠其妻孥以去。到正統十四年土木之變英宗親征之前,明英宗北伐針對北方的大規模用兵也不過三四次而已。仁宣長時間的縮邊,帶來的最直觀後果,便是邊境兵備廢弛。

王毓銓先生在《明代的屯田》一文中列舉了許多屯田失額的原因,例如達官權貴的佔奪欺隱盜賣、田土的拋荒、水土流失等等,並認爲“造成軍屯土地喪失的事實雖然有好多項,其中最主要的應該就是屯田的欺隱和佔奪”。在分析明代流民時已有所提及。這些兼併的權門,多是在當地軍鎮鎮守的高級武將。而軍屯破壞的另一個原因,則在於屯墾的士兵被其他各種差役所佔,無暇耕種,導致田土拋荒,子粒無收。如宣德八年年末,山東巡按張聰至遼東巡視回後發現,130人的軍額只剩下了老弱5人,缺額率高達96%。領軍軍官卻只能以一句“俱有差遣”支吾了事,實在是令人無奈。

土木堡之變時明朝軍備如何?邊境兵備廢弛

而連山海關這樣重要關卡,都只有五六人駐守,便可知道,當時整個遼東私役之風有多麼嚴重了。其二,隨着屯田、軍士的雙雙失額,另一樣急劇下降的就是將領的素質。太祖成祖皆以武功起家,手下名將濟濟,但宣德之後不再發生大規模的戰爭,將領們便逐漸腐敗疲軟起來。上文已涉及到將領們兼併土地、私役士卒、貪污剋扣等惡行,而在這種貪污腐化的風氣帶動下,軍隊的戰鬥力也受到了嚴重影響。在外的將官貪污殘暴,在內的將官玩暍疲軟,整個風氣十分頹唐。而在永樂年間對於洪武以及靖難勳貴的子弟,朱棣會嚴格加以考覈有沒有世襲的能力,以保持戰鬥力:我皇祖于軍職。雖行世襲之制。實寓考選之典。故後之有功者。可以升授。而不才者可以汰減。萬世不易之法也……永樂六年下令:比試一次不中者、發開平;再試不中者發交趾;三試不中者煙瘴地面俱充軍、別選子弟襲職永樂十年復舊制:再比不中,仍令食半俸,優一次比試矣三試不中者,發充軍。

所謂演戲上要臉,戰場上要命,至正統時,侯伯勳貴26人,18人乃從英宗親征之人。其中從未上過戰場的爲15人,已超過了一半,死於此役的共14人,其中未上過戰場的爲8人,可見這一支親征的隊伍,軍事素質有多麼薄弱。分析這兩類人員的組成,上過戰場、威名赫赫的,如英國公張輔,已是多年未碰弓馬的老人。而在外帶兵多年的,如陳懷、王貴、顧興祖之流,卻又是兼併土地、私役軍士、貪婪無行的兵油子,一打起仗來便庸庸碌碌,一竅不通。而未上過戰場的,多半是“勳二代”、“勳三代”,比如襲爵不過幾年的襄城伯李珍、修武伯沈榮、遂安伯陳壎等人。他們年輕氣盛,仗着祖蔭掌管五府事務,頂着侯、伯、都督的光環,其實毫無軍事素質可言。他們在《實錄》中留下的痕跡,不是“偷惰不奉詔習騎射”,就是“不朝”。

土木堡之變時明朝軍備如何?邊境兵備廢弛 第2張

早在正統四年,御史陳智便抨擊這些人“逢迎賭博之相師,醉醲飽鮮之是尚,忽軍旅之事而不修,玩祖父之功而不恤。萬一有警,豈能運籌策奮,威武爲朝廷建功立業乎”可謂一語中的。爬索實錄中北方各鎮鎮守的表現,軍事素質低下、能力平庸、生活腐化、擅閹幼童、軍紀渙散、謊報大捷、殺良冒功、士氣頹靡、擅自割地等等。其中可以充分展現出明軍的特徵:主帥號令不一、心胸狹窄、應變無能,軍風怯懦頹怠、軍紀渙散,私心自用。開國不過五六十年,軍隊已渙散到這種程度,可見衰敗之速。楊洪上司是以貪婪懦弱出名的都督僉事李謙。此人素來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做人準則,每當楊洪準備派人出塞作戰時,李謙就在旁邊冷笑着說:“敵可盡乎,徒殺吾人耳。”以奮六世餘烈及明清帝國比較衡量,明太祖北征、清太祖北征;建文新政、清太宗北伐;明成祖北伐、清世祖北伐;朱高熾戲事、清聖祖北伐;明宣宗朱瞻基相當處於清世宗平定和碩特部之戰的階段,但朱高熾及“好聖孫”並沒有較爲出彩的表現。而後的明英宗北伐相當於清朝康熙、雍正放棄北疆後,乾隆直接發動平定準噶爾部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