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文史語錄 > 在土木堡之變俘獲明英宗的瓦剌軍隊,爲何後來衰落了?

在土木堡之變俘獲明英宗的瓦剌軍隊,爲何後來衰落了?

來源:歷史百科網    閱讀: 6.5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土木堡之變中,瓦剌軍隊俘獲了御駕親征的明英宗朱祁鎮,從此一戰成名,爲什麼瓦剌後來沒了消息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各位讀者一起來了解,給大家一個參考。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派出大將徐達、常遇春北伐中原,攻克元大都後,元朝滅亡。那些留在中原的蒙古人大部分退回大漠,之後北元分裂成東、西蒙古(明朝稱東蒙古爲韃靼[dá dá],西蒙古爲瓦剌[wǎ là])。

明成祖朱棣在發動“靖難之役”奪取帝位後,還對北元殘部發起了五次親征,其中有四次是針對韃靼的,致使韃靼諸部顛簸流離,從此陷入內外交困的處境而一蹶不振。

朱棣死後,繼位的皇帝們調整了政策,更加註重休養生息,不再輕易對外進行大規模的用兵。

而乘機坐大的瓦剌肆無忌憚地擴張勢力,在經過二十餘年的努力,陸續吞併了韃靼、兀良哈三衛等部落,基本統一了大漠,接着又把兵鋒指向了長城內的明朝。

明英宗正統四年(1439年),一位叫做也先的梟雄承襲其父位成爲新的瓦剌領袖,不僅漠南諸部全被征服,且東脅朝鮮,西略哈密,草原大半,盡爲其所控制。

此時,也先發現瓦剌與明朝進行和平的經濟往來,已經不能滿足自己日益增長的物慾,因而決定付之武力。

與此同時,明英宗在位前期,調動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遠征南方的麓川(今雲貴高原西南、緬甸北部),戰爭造成了大量的人員傷亡,並且連年征戰,致使大軍疲憊、國庫虧空,對長城以北的瓦剌所部防禦空虛。

在土木堡之變俘獲明英宗的瓦剌軍隊,爲何後來衰落了?

明正統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兵分四路大規模南侵,也先親自率領部屬殺嚮明朝重鎮大同,受他操縱的傀儡大汗脫脫不花則轉戰遼東,瓦剌丞相阿刺知院攻打宣府(今河北張家口市宣化),此外,還出動一路偏師騷擾甘州。

這幾路兵馬中,以也先所部的兩萬人馬最爲強悍,其“兵鋒甚銳,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沒”。

也先以迅猛之勢在通往大同的貓兒莊(今內蒙古豐鎮)打死了明軍駐防大同的右參將吳浩,接着又於7月15日在陽和口重創了一股前來阻擊的明朝援軍。

在此期間,脫脫不花也闖入了遼東鎮靜堡、廣寧等地,鬧得雞犬不寧,俘虜大批軍民,搶走無數物資。同時,阿刺知院在宣府附近的獨石四處擄掠,肅州等處也受到瓦剌偏師的襲擾。

前線的敗訊不斷傳回,明廷舉朝震驚。明英宗在親信太監王振的教唆下,企圖效法明成祖親征,把敵人趕回草原深處。

明英宗經過短短兩天的準備,就於7月17日迫不及待地率領號稱“五十萬” (真實兵力僅爲二十餘萬)的軍隊離京,取道居庸關、懷來、宣府等地向大同前進,經過艱難的跋涉於28日來到陽和。

在這個剛剛受到戰火摧殘的地方,遺留着一具又一具的屍體,軍中將士目睹種種戰敗的慘狀,士氣難免受到影響。

針對明英宗的大舉出擊,也先所部巧妙地暫時採取避戰措施,隱蔽了行蹤,打算用靈活機動的戰法與之周旋。

當明軍大部隊於八月初一來到大同時,突然得知宣府側翼的獨石等據點在敵人的攻擊下失陷,操縱實權的王振驚慌失措,擔心後路被切斷,不敢再執行“禦敵於國門之外”的原定計劃,匆忙扶持明英宗回撤。

在土木堡之變俘獲明英宗的瓦剌軍隊,爲何後來衰落了? 第2張

還沒有等這支繞道宣府的部隊撤回北京,尾隨的也先所部已於8月13日追了上來。當明明英宗退到距離懷來僅有二十餘里的土木堡駐營時,處境已經非常不利。

由於地勢高亢,將士們掘地兩丈也找不到水。而緊追不捨的瓦剌先頭部隊偏偏在這個時候現身了,並控制了土木堡十五里外的一條河流,致使明軍將士因得不到飲用水的補給,而人困馬乏,飢渴難忍。

隨着時間的推移,越來越多的瓦剌騎兵從土木堡西北的麻峪口衝過來,聚集在明軍大營附近。

15日,也先偵察得知明軍企圖移營向水源靠近,並觀察到對方的隊形散亂,果斷下達了總攻命令,指揮瓦剌騎兵從四面八方一齊衝殺過去,基本沒遇到什麼抵抗,就把明軍打得屍橫遍野。太監王振死於亂軍之中,一大批隨軍的文武大臣殉國,明英宗也成了也先的俘虜。

瓦剌部竟然擒獲了大明王朝的皇帝,這可是天大的榮耀啊!但是,也先仍不以爲許,而是將戰爭繼續嚮明朝的京城延伸。

當“土木堡之變”的消息傳到京城,舉國震動,吏部尚書王直等擁立朱祁鈺(即景泰帝)即位爲帝,並遙尊明英宗朱祁鎮爲太上皇。

在土木堡之變俘獲明英宗的瓦剌軍隊,爲何後來衰落了? 第3張

也先挾持着明英宗繼續進攻,由大同、陽和抵達紫荊關,從紫荊關攻入明長城,直接殺到北京城下,幸虧,北京城在兵部尚書于謙的頑強抵抗下,沒有被攻破。瓦剌的騎兵只適合在廣闊的大草原上機動野戰,並不適合攻取堅固的城池。

也先看一時也攻不下北京城,又怕被各地前來勤王的明軍包抄了後路,遂在郊外進行了一番大肆劫掠後撤出了長城。

作爲一個剛剛興起的瓦剌領袖,也先能擒獲大明皇帝,並率軍攻到明朝京師城下,也先無論如何也會成爲歷史上一個彪悍的蒙古部落的英雄人物。

但是,也先的輝煌也僅限於此,他退回蒙古草原後並沒有延續輝煌,雖然也先於明景泰四年(1453年),在擊敗脫脫不花汗後,作爲非成吉思汗後裔的異姓封建主,自立爲汗,完成了多年的夙願。

但也先爲了防止成吉思汗後裔對自己汗位的威脅,竟然大開殺戒,殘忍的大規模屠殺搞得大漠之上人人自危。

明景泰五年(1454年)8月,也先部下阿刺知院伺機對正在打獵的也先發動突然襲擊。據史料記載,阿刺知院在擊殺也先前,數落其濫殺無辜的罪行,稱:“天道好還,今日輪到汝死矣!”

一代梟雄也先被殺後,瓦剌部落也就此分裂衰落了下去,再也無法對明朝有什麼像樣的威脅了。